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花
【摘 要】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从习惯初养成到自学再深化再到水到渠成,在每个阶段都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通过师生共同摸索,反复训练,最终形成良好的自学品质。
【关键词】自学 学习习惯 成就感 质疑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了获取新知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自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本文借助教师与学生共同摸索,反复训练,最终近乎达成心理自动化,由此总结归纳出的养成学生自学习惯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习惯初养成
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借助教师的压力和自己的十分刻意的提醒。因此,在初养成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动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刚开始,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这时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并强调看书的时候要动笔批画,突出重点,提出质疑,初步促进思维深入。以六下第一单元“负数”为例。
1.概括重点词,重点句,画线。比如什么是零上温度、零下温度,什么是负数,负数的读写法等等。
2.简单回答书本问题。逐一回答小精灵提的几个问题:0℃表示什么意思?-3℃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3.疑难问题批注。有学生提问:为什么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负数的“-”和加减法的“-”有什么区别?
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慢下来,给学生批注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时间。
(二)巧用评价,激发自学动力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唯一的老师,但这位“老师”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对此笔者找到了一个关键词,叫“成就感”。因此,初养成阶段,借助以下几项评价给予学生自学的动力,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1.利用物质鼓励。表扬自学认真、效果好的学生,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也能激发其学习的内动力,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强。同时诱发个别随便应付的同学,积极投身到自学上。
2.利用精神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给予评价,不但可以营造课堂教学和谐友好的氛围,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产生新的追求。为此,教学中,遇到学生对于自学过程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提升的认识,都会给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鼓励能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还能激励其他人不断地进取。就这样,学生循序渐进地入门,体验到些许成就感,然后越来越有自信尝试更难的技能,自然越学越好。
第二阶段:自学再深化
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控制。因此,本阶段,依据学生尚处于自学的灰色地带,采用问题引导式自学,并借由课堂调控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问題引导,深入自学
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让学生先自学课文,教师要进行指导,看课文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比如,学习六下“正比例”的时候,采用问题引导。
布置自学思考问题:
(1)什么是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关系?
(2)如何用字母表示正比例?
(3)举例生活中正比例关系的例子。
这个阶段中,学生在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后,利用自主思考问题的方式能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教师所要讲述的内容,而学生只有将问题逐步分析好,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将这些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从而达到有效的自学目标。
(二)创造条件,提高自学效率
1.创设合作的时间和空间。首先,建立水平差不多的合作小组,建立组内“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其次,课堂上,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给予恰当的合作实践。
2.鼓励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善于及时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具体表现。质疑,疑在哪里?疑在学生自学的时候看不懂的地方,疑在上课学生汇报不明白的地方。比如“比例的基本性质”,布置了这样的自学思考内容:①什么是比例;②比和比例的关系;③如何判断两个比成比例;④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应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学生就提出了诸如:比和比例在意义上、形式上、读法上、写法上的区别。同时延伸出了只要两个比的意义相同、大小相等,那么就可能构成比例。这为后续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作了很重要的铺垫。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自学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让学生坚持一天自学一个学时,并把这当成一个游戏,当成班里的固定节目,就是隐去了“我要做到……”的目标,让学习显得不那么困难,挫败感也就不那么强烈。教师要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持续下去,坚持下去,这样自学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第三阶段:水到渠已成
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须意识控制。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地认识新课题,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按照教师指导的途径与方法,展开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教授六下“比例的应用”的时候,学生表现出了独立自主地从材料走向结论,而教师只是从旁引导、辅助和催化而已。
授课片段:
师:一分钟时间整理自学所得以及自己所提出的质疑。(四人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通过自学,我知道了):
1.比例尺的由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放大),再画到纸上。这时候就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比例尺的意义:一幅图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比例尺的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比例尺单位的转化:1km=100000cm。
5.缩小比例尺和扩大比例尺的区别:缩小比例尺中,比的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中,比的后项是1。
6.怎样求比例尺。
7.注意点: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要写成1的形式。比例尺的单位要化成统一。同一幅图里面,比例尺是一样的。
其他学生补充:如何把数值比例尺化成线段比例尺?如何把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
不同于以往的师生间单向信息传递,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多向的信息传递。学生在课堂上,在议论、争辩、质疑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交流和深加工。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一个好的自学习惯具有很强大的力量,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3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