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 要:学生不仅能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得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还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对高中历史教育的实践,分析评价,对高中历史教育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往往是通过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讲授来提高自我的爱国热忱,学生不仅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的文化修养,还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社会、国家还有民族的责任感方面的成就。结合本人多年的教育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
一、高中历史课堂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历史教材中不仅有专业的历史知识,其中也蕴含着一些情感态度,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渗透一些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为社会奉献出一份力量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学生才会进步,社会才会进步。五四运动89周年的时候,关于什么是“五四精神”,《重庆晚报》在277名市民中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0%的市民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不了解,大约30%的市民不习惯过青年节,对有关五四运动的演讲、纪念活动、讲座也没有参加。但大多数市民认为社会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社会的优秀青年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面对这种状况时,有关五四运动历史的讲授,教师在讲授历史背景过程中要结合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深刻理解到其中的爱国精神。在当今时代,爱国主义表现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能使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更加完善,这种社会责任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也使得学生在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同时也能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有关于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知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社会人文情感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应进一步优化其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其教材内容,更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化的拓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提供,不仅包含历史知识,还包含着某些思想情感方面的内容,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感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应善于总结此类素材并将其拓展运用到授课过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思维。其次,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将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符合某种程度上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需要。在“中国古代的发明中”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对沿用至今的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进行讲解,在讲解其在社会发展作用的同时应与现代文明相联系,从而使得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努力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联系古文献的同时结合结合现代文明,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同时,又能明白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客观科学评价,使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培养学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学评价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条件,教师应在教学评价环节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质疑权、反思权和自我评价等权利,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在历史教学评价中要引入社会责任感教育,并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但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漫长而又不断改进的过程,短时间内难以迅速养成,所以教师应在结合实际的过程中对学生多进行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而减少终结性评价,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爱国情怀、责任意识等,并在学生对于人文素质认知方面的欠缺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中形成自主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解放战争的学习过程中,在问学生关于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时,学生的回答可能都不完善,可能会忽略人民群众在取得胜利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认知作出评价,并使得学生对人民群众有新的认知。使得学生明白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因此学生会更加明白“群眾路线”“群众意识”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此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单纯的理论知识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学生应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并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努力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沈丽娟.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2.
[2]朱根林.高中历史教学中责任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2.
编辑 薄跃华
新课程·教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