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与矫正研究

2017-05-30 08:12吴名蒙杨建武
高教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入党动机异化矫正

吴名蒙 杨建武

摘 要: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入党是生存之所求、情感之需求、尊重之诉求、自我实现需要等异化表现。而国外意识形态渗透与国内竞争压力的影响、用人单位的择员导向的助推、高校入党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家庭与个人错误观念的影响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改进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需要从改进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分层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异化;矫正;需求理论;入党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36-03

Abstract: The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join the CPC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needs of existence, emotion, being respected, self-fulfillment, etc. And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influence of the penetration of foreign ideology, as well as domestic competition pressure, employer selection orientation, lack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daily political education, influences of family and personal myths. To improve the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join the party, we need to start with improving their motivation education,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hierarchic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o on.

Keywords: alienation; correction; demand theory; motivation to join the CPC

十八大以來,党中央强调要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的先进代表,理应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我能力方面引领潮流。但在文化和思想传播的多样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背景下,他们在入党动机上却出现了异化。因此,结合需求理论,切实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问题研究,是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生死存亡的关键。

一、基于需求理论的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的表现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入党热”依然保持着“高温”,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人数均占全国党员发展总数的1/3左右,成为我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力争入党,首先就得回答为什么入党的问题,亦即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问题。所谓入党动机,简单而言,就是入党的原因与目的,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使自身不断努力,争取入党。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方能形成正确行动,经受住各种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党员, 必须认真分析人党动机, 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 确保质量, 切忌‘带病入党。”[1]大学生党员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宗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当代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觉悟乃至世界观的不同,呈现出思想和行为上的一些特点:

思想独立与行为依赖共生,精神自信与心灵脆弱并存,语言成熟与行为冲动相伴。这些特点促使他们在入党动机上产生了较大偏差。而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动机涉及到人某种层次的需求。第一,入党是生存之所求。大多数大学生争取入党是出于对未来找一份好工作的动机,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一方面,如果拥有党员身份,在未来求职过程中,尤其是各级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时,就无形拥有竞争优势。然而,社会选择正迎合了这一动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国家公务员录取考试中,有近90%的岗位明确要求为党员,或优先考虑党员。同样,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也出现了相同情况,一些涉及思想宣传、行政岗位,优先录取中共党员。另一方面,受社会腐败风气影响,有些学生认为入党就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带来名、利、权上的“优惠”,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党员意味着从政,从政就可以实现谋利的错误思维。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将入党动机异化为谋取未来就业、发展的功能性手段。第二,入党是情感之需求。大多数大学生入党,是出于对家庭期望的满足。一方面,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期望自己的小孩或晚辈,能够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显示自己小孩或晚辈足够优秀,要求其必须入党。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来自较多党员成员的家庭,旁人眼中的“红色家庭”,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影响,只有成为党员,才能符合家庭要求,符合家庭身份认同。因而,这类大学生在主观上并没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识,属于被动驱动型。第三,入党是尊重之诉求。在大多数大学生看来,入党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意味着自身比其他人更为优秀,能力更为出众,在道德层面尤为显著。这种象征意义激发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一方面,优秀共产党员的一身为公、大公无私、服务群众的美德,通过官方媒介的多层面宣传,加深了大学生对共产党党员美德的印象。另一方面,发展党员的严格程序,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再到预备党员,其严格选拔的人选,给人留下必定有过人之处的印象,这有助于大学生对党员给出正面评价。因此,那些争取入党的同学就会认为:如果能够成为党员,那么就能被认可具有一名共产党员式的品质,那么就能获得周围同学的赞誉与羡慕,从而满足被尊重的需求。但这些充满虚荣心的大学生,政治觉悟并不成熟,对入党的本质意义没有充分认识。

第四,入党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有部分学生在大学校园注重个人的价值作用,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充满热情,乐于学习、悦于追求。在他们看来,入党能更好的要求自己,更好的成长。这一类学生比较注重组织上的入党,而不是思想上的入党,入党只是自我成才的政治标准,是自我能力展示的平台。这一类大学生具有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在涉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两难选择时,通常有利己主义倾向。

二、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的原因

动机作为客观事物在人主观层面的反映,受到多层面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具体来说是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体差异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国外意识形态渗透与国内竞争压力的影响

从国外来看,21世纪,经济全球化、网络虚拟化日益明显,意识形态斗争日趋重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科技与经济优势,不断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文化倾销,高校一直是其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加之网络的迅速发展,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更为猛烈,通过网络极力向我国宣传其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当代青年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不成熟阶段,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意识影响下,思想价值、政治立场难以经受住考验,部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影响其入党动机。从国内环境来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些消极思想也随之出现,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加上党内的腐败现象,党员没有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正之风给大学生入党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面对日益扩大的就业规模与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部分大学生为能增加竞争筹码,在激烈的就业中脱颖而出,将入党作为目标,希望在择业过程中,将入党作为有利资本,产生了歪曲的入党动机,从而淡化了入党的精神追求。

