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微观问题

2017-05-30 10:48鞠志宇吴长增
高教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微观结构转型发展

鞠志宇 吴长增

摘 要:从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教师结构、组织结构五个主要方面剖析了微观结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分别指出了应用型人才教育微观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由普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型发展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育;微观结构;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22-03

Abstract: Education's microstructures have some influences upon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personnel training, which was discussed on the question of specialty structure, course structure, textbook structure, faculty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the course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hen the optimum proposal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from regula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o practical education was proposed.

Keywords: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icrostructure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或创业型人才,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是适应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1,2]。从2013年7月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为标志,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主办许多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讨会和现场会议,基本理清了地方本科高校为什么要转型发展、朝什么方向转型发展、怎样实现转型发展等基本问题,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落脚点在教育环节,教育对象是学生,实施教育的载体、主体和管理者等微观结构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含金量。因此,教育微观结构是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攻坚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微观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系统论认为,结构是指“系统内各要素(两个以上)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和连接方式”[3]。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教育微观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和组织结构等。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微观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不是紧紧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而是按照重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思路,盲目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忽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较少,甚至没有,应用型理工学科专业设置的比重偏低,专业设置缺乏协调性。二是片面的追求学校办学效益。盲目设置热门专业,不顾学校师资力量、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先设置后建设,有计划难落实,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达到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要求。甚至部分学校编制招生指标按照专业办学成本高低分配招生计划,专业办学成本低的,招生计划多,专业办学成本高的,招生计划少。三是片面追求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各专业内部招生人数比例不协调。对于报考率高的专业,学校在招生时,不调研就业形势,盲目增加招生计划;对于报考率低的专业,压缩其招生计划,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招生录取分数线。造成部分专业师资严重短缺,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保障,造成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二)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设置主要存在的问题: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清晰,支撑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核心课程学分比重偏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从课程结构表面来分析,一是通识类课程学分占课程总学分比重偏高。通识类课程学分通常占到总学分的32~40%,平均约为36%。二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实践类课程学分仅占课程总学分的10~20%,平均约为15%。三是课程结构设置与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不匹配。课程结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严重不匹配问题突出。应用型本科生毕业应具备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构中仅有1~2门核心理论课程支撑,缺乏必要的实践类课程支撑。

从课程结构的内容设置来分析,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重专业轻基础课程、重必修轻选修课程的现象,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只是停留在表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是存在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二是基地建设虚而不实,实践教学不能开齐开足上好。

(三)教材结构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学术型大学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为主。学术型教材以传授命题性知识为主要特征,而形成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教材应该以传授应用性知识为主要特征,因此应用型教材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依据和工具。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程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应用型教材滞后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绝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教材仍是传统学术型教材或是其知识结构的翻版教材,在章节、内容和结构上变化较小,普遍存在理论性强,业务流程不完整,不具备操作性,其教材结构的知识体系没有实质性变化,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二是选用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支撑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标。相对于学术型本科教育而言,应用型本科教育起步晚,师资主要来源学术型大学培养的人才,产业一线从业经历匮乏,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编写能够支撑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应用型教材有较大难度。还有就是自身定位不明确,不重视教材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奖励上,一篇高水平论文比一部教材的奖励高几倍,是教师参与编写应用型教材积极不高的主要原因。

(四)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绝大多数是新升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一是师资队伍存在教龄(教学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高校教龄在十年以下,甚至更短,教学经验缺乏,专业技术职务不合理表现在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人数偏多,高级专业技术教师人数较少,尤其工程技术类专业技术职务(高、中、低级工程师)教师稀缺,工程技术类专任教师招聘难,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难。二是师生比严重失衡。平均师生比在20:1,部分专业师生比更高。三是“双师型”教师超低。一線教师中具有相关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等工作经历5年以上的教师几乎没有,1~5年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不足10%,部分专业没有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甚至工科背景的专业教师也很少。四是师资建设重学历、轻实践,实训教学、现场指导能力薄弱。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招聘以学术性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为主,虽然部分高校在招聘中要求企业工作经历,同时还要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由于不具备高学历或高职称,而拒之门外。在教育实施中,思想不统一,宣传应用型人才教育,实际上在实施学术型教育,并没有服从和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理师资结构。

(五)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部门责权不明晰,导致“学校转而不变”。从学校内部管理关系看,虽然有的学校推行了“院系制”,但没有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二级院系在专业设置、聘用教师、资源配置等诸多重要问题上没有决定权,基本处于被动执行学校有关工作,致使院系办学积极性不高,转型发展停滞不前。二是行业经历缺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不足。行政组织的领导大多来源于学术型院校,没有相关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不具备相关工程素养,不能精准把握行业人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在组织管理时,力不从心,抓不住重点,调研、宣传不到位。领导干部组织调研不到位,调研走形式,走过场,往往“听而不采”,按照预案推进,制定的人才培养政策宣传不到位或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造成领导干部与执行教学任务教师之间不顺畅,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三是管理模式单一,缺乏与地方政府、企业管理上的横向关系。地方本科高校主要属于省属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不是垂直直属关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导致“政府推而不动,企业合而不作”。

