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宠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语文学习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又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从当前最新的脑科学与教育学研究成果来看,朗读至少有两条神经传递线路刺激大脑神经元:一是眼睛在阅读文字时把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视觉神经认知区;二是嘴发出的声音传到耳朵里,通过听觉传统传递给大脑的听觉神经认知区,提高了脑认知神经的专注度和兴奋度,强化了大脑对事物认知的刺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忽视朗读指导和训练的现象。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里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如果不首先唤起学生的兴趣,就不要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内心产生喜爱朗读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喜爱朗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营造朗读课文的情境,与学生一起进入其中,真正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通过朗读真正做到知其言,品其味,明其意,悟其情。
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一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引路。范读包括全文范读、重点段落范读、重点语句和难旬范读等。教师也可以让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范读。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声音高低、轻重、快慢、停顿、节奏等的变化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朗读的兴趣和愿望,并在模仿老师的朗读中学会朗读。学生在朗读中丰富了认知,增强了语感。二是教师把课文中色彩鲜明的插图展示给学生,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理解内容来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三是运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学习兴趣和朗读热情需要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在朗读初期,无论学生朗读好坏,只要学生开口大声读,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随着学生朗读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要擅长运用积极性评价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注意对学生多鼓勵和表扬,增强他们朗读的自信心。
二、精细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
当学生产生了朗读的兴趣以后,接下来的关键点是消除课文朗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解决朗读中的畏难心理。对学生而言,每篇课文必定有其难以理解和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这些重点难点决定着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程度。当出现理解困难时,可以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细分要点,精心设计,有效指导,反复讲解和朗读,直至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充分感悟、轻松朗读的目的。教师指导时要找准课文朗读的切入点。课文的关键词句往往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了关键词句,就能体会课文通过文字传递的丰富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认知和感悟课文思想,提高学生以读促悟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朗读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如果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教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反复的自主朗读训练中慢慢运用和掌握朗读的技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何让学生做到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呢?正确朗读的标准:识字读音层面: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加字,不漏字,不回读。语音语调层面:停顿恰当,语气自然,不读破句,不唱读,不拖腔。流利朗读的标准:语气连贯、顺畅,节奏、停顿处理得当。有感情朗读(朗读的策略):能根据课文感情基调的不同和变化,灵活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速度朗读,使之与课文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正确运用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技巧,读出自己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我们根据课程标准不同学段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持之以恒地练习,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坚持进行计划性朗读训练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朗读训练计划,按步骤实施,循序渐进。制定朗读训练计划,要把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个学期,明确目标,周详安排,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方可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如一年级第一学期,要求学生朗读做到正确即可;第二学期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可以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流利;到了二年级,结合课文体裁和表达的特点,适当教给学生一些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朗读训练还包括课外阅读,即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指导,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理解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保障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如图书漂流、朗读比赛、朗诵沙龙、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多种有趣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朗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总之,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基础,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是目的。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一定会落实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