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崇说
(浙江省余姚市第三中学)
【案例背景】
定向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北欧,最早是在挪威和瑞典的军队中开展的。我国于1983年正式引入了定向运动,我校于2015年开始开展校园定向运动,通过定向运动拓展了体育教材,让学生在快速奔跑的同时提高识图以及路线选择能力。针对本课教学内容——路线规划与选择,本人在校园中布置了14个点标,其中有6个点标布置在田径场看台上、铁栅栏下、池塘树后、凉亭中、教学楼通道中等可选择和规划路线的地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临场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案例操作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各位同学通过前一个阶段的训练,大家的识图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今天的训练我在布点的时候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点,在前一阶段识图训练和指北针训练成果的基础上考验大家的路线判断和规划能力。
学生:老师,怎样去选择和规划路线呢?
教师:各位同学你们肯定知道GPS导航吧,当我们开车去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就要用到它。当我们打开各种地图导航软件时,往往在搜索之后会给出几个路线供你选择,比如说路线最短、速度最快、收费最少等选项,最后我们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条适合的路线出行。定向运动在练习和比赛时经常要碰到相似的情况,当我们拿到一张定向地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有多种路线选择的点标,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自身判断和身体素质水平做出正确的选择。
学生:老师,我们知道了。A同学:老师,去年我们宁波市赛有一个点标我印象深刻,在下午的宁波市外国语学校的短距离比赛中我这张图第12个点是放在建筑物内,结果我跑进去打完卡后发现通道内的门开着,我打完点后想走近路去找下一个点标,结果出门后发现是一片大概高1.3~1.5米的灌木,我就准备穿越,结果摔了一跤,脚还有点轻微扭伤,对后面的打点产生了较大影响。
教师:这件事我也印象深刻,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啊。所以今天这节训练课我要求大家在力争跑出好成绩的同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
2.案例操作过程
把同学们叫到体育馆内集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编号,然后学生到器材室里面集中,教师锁门。随后教师带两名不参与本次训练的同学(非定向队)协助教师布点,教师手持地图,两位同学按照要求悬挂点标旗和打卡器。教师选择了学校地形中一些有特点的点标,比如:田径场看台角落、看台下面通道里面斜面内、篮球场灌木丛后(参照物是篮球架)、学校凉亭内的石凳下面、教工宿舍内的一楼走廊尽头(可选择攀爬或原路返回)、学校后山的小水库的大榕树后等有一定隐蔽性和难度的点标。随教师布点的小B同学对我说:“老师,这几个点可真是考验能力呀,不小心可真容易掉‘坑里面呀。”
教师对这次练习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总的原则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力争好成绩。每人间隔2分钟出发,途中不得交流,保证本次测试的公平性,两位参与布点的同学各领一组同学担任检查员,做好老师的助手。经过一段紧张激烈的比赛,学生纷纷完成比赛回来了,其中C同学成绩最好,全程只用了8分多钟,而其他同学少则10分多钟,多则十六七分钟。我问他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主要有三点:一是方位判断不能出错;二是尽量精简路线,能爬能钻的障碍要敢于挑战自我;三是做好体能的分配。正在我们交流之时,D同学回来了,只见他满脸大汗、裤子破了一个大洞,手也擦破了皮,样子看上去很狼狈,我打趣地问他:这位战士是从哪个战场下来的?伤得重不重呀?他说其他还好就是脚肿起来了。经过了解:他主要是在篮球场上栅栏下灌木丛下的这个点由于想尽量缩短距离,所以采用了攀爬和跳跃,结果跳进了排水沟,才导致受伤。由于距宁波市赛只有不到两星期的时间,考虑到他的情况,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其他同学参加本次比赛。
【课后小结与反思】
本次训练课作为定向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内容,着重考查学生在定向活动中临场的判断能力以及路线规划选择能力,在碰到可选择的路线时,我们要像GPS导航一样大脑中要快速地形成几种路线模式,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一条最适合的路线。要想在路线选择与规划上少出问题并有所提高,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识图能力,能熟练识记各种图标。在拿到地图以后能在一两分钟内对整个图上大概的幾个较复杂地形有一个提前的预判。
2.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力量、速度、爆发、耐力等缺一不可,平时教练员也可以在身体训练中加入一些攀爬、跨越、钻过等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能力。
3.能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选择合理的方式,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4.初学者谨记“有路不穿越,能走平路不爬坡”的原则。
5.水平较高者可根据自身能力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选择路线较短节约时间的方法争取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周亮.定向运动辅助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4(6).
[2]张新安.中国学生定向运动发展进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