三、应用型本科教育微观结构优化

应用型本科教育微观结构优化需要从理顺结构的有序性出发,以提高应用型本科培养质量为目标,统筹考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师资结构与组织结构的优化。

(一)专业结构的优化——精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群

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定位应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应用型、服务性、引领性和地方性。紧密结合区域支柱产业、高薪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通过撤销就业差的专业、增设凸显地方特色的专业,形成2~3个特色专业群,以理工科专业为主体,以经管、文秘、史法专业为辅助,多学科协调发展。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办学经费和师资方面,难以支持学校建好学科门类齐全的能力,应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力争建好2~3个支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专业群,增强专业招生指标动态预警、调整机制,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精准服务区域产业与社会发展。

(二)课程结构的优化——突出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构建应用型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课程结构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课程设置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设置哪些课程?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能培养何种能力与素质?其组织形式及评级方法等;二是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及顺序[4]。

在知识方面,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应用性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法律、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通过相关知识结构的学习培养相应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2,5]。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有时责任心、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非专业素质在技术开发、知识应用、生产管理等过程中也会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应用型人才教育要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应由强调学生职业素质转变为重综合素质培养。因此,针对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定体现相关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依托行业、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将实践基地建设落到实处,不是一张纸一份协议,将实践课程开足上好,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材结构的优化——建立应用型教材出版奖励机制,构建应用型校本教材结构

教材结构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载体,应用型教材结构应有一定理论基础,突出知识结构的程序化和可操作性,即理论到实践案例的编撰思路,撰写应用型教材需要撰写人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一线产业从业实践经验。因此,应用型校本教材结构的构建可以采取聘请行业技术工程师与知识体系完整、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联合撰写。加大教材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建立教材建设启动经费和验收奖励机制,调动参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成应用型教材结构的制定,教材内容的撰写工作。通过高校教师到相关行业顶岗锻炼以及学生使用后反馈的意见,再对原教材进行章节、内容和结构的调整、删减或增补,不断完善应用型校本教材结构,最后出版发行。同时在教材建设中,不是简单的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相关章节内容,应站在行业的角度整合区域行业和学校的各种资源,组织编写教材内容。应避免重数量,轻质量,要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四)师资结构的优化——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结构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执行者,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转型发展,专业任课师资应由理论型转向理论实践兼备型师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6]。师资结构应在数量、知识、能力、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等基本要求方面进行必要的优化,尤其是教师数量要有保障,储备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師队伍。每个应用型专业专任全职教师数不少于12人,所有专任全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具备知识应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5年以上相关企业工作经历人员2~3人,80%以上专任全职教师应具有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以上学位且具有1年以上相应行业工作经历。教师教学工龄在10年以上、5~10年和5年以下人数在3:5:2的结构比例,这种结构比例才是一支应用型教学经验丰富、战斗力旺盛的教学团队,是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强后盾。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引进一批行业技术骨干到高校任教,加快推进一批在职教师顶岗培训,积极探索外聘一批行业技术骨干到高校兼职授课或指导教师转型为适应应用型人才教育要求的教师。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五)组织结构的优化——建立政校企联席制度,构建和谐的组织结构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走进企业,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为了融入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立由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三方组成,定期举行关于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会议。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选派二级院系教学院长或院系主任到相关专业行业企业定岗挂职一年以上,学习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了解相关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必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为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教育实施措施等提供决策保障。推行教学管理权限下放,扩大二级院系的办学自主权,以转型发展绩效为考核目标,对学校转型发展资源进行配置,调动二级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孵化扶持一批自办小微企业或科技公司,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应用型人才目标落地生根,引领区域科技进步发展,真正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

总之,只有正确处理好应用型人才教育中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师资结构和组织结构等微观结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拥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以湖南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5,1:21-30.

[2]鞠志宇,吴长增,陈新华,等.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模式探索[J].化学教育,2016,37(4):52-55.

[3]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逯长春.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模块化理论[J].继续教育研究, 2015,4:125-128.

[5]甄国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75(11):172-174.

[6]刘井飞.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11(28):28-31.

猜你喜欢
微观结构转型发展
冷却速率对聚合物熔纺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不同氧化预处理对疏浚底泥干燥特性的影响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浅析燃料芯块微观结构对芯块制造质量的影响
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
英汉双语词典收录文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