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情境,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2017-06-27 15:47吴秀芳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初中化学

吴秀芳

摘 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媒体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情境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对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有特殊作用,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属于教学创新实践,自然成为我们教师追逐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优情境;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6B-0089-02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共识。为了提升教学情境适合度,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析,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调查,对教学辅助手段展开优化整合,并运用化学实验、信息媒体和学生生活认知,创优教学情境设计,以期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形成重要教学增长点。

一、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问题开启教学,与学生展开多元化互动,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运用。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对问题设计给出科学探究,以提升问题激发效果。首先,要深入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展开多重探究,找到学生学习思维对接点,由此展开问题设计,其适配性会更高一些。其次,学生学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表现给出科学分析,做好学情调查,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重要信息支持。最后,適时改变问题设计主体,也可以获得比较突出的效果,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思维深度介入。

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进行适当整合,注意问题设计角度,以及问题投放时机,以提升问题激发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追求课堂所谓的“热烈”效果,也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能给出正确答案。课堂教学需要提高覆盖面,关照大多数学生学习实际,而不是少数学优生的课堂表演。如学习《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时,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师给出问题导入:蜡烛燃烧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呢?当我们吹灭蜡烛,还可以看到什么呢?学生随即展开讨论,并很快给出自己的见解:蜡烛燃烧后,石蜡受热开始熔化,固体变成了液体,然后生成气体燃烧。蜡烛燃烧后,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水分,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二氧化碳。教师给出总结:我们看到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石蜡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这是物理变化;石蜡在氧气支持下燃烧,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

教师给学生设计一组思考问题,学生快速做出反应,因为问题是学生比较关心的,而且问题难度系数较小,学生参与问题解答的主动性被激活。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学习探索,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当然是鲜活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对这门学科存在好奇心,由此展开化学学习,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动力支持。

二、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给教师带来更多选择。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教师在具体运用时,需要从几个角度展开改进。首先,要有实用意识,多媒体具有多重功能,其声光电信息传播具有强大冲击力,教师不能为刺激而刺激,合理使用多媒体,减少走形式,提升辅助效果应该成为多媒体运用的主要关注点。其次,电子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吸收学生参与意见,可以有效提升多媒体设计针对性。多媒体课件准备时,不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集合学生意见,学生接受更为顺利。

多媒体、白板运用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要有适度意识,不能将课堂变成多媒体支配下的学习,淡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明智的。多媒体启动后,应关注其引导激发效果,并随时作出教学调整,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信息。学生展开细致观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这些地方的空气状况各不相同,有雾霾特别严重的,也有特别晴朗的,其空气构成肯定存在较大差异。教师给出提示:空气基本构成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98%、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而这最后的0.03%,造成了空气质量的巨大差异,防治空气污染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意识。教师继续发动学生举例说明空气资源的作用,学生讨论进入纵深阶段。

教师从多媒体展示开始,给学生带来讨论的热情。因为空气污染成为时代话题,学生对此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展示多地不同空气状况,一方面引发了学生的关注力,另一方面也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生活情境,接轨学生积累认知

初中化学具有启迪性、基础性和生活性等特点,从学生生活视角出发,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对顺利启发学生学习思维有特殊意义。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化学现象,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认知积累,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最为熟悉的生活认知机会,学生当然会感觉更为亲切,其学习主动性会大幅度提升。联系生活学习化学,促使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自然过渡,这是最为科学的教学推进路线。

学生生活认知有限,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需要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展开,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如《酸碱指示剂的探究》的学习时,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给出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生活中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纷纷给出自己的认知见解。有学生说:物质是酸是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舌头去尝尝。一些水果大多呈现酸性,海带、柿子、香蕉等,其碱性较大一些,还有我们喝的水,很多呈现碱性。也有学生说:判断物质酸碱度,我们可以自己制作指示剂。用红萝卜皮,除去红皮,再用酒精浸泡一天,这些过滤后的溶液,就是酸碱指示剂。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自制酸碱度指示剂的行为给出科学解读。

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积累设置悬念问题,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并展开深度探究。学习由生活到化学,实现了自然推进。学生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设计着力点,教师要给出足够重视,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教学设计效度。

四、实验情境,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实验能够给化学认知带来重要验证作用,教师以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学习机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有众多实验,教师要注意做好筛选。化学实验要求条件大多比较苛刻,如果实验条件不具备,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展示,一样能够给学生带来实验认知。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实验操作的机会,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重要帮助。实践出真知。初中学生对实验操作有特殊喜好,设计实验机会,也符合学生学习诉求。

化学实验具有真实性、操作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实验设计展开优化处理,提升实验趣味性成为重要选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实验充满探索热情,实验价值度才会大幅度提升。如《电解水实验》,教师在课堂之初给学生以具体展示:先给学生讲解实验构成以及实验的结果,然后接通电源,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最后对实验展开总结,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了细致观察,对实验原理也有了直观感知。为提升学生实验意识,教师让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操作,并给出具体的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实验操作程序展开行动。

教师以实验为引导手段,给学生带来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从实验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信息,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化学实验具有神奇性,学生对此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教师要注意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实验意识。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快速调动课堂教学主动力,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成功激活,课堂自然进入到良性轨道。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外力因素影响有较强敏感性,教师创新教学情境设计,势必会形成教学亮点,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孙愈.关于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现代阅读,2014,(4).

[2]尤军杰.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情境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1).

[3]许成刚.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学咨询,2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初中化学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