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江帆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民族民间音乐来自民间,源于生活,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学前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能够培养幼儿民族精神以及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更重要的是构建幼儿民族审美观。民族音乐教育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想象力,值得进行推广教学。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学前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10-02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绵长的特点,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带给民族文化更深刻的内涵。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是通过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构建而成的。由于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具有多样性,这就使民族音乐之间的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别[1]。就汉族来说,人数较多,因此不同地区的人创作出来的音乐也不尽相同,无论是天南地北,音乐风格都有着较大差别。南方人的音乐风格多是温婉动人,而北方的音乐风格多是高亢明亮。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才使民族民间音乐给中华民族文化更添色彩。
学前教育中的一部分就是音乐教育,关系到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西化”思想的普及,我国人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少之又少,这就造成民族民间音乐越来越不被重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外来音乐更深入人心,这就严重影响到幼儿民族审美观,同时也影响今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问题。
一、民族音乐融入学前教育实践
在学前音乐教育阶段,音乐欣赏是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开展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想象力以及感受力得到提升,并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素养以及培养审美能力,同时还能起到开阔视野的效果。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能够让其体会到对于生活的理解与感知,并愉悦身心,感受音乐的魅力。对于幼儿园的音乐课程在选材方面不但要考虑艺术性,另外还要考虑到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具有多样性且要有丰富的内容。所以,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根据该园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挖掘本土文化的优势,采取民族音乐的教学形式,对课程进行创新,加入民族元素,将民族民间文化渗透到学前音乐教育当中。以纳西族音乐文化举例,如:《纳西三部曲》和《阿哩哩》等民族民间音乐来自于乡间,街头巷尾广泛传唱,体现出较强的地方性,在丽江或是周边位置都能够听到这些乐曲的传唱,还能够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纳西打跳[2]。另外,作为纳西族,幼儿还可以通过纳西音乐作品的旋律感受到家乡的乡情,加深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不但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同时还能使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另外还有纳西古乐。它是一种扬名中外的古乐,在中国或者在世界上是最古老的音乐之一。这种民间民族音乐作品具有结构复杂、曲子较长等特点,幼儿难以理解,所以需要对这类音乐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合理的改良音乐作品的结构以及音色,使其变短,从而使幼儿能够接受,便于理解,在音乐活动中也方便教学。通过此种音乐的教学,能够使幼儿了解这类音乐作品的特点,领略民族文化。对幼儿耳濡目染,培养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
二、在歌唱活动中渗透民族歌曲
在音乐活动中,歌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柯达伊说过,最容易接近音乐的方式就是歌唱,同时也是最能够体现音乐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唱歌,音乐教育才能够逐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幼儿领略音乐世界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歌唱。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中,歌曲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在音乐教材的选择上需要符合幼儿的特点,还不能忽视民族性。有一些著名的音乐家以及音乐工作者为儿童量身定做了一些歌曲,例如:《月亮歌》、《唱云雀》、《喊月亮》、《放风歌》等[3],这些歌曲的题材体现儿童真实生活,能够切实的表达出儿童的丰富情感,充分的表现出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具有审美特点。歌曲的内容体现出儿童的孩子气以及童趣,用儿童的心理与眼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对歌曲进行创作,歌曲不但表現出儿童的乐趣,还抒发出儿童天真无邪的童言。如:歌曲《盼天晴》是纳西族的一首原创音乐,它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歌曲旋律较为欢快,音域在六度之间[4]。波音与依音将纳西族音乐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整首歌曲饶有趣味,适合用于幼儿民族音乐教学中。不但可以将幼儿对音乐的情绪表达出来,同时还能够表现出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以及表达出感受,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民族文化。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能够使其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差异,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三、学前民族音乐教育的方法
要想使幼儿学习民族音乐的效果更显著,通过一些实践表明,可以实施下列几条方法进行教学。
