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2017-06-05 05:34戴雪婷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实践

【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高校给排水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文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体会和给排水工程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讨论与实践,通过多形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兴趣与自学能力,提高理论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76-0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高校给排水等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各种污染控制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这门课程开设,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基本的试验操作技能与检验方法。

笔者尝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优化。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一)优化授课内容,突出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知识涉及内容范围广,课本教学内容比较零散,而且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联系很密切,这就要求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教授课程知识。

目前高校所用该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分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在污染控制中的作用两部分[1],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工程应用。微生物基础中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培养、代谢等内容比较抽象,介绍过多容易与细胞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等专业课内容重复。对污染控制方面如果在具体工艺过程用时过多,容易重复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内容[2][3]。此外,课程中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过多的内容不深入讲,避免学生在单一知识点上投入过多精力。把革兰氏染色技术等与实验课程相关的知识调整到实验课上讲授,节省理论课教学课时。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课程体系与内容体现出主次,去掉与其他学科重复性高、交叉性复杂的内容,增加学生本专业相关的应用性知识,注意知识单元的逻辑衔接,前后顺序微调,使得课程结构合理,体系统一,重点突出。

对于给排水专业而言,扎实基础知识之上,应该更注重工程的实际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本教研室承担的工程科研课题,通过实际身边的工程研究案例来讲解生物除磷、生物脱氮、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等技术,提高学生对工程实际应用的认知。

(二)扩充前沿技术,开拓学生思路

近几年来国内外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进步,新的概念和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但是课堂教材内容往往处于滞后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时刻了解当前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4],及时将较为前沿的技术、成果以及熱点,合理的穿插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如H7N9病毒的传染与防治、利用时空变化控制溶解氧的SBR与MSBR的处理工艺等,前沿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课程发展趋势,开拓思路。

二、教学方法探索

(一)结合研究课题增加课堂兴趣

理论教学比较抽象,特别是微生物学基础,学生刚接触课程时很难理,从而失去课堂听课兴趣,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也影响了后续工程应用内容的教学。所以在学生入门阶段增加学生兴趣很重要。

(二)互动性教学促进学生参与

把前沿技术、工程科研课题引入课堂教学增加学生兴趣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尝试促进学生参与的方式,尝试互动式教学模式,针对课程当前知识点,以不设限制的开放性作业形式,鼓励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文献调研、图书馆查阅等形式,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补充与延伸,对于调研内容丰富、有一定独立见解与分析能力的学生除期末总评酌情加分外,以谈话、讨论等形式让这些学生在一定课堂时间内讲述调研内容与各自见解,促进学生在课堂理论课程中的参与性。

(三)多媒体教学互动辅助

微生物结构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观察,因而理论教学讲解比较抽象。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上进行辅助教学,这样直观的模式使得基础课程较为形象,学生直观感性理解上也较为容易接受。

(四)丰富平台交流

理论课程的课时有限,巩固知识的关键还需要课后的消化吸收。随着当今社交平台的丰富,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也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一定作用,如师生之间建立微信群,教师随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以及当今较为前沿的发展动态的分享,学生之间见解的交流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在教学中特别是理论课教学有一定难度,理论内容是实验室试验、工程实践应用的基础。为了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模式实践,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兴趣与自学能力,把“要求学生学”转化为“学生自己想学”,提高理论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群英,王士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程翔,孙德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49-51.

[3]孔芳,薛正莲,杨超英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学,2014,42(10):218-219.

[4]赵炜,王佰义,严子春.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 37(9):1390-1394.

作者简介:

戴雪婷(1985-),女,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