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思考和实践

2017-05-30 10:48王红军樊晓雪
高教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程认证机械类专业专业建设

王红军 樊晓雪

摘 要:文章介绍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工程认证的要求和步骤,介绍了普通高等学校进行工程认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了普通高校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思考和实践,为其他工科院校开展工程认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工程认证;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27-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ckground, requirements and procedur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nalyzed for the common universities.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s from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major of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n carrying out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presented, which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engineering colleges to do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Keywords: mechanical specialties;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major construction

一、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与回顾

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所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早追溯到1936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大学的相关工程专业得到了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简称ABET)组织的首批认证。ABTE在世界各国均有很高的公信力。美国已有约368所高校的1798个工程专业开展了认证评估。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起步较晚,早在1992年建设部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学的建筑学等专业进行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共计完成21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国际认证。2006年教育部牵头以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等专业为试点,启动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07 年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遵照国际“实质等效”原则,制定了认证标准、认证程序等相关文件,制订了一套有关专业认证工作的工作指南。

2012 年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CEEAA”,成为教育部授权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唯一合法组织。2013 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充分说明我国的工程教育工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二、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过到目前为止已覆盖16个工科专业类别,共计45个专业。2015试点了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科专业认证、2016年启动理学和农学领域试点专业认证,并稳步推进人文社科类专业认证。2014年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受理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56个专业的 2015年认证申请,2015年受理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等200个专业2016年工程教育认证申请。截止到2015年,全国参加工程认证高校124所,累计570个专业,其中985高校30所,专业占41.1%;211高校64所,专业占23.5%;地方、部委所属高校专业占35.4%。参加工程认证的高校76%为985和211高校。普通高等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證的参与度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认识不足的问题:

1. 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对产出导向教育理念认识不够。存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工程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

2. 人才培养标准意识缺乏、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3. 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工程实践经验欠缺,与工企业的结合不够紧密。

4. 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持续改进质量保证机制不够健全,或者是有持续改进机制但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对过程性证据积累不够。

据统计我国高校1112所,91%以上的本科高校开设工科专业,占本科专业数34%;工科专业布点数16249,占32%。在校生525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约33%。工程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质量更是其中的关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科型大学。学校在2011年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启动了校内工科专业评估,有力推动了工科专业的建设。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结合“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开展了艰苦细致的教学改革工作,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于2015年获得受理,目前进入自评阶段,并顺利地完成了自评报告,等待专家的现场考察。通过工程认证的准备和自评,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为机械行业提供了大量人才,深刻体会到工程认证对于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

三、普通高校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探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几十年来本专业为我国和北京市装备制造业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既有装备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机床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各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支、学术创新团队3支,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青年英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共10人。

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高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各1个;拥有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近五年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国家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各1项;获市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50余项。

专业紧紧把握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逐步打造成为具有“机、电、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鲜明特色的专业,2009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

目前,《中国制造2025》、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部署和一批重大创新工程与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面对互联网+技术、工业4.0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高等院校为工业界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本科专业,在当前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应当充分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抓住机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质量,注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对标专业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凝聚专业特色,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按照国际实质等效的质量标准要求,工科专业首先需要对标照《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认证标准可以从中国认证协会的网站上下载)。按照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对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等7个环节的相关要求,梳理存在的问题并一一解决,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申请专业认证做准备。其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问题:

1. 培养目标的修订与持续改进

培养目标的合理与否是工程认证的关键。2016年工程认证要求更加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培养目标主要描述培养什么样的人,体现出学生能做什么?反映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该做什么?反映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学生会做什么?反映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所形成的培养目标应从人才的服务面向是否符合需求分析,人才定位是否符合學校定位,职业能力与成就预期是否体现定位和需求来判断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我们对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合理性评价,依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行业专家的论证意见以及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在教师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最后确定培养目标为。

2. 毕业要求指标分解与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12条的关联矩阵。对2015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发布得最新毕业要求12条,依据培养目标对 “毕业要求”的每一个指标点进行合理分解。毕业要求12条指标点可以分为工程知识、工程能力、通用技能及工程态度。工程知识即新标准中毕业要求第1条,工程能力涵盖标准中毕业要求第2、3、4条,通用技能主要是标准第5、6、9、10、11条,工程态度主要涉及标准第 7、8条和第12条。根据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指标点,构建毕业要求和课程支撑矩阵。一般情况下通常每个毕业要求指标应分解为3-5个子指标,每个指标点所所支撑的课程3-5门。毕业要求和课程关联矩阵是认证的核心。在进行实质等效评价时,课程的达成度支撑毕业要求达成、毕业要求达成支撑培养目标达成。根据课程的内容、学分等因素确定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和支撑系数。原则上,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均应对毕业要求有贡献。

专业认证准备阶段应该严格按照工程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对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类、各个实践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教育至少占总学分的30%,对实践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即“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补充标准特别注明的课程或者相关知识一定要满足。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被长期忽略的课程,如工科化学、工程热力学等相关知识等,要对照标准认证梳理,及时调整补充。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专业资料、专业的实验条件及实践基地。工程认证对实验室安全有严格的要求,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安全培训、设备的安全管理、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关注企业导师在教学各个环节发挥作用。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评价和考察的重点,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中间环节的检查、最终的成果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根据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关联矩阵,按照知识、素质、能力,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全部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方案。引导老师按照OBE的理念开展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二)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

在工程认证过程中,按照以评促建,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原则,按照工程认证要求建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学习机会、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全面进行教学理念更新,开展课程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对于达成的部分总结经验,对于没有达成的环节,找出短板,进行改进。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四、结束语

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开展工程认证,以学生为本、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优化和完善了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完全满足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的要求;根据毕业要求和课程关联矩阵修订了教学大纲;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体系,使培养方案更加有效地提高本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京津冀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再培训,适应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我国目前推进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是相匹配的,建议工科专业符合条件的都应该积极参加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娜.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展望[J].创新创业教育,2016,7(1):29-34.

[2]韩晓燕,张彦通.试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41-43.

[3]都满昌.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35-40.

[4]余寿文.对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5-8.

[5]张文雪,刘俊霞,彭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潜在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6):60-64.

[6]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J]. 高教论坛,2011(7):29-32.

猜你喜欢
工程认证机械类专业专业建设
面向工程认证的软件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
学分制下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基于现代加工技术的冷挤压技术教学大纲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