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2017-05-30 05:42李晓华封静张婕廖琴
高教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教育

李晓华 封静 张婕 廖琴

摘 要:90后的大学生个性独立,自主意识强,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实践中发现,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遇到心理危机时,能及时有效的采取针对性措施,校方可以更便捷、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阶段,就能通过家校双方合力予以干预,从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文章从学校与家庭沟通的视角,探索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机制,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出发,分析学校与家庭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家校沟通的方法和渠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2-0155-03

Abstract: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have strong sense of independence. In long term student management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schoo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ich is good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lleges'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es. These problems can be avoided through cooperative intervention of parents and schools in early warning stage. This article 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school and their reasons, and explor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channels, to provide positive trial for colleges to give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schools; operation modes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学校和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可以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家校沟通具有迫切性,高校应积极推动家校沟通工作的开展,加强家校互动。

一、高校开展家校沟通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迫切要求家校开展沟通合作

90后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个性独立,自主意识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待事情功利化,缺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对父母依赖程度较大,生活自理能力较低,进校后连日常生活都成问题。由于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方面较生硬,从而引发人际矛盾。在学业上由于与之前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不少学生不能适应,导致学业困难,继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果学校和家长能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真实情况,给予积极的帮助,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家校沟通有利于相互了解,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新型家校沟通机制, 有利于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了解, 消除或淡化误会和纠纷。目前不少家长认为学生在高校就读,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其所有的事情,一旦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就会对学校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出现家校纠纷,甚至有家长出现不理智行为,常常将误会和纠纷扩大化、歪曲化,一旦学校不能满足要求,就找媒体进行渲染,或是集结亲友闹事,将矛盾激化,给学校、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开展有效的家校沟通,学校能够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学生家长能够积极进行回应,共同解决问题,那么就可以避免矛盾的发生,有利于建設和谐校园。

(三)开展家校沟通能更好的培育人才,提升高校的育人水平

高校承担着传播知识, 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在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还有其强大的社会职能。开展家校沟通能让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向家庭渗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高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教学计划以及管理方法,对孩子的未来规划会更清晰、更有目标。同时高校也能积极获取来自于家长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对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升服务水平,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有很积极的作用。

二、目前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家校沟通缺乏制度保障,存在滞后性和被动性

目前在许多高校家校沟通缺乏制度保障和应有的重视,很多工作具有临时性。其次,家校沟通工作也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对特殊群体的学生沟通存在滞后性,如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网瘾过重、学业问题、恋爱受挫、酗酒赌博等,往往是学生问题突出被发现时才和家长沟通,当学生被要求休学或退学时,家长不能接受,进而情绪激动。此外,由于学校学生众多,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学生性格、心理成长等方面知之甚少,学校按照常规的管理制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家长无法全面了解学校状况和子女的在校情况,所获得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家校沟通工作存在被动性。

(二)家长认知存在偏差,家校沟通效果不理想

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之后,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只要给予学生经济上的支持即可,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更没有主动和辅导员沟通的行为。当碰到学生的问题较严重时,辅导员和家长沟通,也因家长文化程度、个体观念、经济状况、家庭情况等因素导致家校沟通效果不理想。有的家庭认为孩子已经进入大学,无需再为其学业过多的进行管束,由此忽视了对子女的跟踪管理和教育。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父母远在外地打工,为生计而奔波,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大学生活。有的父母文化程度低,自认为没有给孩子进行人生规划的能力,主动放弃了和辅导员老师的沟通交流。有的家长认为大学的学习生活很轻松,对于高校的管理制度缺乏最起码的了解,个别学生碰到问题时向家长隐瞒在校表现情况,导致家长不明真相,对家校管理心存误解。当孩子学业不理想留级、恋爱受挫、人际关系矛盾等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发生时,家长情绪反应激烈,辅导员和家长沟通困难重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不理解。