(二)用人单位的择员导向的助推

动机是由需求转化或催生的,有了需求,才能产生动机。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为满足自身的最低生存需要,难以产生较为高尚的精神需求。而社会组织的用人导向,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许多社会组织或用人单位,在进行择员时,均倾向于选用党员毕业生,甚至在选人标准处明确党员优先录取。这使得诸多学生认为,拥有党员身份对毕业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毕业时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容易局面,这一局面导致入党变得尤其重要。“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社会导向, 容易使大学生萌生入党能增加择业竞争砝码的想法, 从而对他们的入党动机产生负面影响。”[2]

(三)高校入党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高校是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看到,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已被大众化所取代,带来了诸多“社会青年”,高校原本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受到侵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带来了难度。高校学生入党的意愿,是與学生对入党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呈正相关性的。可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正确政治信仰的重任。但当前,高校的入党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均与时代脱节。一是入党教育呈现出任务指标化培养模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质量;只注重初期考察教育,而忽视后期的党性再教育;多集中教育,而忽视入党介绍人单独对其的深入互动交流。二是高校大学生入党教育忽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理想教育与校外现实的强烈反差,给学生积淀了较多的思想矛盾,引发对高校入党教育的强烈质疑。同时,单纯的理论教育,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造成对大学生入党动机激情的消解。三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较多的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仍为灌输式教育,对学生的政治信仰、入党动机等教育不足,或者只要求做了,而不强调实际效果,长久来看,学生认为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犹如玩笑,学习兴趣骤减。

(四)家庭与个人错误观念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家庭微观环境均对大学生的价值行为产生较为深远影响。父母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也表现在大学生入党动机态度上。需求与供给是相对的,父母在看到社会对党员身份的需求时,自身思想也同时发生了变化,不但没有重视道德层面教育,要求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自身能力,反而要求自己孩子搞好同学关系,与老师保持良好关系,以借机入党,为家庭增光加彩,这给孩子造成了巨大压力,促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入党以满足父母的期待。另外,大学生自我的错误观念是主因。当代大学生在找工作、获取荣誉方面,寄希望于其他途径,而不重视自身能力素质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导致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不够,理想信念缺失。

三、大学生入党动机异化的矫正

入党是对大学生政治价值与人生奉献的诠释,承载着社会责任,担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在青年大学生身上,要看到成长教育和行为矫正的可塑造性。培养、发展、教育、管理学生党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立全程管理、全面覆盖、全员育人的理念,结合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矫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一)改进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

入党动机教育是矫正大学生不正入党动机的重要举措,改进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必须牢固树立“思想先入党”的标准,这是入党教育的前提。当前有些高校在发展党员时,只注重数量而非质量,甚至以指标下发形式发展学生党员,造成硬凑指标的恶劣现象,违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党员发展原则。高校党员发展组织工作,必须重点抓思想入党,力求入党积极分子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入党。二是入党动机教育要从重身份教育转变为重思想信念教育。共产党员是一种身份,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只有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赢得群众认可,才能真正体现党员身份的荣耀。要将入党动机教育落实到思想和先进性教育上,使入党积极分子既感受到身份的荣耀,也感受到责任的压力,纠正因父母压力或随波逐流而入党的动机。三是入党动机教育要创新模式,丰富方法。要从灌输式向引导式教育模式转变,把握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新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与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提高入党动机教育的实效性。要将入党动机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建立思想政治课堂与社会实践互动模式,将入党动机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通过自我感悟提高党性修养。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分层培养模式

培养、发展、教育、管理学生党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立全程管理、全面覆盖、全员育人的理念,结合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进行分层次、有重点、多渠道、全程化的培养,建立分类指导、递进式的分层培养模式。着重把握好三个阶段:第一,新生入党启蒙教育阶段。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与合格党员的基本标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旨观与价值取向,使其意识到争取入党是政治信仰的确立。第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阶段。高校党建工作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加强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建设,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生活,培养其正确认识社会矛盾,学会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学习、道德等全方面的考察,推向入党承诺制,明确入党动机考核制。第三,党员的教育、管理阶段。当正式加入党组织后,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跟踪教育与管理,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及时发现不符合党员标准的现象,并尽早予以教育,屡教不改者要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严重者予以警告。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与信仰的关键途径,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方式,强化实践育人,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促进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高校党建水平的提升。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并将大学生入党动机纳入评估体系,通过评估,纠正其不良入党动机,并在其后生活学习中进行跟踪调查,极可能让其从思想本质上认识到入党的正确动机和观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2]陶英.浅析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J].思想理论教育,1996(10).

猜你喜欢
入党动机异化矫正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精神分析学说下发展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对策研究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及对策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