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僵化

2017-05-30 09:42王芳
高教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对方法二语习得成因

王芳

摘 要:语言僵化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因此研究英语语言僵化对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二语习得的理论出发对僵化现象的症状、成因及预防和克服的应对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改善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僵化;二语习得;成因;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90-02

Abstract: Language fossilizat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study on English leaning fossilization is of key significance for English leaning.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ymptoms, causes and overcoming strategies of fossi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words: fossilizati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uses; counter-measures

僵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的出现对于英语学习者会造成干扰,甚至阻碍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将就僵化现象的成因及应对方法进行探讨。

一、僵化(Fossilization)与高原期(Learning Plateau)

僵化是指学习者不能纠正自己习得的错误的语言知识,从而使该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凝固不变。Selinker(1996)将僵化分为暂时性僵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僵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暂时性僵化是永久性僵化的前兆(harbinger)。暂时性僵化又被称为“高原期”(牛强2000)。高原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暂时性的阶段,学习者在学习取得一定成绩后会出现一个暂时停滞不前的时期,等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克服,学习者就又会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也就是说,高原期就是学习者经历的语言学习不再进步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学习者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学习高原期问题,那么永久性僵化就会形成。但是,假如学习者试图从本质上改善这种情况,克服了暂时性的僵化,那么他们就能够成功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使学习情况更上一层楼。

二、僵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Selinker在1972年首次提出僵化(fossilization)这一概念。他指出二语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中有五个潜在的心理结构,分别是语言迁移、学习迁移、学习策略、交流策略以及过度概括。其中语言迁移被认为是导致僵化出现的重要原因。虽然Selinker也指出教与学的策略也是僵化的起因之一,但是Selinker的缺点在于他没有能够从整体上看待这些过程。接下来在1992年,Selinker又提出了多效性原则(Multiple Effect Principle),该原则弥补了前面理论的缺陷,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僵化出现的原因。他认为中介语僵化的原因可能是多个的,而非只有语言迁移这一个因素。MEP的优点在于它从整体的角度解释了僵化的原因。但Selinker认为当MEP起作用時僵化是不可能被克服的。Lenneberg(1967,引自Han Zhaohong 2004)开辟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神经生物学。他提出的学说被称为“学习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这个理论的内容是:学习者拥有一个语言学习的敏感阶段,大概是两岁到十三岁左右。也就是说,学习者如果在这个敏感阶段进行语言学习,他们就拥有了更大的成功几率。该假说的缺陷在于忽视了社会和心理因素在僵化过程中作用。Schumann(1978)认为缺少文化适应是僵化产生的原因之一,该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僵化。当学习者从内心里排斥目标语文化时,他们就会丧失学习和使用该目的语的动力,从而导致僵化现象的产生。在1976年,Vigil和Oller提出了互动模式(interactional model)这一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得的反馈是僵化产生的因素。这里提到的反馈包括两种:认知反馈和情感反馈。积极的认知反馈与消极的情感反馈是非常容易导致僵化出现的;消极的认知反馈与积极的情感反馈是能够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从而克服僵化。但是其弱点在于学习者很难把握消极认知反馈的比例。Sim(1989)认为僵化可能与学习者不适当的学习策略有关。Ellis(1999)将僵化的原因分为外因(交流产生的压力,学习机会的缺乏及反馈的合适度)和内因(年龄及缺少文化适应)。

在笔者的实际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以下原因也经常造成语言学习僵化。1.互动方面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习者缺少与本族语者进行真实语境互动的机会。根据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被试均反映他们缺少与本族语者互动的机会。众所周知,学习环境的质量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绝不能忽视。没有地道的语言输入,就很难有符合要求的产出。其二,学习者一般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和课堂学习是来习得语言知识的。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大多是在被动地听老师讲,很少参与其中,而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只是输入,上课模式基本是传统的“填鸭式”,缺少课堂交流和师生讨论。同时,不同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和方法、教学态度等也不同,这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个体差异。2.母语负迁移。在学生的语言输出中,母语负迁移普遍存在。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型、词汇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者不能够在这两种语言之中进行有效的转换,导致中式英语不断出现。3.个体原因。由于学习者欠缺调整自身社会文化或个人情感方面的能力,导致不能适应目的语文化。如果学习者对英语文化采取积极的态度,他们将缩短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样,消极或排斥的态度可能导致学习者经历文化冲击并阻碍其语言学习的进程。太多的学生因为不敢张口和本族语者进行英语交流,导致他们提升速度较慢。因此努力让自己变得外向、勇敢、思想开明,对于英语的成功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僵化的应对方法分析

针对僵化的解决方法,许多学者都提出来自己的见解。其中Krashen(1985)提了监测假说(Monitor Hypothesis)。他认为学习者应发现他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改正这些语言错误。在这个发现并纠错的过程中,学习者将逐步改变自己的僵化现象。Han和Selinker(1999)提出首要任务是明确僵化产生的原因,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干预,这样就有可能纠正出现僵化的语言特征,也就逾越了自身的语言僵化。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关注学生的语言僵化现象。基于实际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对策来克服僵化。第一,增强学习者在学习策略方面的意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第二,下定决心克服僵化。很多学生在出现学习僵化现象后就害怕、胆怯,然后自暴自弃,放弃了后面的学习。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应教育学生要敢于面对挫折,要有冒险精神,有毅力,有目标,敢于直面困難,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成功地克服僵化。第三,提高学习动机。学习者应该明确英语学习不能只以通过考试为目标,而是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服务。教师可采用多种授课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如进行角色扮演、辩论、小组讨论等。第四,增强学习者关于输入与输出间差距的意识。母语干扰是僵化的原因之一。多读多听地道的英语材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英语知识并提高写作能力,从而避免汉语负迁移。另外,向学生普及中介语概念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克服知识点僵化。因为在我国主要的英语学习环境是课堂,所以英语教师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机会接触英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英语学习背景和文化。

僵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外语学习者中,这常常会导致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停滞不前。因此充分了解僵化这一语言现象对于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致力于讨论语言僵化的分类、引起僵化的原因以及应对语言僵化应采取的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帮助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最大限度地接近目的语。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1999.

[2]Han,Z-H & Selinker,L.Error resistance:Towards an empirical pedagogy[J].LanguageTeaching Research,1999,3(3):248-275.

[3]Han,Z-H. Fossilization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levedon: UK:Multilingual Matters. 2004.

[4]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 Implications [M].London:Longman.1985.

[5]Richards,J.C.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Schumann, J. The Pidginization Process: A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Massachusetts: Newbury House. 1978.

[7]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Applied Linguistics X(2),1972.

[8]Sims,W.R. Fossiliz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Minne TESOL Journal,1989,7:61-72.

[9]Vigil, N. & Oller, J. Rule fossilization:A tentative model [J].Language Learning,1976,26(2):281-295.

[10]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28-31.

猜你喜欢
应对方法二语习得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大数据对媒体管理的作用以及应对方法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