(一)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给幼儿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民族音乐情感表达方式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完成的,每种不同的声音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不一样。风雨雷的声音是自然界的情感表达,不同餐具的撞击声同样可以使幼儿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使它们能够愿意从自然界中寻找以及发现声音,找寻音乐,丰富自身的音乐声音。表达情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歌唱,幼儿的情绪能够通过歌声传递,同时表达出自身当时的感情。乐器的演奏同样也是情感表达方式的一种,乐器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自制乐器也可以是打击或弹奏乐器。对于幼儿来说,它们往往难以理解音乐的节奏,因为关于节奏的概念是模糊且抽象的。为了使幼儿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开展民族音乐的教学当中,要想使幼儿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更深入理解以及欣赏,首先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打击乐与音乐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节奏,帮助幼儿更深刻记忆,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打击乐活动帮助幼儿更快融入到音乐的世界里,例如,可以让幼儿能够在听音乐的同时打击节奏,并做出舞蹈动作,难度从浅入深,以此来训练幼儿身体的协调性。跟随节奏的律动做出的动作是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所以说人的所有活动都与节奏有关,倘若没有节奏就不存在活动[5]。所以,在对节奏进行编辑的过程中要对节奏具有的统一性以及多样性充分进行考虑。在教学中,幼儿如果已经掌握了节奏,就不需要对整首乐曲进行反复训练。幼儿通过节奏打击练习。并在乐曲的节奏中配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开始训练时将舞蹈与节奏打击分开练习,在熟练之后,再加入音乐进行结合训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教学效果要明显好过仅仅使用打击节奏的效果。
(二)情境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学习民族音乐的能力。可以通过音乐短剧等场景或是富有想象的情节都可以提高幼儿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任何动画片都有音乐,例如,在《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里,有着非常多且优秀的音乐,丰富且活泼,每个情节都配置有符合情节发展的音乐,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并提高它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6]。在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幼儿的想象力指导它们模仿相应的情节,使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在《竹林深处》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此音乐曲子的特征,并充分的与本班幼儿兴趣结合,例如它们喜欢模仿以及想象力丰富等,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小动物,并根据小动物们的特点模仿舞蹈,使它们能够通过创造出来的音乐情景感知音乐的形象特点。这首曲子民族音乐感染力非常强,在对这首曲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对应的音乐情节相联系,幼儿們渐渐喜欢上这优美的旋律。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安排幼儿模仿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舞蹈,这么一来可以让幼儿有一种和小动物们一同舞蹈的的感觉,开展这种音乐情景活动,能够增加幼儿的愉悦心情,从而更愿意融入到音乐当中,带来更佳的音乐教学效果,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幼儿的感情更加丰富多彩[7]。这些情景故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所以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并对其有浓厚的了解与尝试欲望,因此,幼儿就能够在这个过程里做出良好表现。如此,幼儿就能够很自然的了解与感受音乐文化。在活动的结尾,可以让幼儿采用各种线条进行图谱的绘制,使幼儿对音乐印象更深刻。
四、结语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音乐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其教学方式不是通过死板的概念教学,而是以音乐的形式感染幼儿。幼儿通过音乐可以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及特征,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它们更愿意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更热爱家乡的一切,并树立今后为家乡做贡献的信念。《民族民间音乐理论》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这样说的:在幼儿的启蒙阶段就对其展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能够使它们从孩童时代就具有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建立起它们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感情。另外,我们应该发扬民族音乐,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总而言之,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应该要选择与安排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
参考文献:
[1]张莉.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6):125-128.
[2]许静,崔永平.从文化角度谈民族民间音乐与幼儿教育的融合[J].赤子:上中旬,2014(9).
[3]谢向颖.分析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J].北方音乐,2013(9):141-141.
[4]黄亚萍.幼儿民族民间音乐欣赏教学方式的探索分析[J].教育,2015(18):7.
[5].顾莉雅.在音乐的海洋中翱翔——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4):155-155.
[6]王美丽.让幼儿在艺术的海洋中徜徉[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1).
[7]沈雷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