(三)学生自主意识强,对家校沟通存抵触心理

90后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在经过中学阶段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大学不想再让父母过多的干涉自己的生活,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处理好学校的事情。有的在高中受到父母严格管束的学生,更是会产生逆反心理,想逃离父母的掌控。有的学生在学业上存在问题,也不愿意辅导员告诉父母。还有的学生性格孤僻,长期与家长和学校处于抵触面,不愿意让家长介入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的学生恋爱受挫,挫折承受能力差,一蹶不振,荒废学业,也不愿意家长知道自己的处境。这与传统的告状式的家校联系有很大的关系,使得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地对待家校沟通。此外,学生自尊心强,不愿意父母为自己担心,更不愿意父母对自己失望,导致家校沟通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四)辅导员工作繁杂,家校沟通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我国,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工作任务较重,作为学生工作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工作繁杂,难以做到对所有学生重点关注。在很多问题上,辅导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的沟通方式一般都是突发事件后进行电话沟通,家长措手不及,进而对辅导员和学校的工作提出质疑。此外期末成绩单让家长签字的方式,也收效甚微,很多学生不愿意父母知道自己的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这些都很难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三、家校沟通机制的运行模式与具体措施

家校沟通机制是指家庭与学校在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合作过程中的内在运行方式,它主要是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强化家校共育意识,完善沟通渠道,保证沟通方式的双向性和有效性,从而形成一个长期而良好的家校沟通合作体系。

(一)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积极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

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后,可以通过《学生登记表》了解其家庭情况。如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单亲等信息。在每年进行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中,通过《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进一步明确班上贫困生的情况,掌握其家庭贫困的程度。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籍档案等信息来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从侧面了解其成长经历。在掌握这些情况之后,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制作学生家庭信息档案,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便于在和家长沟通时做到信息对称,为家校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网上家长论坛,建立家长督导机制

学校可以在网站上开设一些栏目,如家长论坛、家长心声等,为学校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在平台上交流教育经验及心得体会,也可以在平台上获得学校的办学举措、管理措施等信息,从而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了解孩子在大学的心路历程及在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危机,并学会危机干预的基本策略,积极的配合学校,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可建立家长督导机制,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设置、专业规划、培养方案等宏观信息,从而与学校达成一种默契,有效地消除家长对高校教育的疑虑,提升对学校的信任感,增强家长与学校合作育人的决心和信心。家校之间的这种配合、补充、促进,会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建班级家长交流群

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电脑和手机的使用率极高,辅导员可以创建班级家长微信群或qq群,同家长建立定期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其家庭的近况,增强家校沟通的效果,共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为培养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群体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对于没有条件使用qq的家长,与其电话进行联系,做到家校沟通全覆盖。

(四)深入了解学生家庭,对特殊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特殊学生的处理事件,有时因事发突然,临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下功夫,对特殊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因为在每个特殊学生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或特殊的家长。高校辅导员可以针对这些重点学生群体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经济状况、亲子关系、父母问题、对待子女的教育态度等,从而能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特殊学生积极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并得到学生家庭的认可。

(五)做好宣讲工作,积极邀请家长访校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邀请家长到校参加活动,是做好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新生开学报到时,家长基本都会陪同来校,可以充分利用家长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做好相应的宣讲工作。开展家长参观校园、新生家长见面会等活动,为家长发放学校的相关资料,如心理健康手册、大学生活指南等,让学生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在家长见面会中,学院可以分别就学生家长关心的专业学习、就业、考研、生活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解答;此外,还可以在校园开放日、学生演出、学生作品展览等时间段,邀请家长来校参观,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家长对学生管理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以后处理学生问题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建立家长备忘制度,维护家长知情权

目前高校在校生以90后为主体,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个性独立而自我。对于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并不愿意告诉父母,如挂科、考试作弊、学业预警、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都对父母有所保留。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大学期间获得长足的进步,但不少学生在大学期间会出现各种问题,对于出现负面情绪的学生,应及时联系家长,向家长详细说明学生在校的情况,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可约见家长,做好家长来校的接待工作,并将和家长访谈的内容做好详细的记录,做好建档归案的相关工作。此外,涉及到学生假期返校、学费缴纳、请假离校、外出住宿、兼职打工、考试成绩等问题,都应建立详细的家长通知备忘制度。这不仅是对学生家庭负责,也是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监督与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

[2]高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阎秀丽,苑 ,宋真.基于家校合作互動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4]张信勇.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之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

[5]谢云.家校联合共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9.

[6]赵晨光.基于家校合作互动$理念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6).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家校沟通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供暖季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