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二三想

2017-05-31 11:34杜月琼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品读诵读拓展

杜月琼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壶陈酿,无论浅酌还是深尝,都能让人陶醉其中。当下的古诗教学,应具有强烈的年段目标意识,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探得不同层次的古诗魅力。

【关键词】年龄特点 年段目标 侧重 诵读 品读 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21-02

古诗教学的方法策略中国诗词大会无疑在2017之春火了一把。无论是一往情深的资深诗词研究学者,还是蓦然驻足的老百姓,大家从热闹中走来,都对诗词有了特别的“感觉”。其实,无论岁月是否在意,诗词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中缓缓流淌……

中华古诗文传承了数千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植根于中国的以往,编织着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有科技经济层面的需求,更有文化灵魂层面的需求,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古诗文教学有传承民族文化、铸造青少年灵魂的重大意义,古诗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民族文化复兴的教育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2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古诗文教学,便是这传统文化最有力的体现之一。

诗如画词如歌,在不同的人眼里,一首首虽短犹长的诗词,便是一道道不尽相同的风景。孩童快乐地诵,智者则善而用,学者咀嚼迂回,确是截然不同的层次。那么,当下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到底应该奔着怎样的目标去?如何教才得法?这两个问题,实在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首先,古诗教学的意义何在?为了测验考试能得分?为了与人交际能出口成章显威风?为了在诗词大赛中多背出几首古诗?很显然,这些都是对古诗教学的浅薄理解。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人在一首首短小的诗词中运用的华丽词藻、埋藏的至真情感、揭示的深刻道理、展现的独特风格,对培养浸孕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年版《课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中都安排了背诵优秀诗文的目标,第一学段为 50 篇(段),第二学段为 50 篇(段),第三学段为 60 篇(段),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附录 1 中,为1-6 年级的小学生推荐了 75 篇优秀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 63 篇完整的古诗词,其中课文 51 篇,练习中 12 篇,在练习之中还选入了各代供 36 位名家的古诗词片段,这为古诗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古诗教学应当充分“成长”起来。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策略界定为“诵读”、“理解”“品味”和“積累”。而低中高三个学段,应当围绕这几个目标,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想,未成曲调先有声——低年级以“诵读”为重。

这个学段的“诵读”以读准诗歌的字音,掌握诗歌的“常规”节奏,读出诗句的一般起伏,也就是按音节划分读。首先,让孩子借助注音,一遍一遍,字正腔圆把诗歌读准。最初接触古诗的孩子,并未了解古诗文独特的诵读韵律,他们会如同读普通课文一般去读。这是很正常的。在这个时候,老师及时的对比范读,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孩子去感受去发现读古诗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时候,由于文字浅明,孩子在课堂上大多都能自信响亮读出来。这时,老师也来加入读,把气息稳住,节奏突出,读出五言绝句的一般节奏“二二一”:

师:“同学们,大家读得都很准确了,老师也想来读,请认真听一听,看看老师读的和大家一不一样!”

师放慢节奏范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个时候,学生大多都产生了强烈的感受,便让他们大胆说说

师:“你们发现,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呀?”

孩子们或许说不清楚,但是感受是崭新的,是兴奋的。这个时候,便可以水到渠成的带着学生来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下一句。”

师:“一去\二三\里……” 生:“烟村\四五\家……”

师:“亭台\六七\座……” 生:“八九\十枝\花……”

孩子在充分的模仿中感受到节奏感,于是诵读的兴致更高。此时,老师还可以变换成“二三”节奏,让孩子们进一步去模仿、去感受古诗韵律美:

师:“一去\二三里……” 生:“烟村\四五家……”

师:“亭台\六七座……” 生:“八九\十枝花……”

一来二去,学生自主发现了诗歌诵读的独特韵律,从中感受朗读吟诵的快乐。从而,为读好古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读出“诗”韵的基础上,可通过提供图画和故事,启发孩子发现诗中描写的事物,带着一定的想象去读,从而使诵读更有意思。

第二想,入情入境诗中行——中年级以“诵读”“品味”为重。

中年级的诵读与低年级的有所不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感悟能力不断提升,诵读不能只停留在常规的节奏和音律上。在诵读过程中,应引导字词“对仗”比较,诵读语气高低快慢变换尝试,注重节奏的“意义划分”。例如:在教学《独坐敬亭山》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这样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为什么这样读呢?因为诗中字词,自有着不同的亲疏关系。首句中,“尽”是“高飞”后的结果,末句的“敬亭山”更是浑然一体不能分开读的。孩子们有能力找到读得更合情理的方法。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学生而言,不同的经验和感悟能力,不同的研究程度和不同的观点侧重,都会对古诗词有着不同的理解。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品析”的过程中过于琐碎,将答案钢化,非得让学生一字一句解释个清楚一致不得。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抛弃繁琐无趣的分析,为孩子提供更多深入研究的方式方法。如:结合诗人背景资料、创设诗文情景、突破个别难点字词、引导深入思考和想象,把古诗画成画,写成文等方式辅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大意。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深究的是以下几点:

一、以“对比”的方式品味词语的运用巧妙,以提升学生的古诗文审美能力。一如《忆江南》中一个“绿”字的反复考究,这样的引导,能使学生在遣词造句上有着更深的体悟。

二、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从字面读进去,通过诗句,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揣摩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情谊和品质。

三、引导学生带着深入的理解和想象去诵读诗句,反复品味其中美妙之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文画面,追问越深入,情感越贴近,方可读得越好。

第三想,主题拓展重积累——高年级以“品味”“积累”为重。

到了高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朗读的技巧已经无须过多费时,我们应该把时间用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赏析。在这个阶段,细查古诗的习作背景,细究诗文的遣词造句,细寻诗人的伏笔潜情,细悟诗眼的妙处所在。处处引导学生深入,提升学生自读自悟自品自赏的能力,与古诗文本进行对话,与诗人创作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和体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此外,在此学段值得强调的是“拓展积累”。教材是“点”,我们应引导学生拓宽至“面”。

一、同类主题拓展。例如,教学与梅有关的古诗,可以寻来数篇梅,让学生广

泛地读一读,自主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梅,有着什么异同之处。究其不同的妙处,反复品读玩味,并进行积累。又如在教学《芙蓉楼送辛渐》的时候,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送别诗。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诗人采用的寄情方式有何不同,借托的事物有何不同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同一朝代的诗人的背景资料和诗歌风格进行对比式研究,从而体会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二、诗人风格探究。长时间的品读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无法对古诗产生浓厚的興趣。在这种情况下,不纠缠于诗意手法,而是引入情感趣味,效果则会大大改观。如老师在教学《惠崇春江晓景》时,颇具意味地描绘惠崇与东坡间发生的故事,在教学《赠汪伦》时,情深意切地介绍汪伦使计让李白来到桃花潭的趣事,均能让学生意犹未尽,入诗入情。

综上所述,在目标意识的引导下,为不同年段的古诗教学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故事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效果。让当下的古诗教学绽放该有的异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猜你喜欢
品读诵读拓展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