陈永才
(福建省平和广兆中学)
摘 要:高一,是学生高中生活的起点和基础,既是学生初中学习的一次重要飞跃,也是初高衔接的重要阶段。是不是“飞跃”,就要看初高衔接效果了。如果初高衔接做不好,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就会出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断层”情况,直接影响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质量。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初高中阶段的转变是要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高一;语文教学;初高衔接;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从初中迈入高中学校大门,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变化,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而这些不适应往往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阻碍,成为初中、高中衔接过程中的断点。如果在高一阶段,教师不能及时地给予调整,就会影响学生的整个高中阶段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高一阶段,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学生消除这不适应上来,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高中学习中。
一、学生对于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学生的学习环境包含了学校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两者其中之一的不适应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升入高一,无论是学校环境还是人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熟悉的校园,甚至闭眼都能找到教室的大门,课桌上哪怕是一个钉子也是亲切无比;原先,三五个好友嬉戏打闹,欢乐无比,即便是吵架也只不过是一个意外的小插曲,第二天便不放在心上了。而现在,陌生的校园,经常在长长的走廊里数着门数才能找到自己的教室,甚至着急时,去厕所都会因为习惯而跑错方向;现在,陌生的面孔,单独的个体,总觉得身边的人很冷淡,会不知所措,也经常会因为不知如何与同伴“搭讪”而懊恼、紧张,甚至会因为没有朋友而充满不安全感。
学生对于校园的陌生,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逐渐熟悉起来,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校里保持一个欢快的心情,这样,即便他因为着急跑错了去厕所的方向,他也会笑着返回去,想着自己怎么如此“搞笑”,甚至还会笑着和同伴说起这件“趣事”。同伴,对,就是同伴。我认为消除学生对于环境的不适应,最主要的就是要消除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冷淡,为学生“找朋友”。首先是生生的关系。一群同龄人在一起怎么会没有话题?只不过大家心中因为不确定自己的“梗”是不是别人的“菜”而害怕先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多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之间多一些交流、沟通的机会。在教师“逼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认识就不知不觉地展开了,再二再三,他们便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伴儿”了,有朋,不亦乐乎!其次是师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语文教学,其中很多包含深情和道理的文字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心灵的接触和情感的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中间,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多鼓励他们奋发向上,不畏艰险,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
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结构的教学安排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量大,课程多,学生不能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经常会没有时间将课上的知识整理成片,导致学习问题的堆积,学习压力的增大,学习质量的降低;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新的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注重疏通知识,讲清要点,教师的讲授多采用的讲读法,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不用太费力就能轻松应对考试。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则由初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成为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其中就需要教师讲授一些自主理解、分析、讨论等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在课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因此,在复习时还需要学生有自成一套的方法。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要及时解决,不然就会积重难返。我认为,消除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不适应,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學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一种求知的动力,这动力就会推动着学生孜孜不倦地从事语文的学习活动。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是方法之一。其次,浓厚的情感投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高昂,自然思维活跃。不仅教师教得轻松,而且学生学得愉快。再次,丰富的电教手段,电教手段集声、光、形、色于一体,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立体地展示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语言环境,给予学生多感官的刺激,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语言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完善的课堂结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着眼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地设计、更换教学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蒋胤修.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2]张晓玲.如何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J].内蒙古教育,2014(12).
编辑 李琴芳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