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武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摘 要:电磁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它既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学习中的难点,经常会在考试中出现丢分情况。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电磁学解题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给今后的电磁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磁学;高中物理;解题
物理课程是高中理科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电磁学是物理中的重要章节。可以说,电磁学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重难点。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反思学生题目解答困难的原因,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解决这一问题,以此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高中物理电磁学习题解答困难的原因
物理在高中学习阶段相对来说难度较大,而电磁学的知识内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造成学生电磁学习题解答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的问题。下文主要通过物理学科、学生自身因素和教师因素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1.学科方面的因素
物理这门课程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并且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综合性强。仅从电磁学这一部分内容来看,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例如电势差、磁场、磁感应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学生需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去了解这些规律和概念。再加上电磁学的知识考查方式包含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多种题型,这些题型的不断变化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要求更高。很多学生貌似在课堂上学会了解题的方式,但是一旦稍微变换题型,就会在解题中出现错误。
2.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生对电磁学学习缺乏信心
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学习难度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长此以往,他们失去了对这部分知识内容解题的信心,并且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要面对教师、家长多方面的压力,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健康心态。
(2)学生对电磁学概念理解不到位
物理概念是指从实验现象中抽离出来的本质属性,然后再用简单语言进行描述。物理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对物理各种基础概念的学习,而解题过程也就是通过物理概念的变形去解决各种物理问题。在电磁学的学习中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问题都是因为对电磁学概念理解不到位。
(3)解题过程中找不到正确思路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公式记忆得十分牢固,但是不知道如何应用到练习题中。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也总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解答,自己不愿意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自然也就缺乏了解题经验,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无从下手。
3.教师方面的因素
除了学生自身学习中的问题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首先,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少耐心,对于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教师就会立即对学生进行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厌恶感,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自己在习题课程中进行讲解,学生记录学习。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没有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无法提升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解决高中物理电磁学习题解答困难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电磁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在解题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熟练使用电磁学中的概念和规律,以此打下基础。因为电磁学概念十分抽象,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抽象的思维中概括出物理概念,并熟练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解题的过程是物理知识应用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此避免解题过程中因为知识混淆硬套用公式的情况。例如,电场中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电场强度三个公式的使用。
2.重视解题思维程序
解决学生在解题时无从下手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维。首先是要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审题,从题目中找到可用信息。接下来,就是对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电磁学这一部分题目中,电粒子或是通电导体的题目内容较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而一般圖像问题中,斜率都比较重要,一般题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斜率找到关系式,得出问题结论。
3.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课程内容的咨询,然后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解题能力的提升,也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
总之,提升学生电磁学部分解题能力不能单纯依靠学生或是教师其中一方,需要二者长时间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新泽.学习物理思维障碍的成因与对策[J].昌吉学院学报,2004(4).
[2]闵伟东.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困难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3(2).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