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探索

2017-05-30 05:42张雪骆银花
高教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张雪 骆银花

摘 要: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承载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培育构建与其使命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的深入、新媒体的兴起、完全学分制的推进等新形势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希望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完全学分制;新媒体;思政工作进公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2-0149-02

Abstract: As the future of our motherland, university students bear an arduous historical mission. To cultivate and build the core values which match their mission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development of times. New situations such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ise of new media, the promotion of full-credit system and so on, have posed new challenges as well as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four aspects, hoping to benefit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colleges.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full-credit system;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tudent apartments

一、概述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铸就什么样的社会;同样对于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作为国家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不仅担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靠当代大学生,他们身上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培育构建与其使命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的特征

大学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主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当代大学生基本是90后,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仍旧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并且一定比例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模糊化。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发展有三种明显趋势:一是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转向实用主义;二是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个人价值主体地位明显增强,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三是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2]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变得愈发紧迫,高校应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深入了解其价值观发展规律与特点,并采取合理有效的举措进行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

三、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一)国内和国际新形势冲击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的加速伴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新旧观念、思潮相互交织,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巨大冲击。在社会中逐步滋生和蔓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时空范围被缩小为地球村,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首当其冲地受到西方价值观念、文化思潮、生活方式等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部分人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新的挑战。

(二)完全学分制的施行改变了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尤其是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班级观念渐渐模糊化,班级作为思政教育基本组织形式和开展工作主渠道的地位将发生转变,以宿舍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以及育人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另外,就本质上而言,学分制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容易迷失自我。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会导致部分学生片面追求学分,割裂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诚信观念淡化等,助长不良的思想倾向和错误的价值观。所以,在完全学分制下,探索一条与其相适应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显得尤为紧迫。

(三)新媒体的兴起促使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的兴起之下,新媒体迅速崭露头角,并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平台,它不仅带来了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更逐步渗透到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表达情感、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所独有的交互性、即时性、社群化等特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并转变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传播的原有方式。

四、新形势下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推进思政工作进公寓,在文化育人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公寓是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重要的育人场所。在高校推进完全学分制的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转移到学生公寓中来,学校应努力将宿舍建设成学生成长成才的“学习家园、精神家园和生活家园”,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

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政教育管理服务队伍,包括由院系党政干部、辅导员组成的主导工作队伍,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还要构建一支由校学生会、院学生会、党员、非党员积极分子组成的实施队伍,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多轨制的管理服务模式,推进思政工作进公寓,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其次,形成宿舍的制度文化,抓好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使其内化为学生无需提醒的自觉,使学生由被动管理逐步变为自我管理。制定《文明宿舍评比标准》,将学生在宿舍内的表现与其个人综合素质测评挂钩,与班级、支部评奖评优挂钩。

最后,通过打造公寓文化室形成全方位系统的文化育人平台,切实推进思政工作进公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到大学生内心。第一,做好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布置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第二,开辟党员示范窗口,宿舍星级文化展示窗口,用于展示优秀党员事迹和星级宿舍范本,凝聚公寓文化室的精神力量。第三,以文化室为抓手开展品牌特色活动,如读书月、英语角等,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心智,丰富文化内涵。

(二)将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载体

首先,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途径和新载体,担负着意识形态传播的重任,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BBS等新媒体的微言、微语来实现思想引领,建构主流意识形态校园网站,以最流行的言语方式、最接地气的网络用语来发表观念,通过新媒体环境下的娱乐学习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慢慢植根于大学生心中。

其次,在大学生活中,新媒体平台上的名人效应显著,从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需要有兼具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带头人、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来引导。他们掌握着网络舆论导向,如果带头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必会对在校大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大学生群体意识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3]

同时,要加強高校新媒体平台的监管,设立专职专人对微博、微信、BBS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正确价值引导,落实校园网络实名认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不良信息举报和惩处机制。

(三)结合“两学一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的积极引导作用

在大学实施价值观教育和传播主导价值观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为此,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构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编写、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并努力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教育和开展“两学一做”有效结合,参与学校改革和创新发展,加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模范作用,发挥高校教育积极的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担当的品格。[4]

(四)通过榜样示范机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榜样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搭建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核心价值观间沟通的桥梁。选好榜样、用好榜样、学好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其成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将其植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深处。

首先,要通过双向选拔机制,选树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榜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最大限度发挥身边榜样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形成共鸣。

其次,用好榜样,搭建多元交流平台,丰富榜样示范引领方式。推行双导师制,除专业课导师外,将优秀校友、老党员、老干部聘请为学生导师,并举办优秀校友经验交流会、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榜样事迹报告会等,用榜样的足迹引导青年学生。

另外,加大对榜样的舆论宣传,强化榜样精神的感召力。通过广播新闻、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大典型宣传,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榜样氛围,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总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不断思考、积极探索、持之以恒,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建立长效机制,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与影响,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汇聚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融合,让大学生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使大学生不仅成为中国现实问题的发现者、评判者、更成为发展难题的破解者,使他们明确自己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5):1-2.

[2]赵忠璇.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2.

[3]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53.

[4]任芳莹.发挥主渠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J].党建创新,2016(9):29.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