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的思考

2017-05-30 10:48李海冬
高教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养老保障企业年金民办高校

李海冬

摘 要:无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是国内外民办高校实施的年金计划的改革经验,都为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民办高校要实施企业年金,需克服观念、资金及队伍障碍,同时,政府需完善立法、保驾护航,民办高校出资者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民办高校自身需加强学习、大力宣传,并精心设计企业年金方案。

关键词:民办高校;企业年金;养老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29-03

Abstract: Both the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of state orga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the experience from reform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rovided examples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for annuity implementation. Corporate annuity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s a complement for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However, to adopt annuity,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of conceptions, funds and faculty and staff.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mprove law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nd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have a brand-new conception, strengthen their learning and publicity, and design an elaborate corporate annuity program.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rporate annuity; old-age insurance

我国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教育部大力引导鼓励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1],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民办高校将在我国高等教育領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要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必须建立起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其中至为关键的是民办高校需要建立一套与公办高校水平相当的养老保障体系。公办高校教师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其教师养老保险按照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办法执行。近年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重大改革,2015年相继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实施职业年金办法等文件[2],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1日起全部纳入养老保险改革的范围,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的并轨,并通过实施职业年金,从而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新体系。我国民办高校属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执行的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其养老保障水平与公办高校相比仍有着较大差距。民办高校可参照我国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障政策,以及国内外民办高校养老保障的改革经验,通过实施企业年金,构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养老保障新体系,从而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一、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的必要性分析

(一)企业年金可成为民办高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3]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2004年5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继颁发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才开始正式实施企业年金。目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合称为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的三支柱,而企业年金被认为是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4]企业年金可成为民办高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目前,公办高校通过实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政策构建其养老保障体系,而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都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手段,两者主要不同点是职业年金是国家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强制执行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而企业年金是企业面向职工自愿实施、职工又自愿参加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两者在筹资模式、基金管理及支付方式上等大体相同[5]。同时,企业年金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显然已受到民办高校青睐,早在2010年,江西科技学院率先实施企业年金,开我国民办高校企业年金实施之先河,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015年,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家正式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民办高校,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也指出:“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民办高校通过实施企业年金,帮助教职工在享有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从而构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养老保障体系, 从而缓解民办高校基本养老金偏低的问题,使教职工能享受和公办高校教职工同等看齐的养老保障水平。

(二)国外民办高校的年金发展表明我国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企业年金还是职业年金,在国外统称为年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仅是称谓不同,并无本质区别。企业年金源自西方发达国家,自1875年美国运通公司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以来,企业年金已经发展了140多年,企业年金首先在企业诞生,并最先在公务员中适用发展,并逐步覆盖各类职业人员,包括民办高校的从业者。目前企业年金在许多国家已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的主要支柱,其制度模式、监管体系、投资管理和税收政策已比较成熟,一些国家的社保资产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年金的积累[6]。我国近邻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年金计划的,通过制定《公务员年金法》最早在国家公务员(含公办高校的教师)中实施,随着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韩国政府于1975年颁布《私立学校教师年金法》,开始在民办高校的专任教师中实施年金计划,1978年再次修改了《私立学校教师年金法》,规定民办高校的教职工都可以参加年金计划,从而也为民办高校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7]。韩国民办高校实施年金计划的发展历程说明,政府在建立民办高校养老保障体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而韩国政府首先从公务员(含公办高校教师)中实施年金计划,和我国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实施职业年金的情况非常相似,而韩国政府随后通过立法的形式决定在民办高校中实施年金计划,非常值得我国政府借鉴。同时,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民办高校举办者和管理者都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尽快实施企业年金

民办高校是由企业办学,具有办学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存在着总体竞争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及教师队伍还不稳定等问题。这里面固然有民办高校的企业管理模式、教师的认知层面等方面问题,但是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师是民办高校的办学主体,如何吸引和稳定好优秀教师,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现阶段,只有通过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健全和完善民办高校的养老保障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办高校的师资流失问题,才能提高民办高校的吸引力、竞争力,增强民办高校的向心力、凝聚力,最终有利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政府、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共赢。

二、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的障碍分析

(一)观念障碍

民办高校实施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真正的决策者大多是出资人和举办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难免会认为为教师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无疑又是一项重大开支,增加学校的人力成本支出。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待遇整体低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出资人和举办者,更愿意从短期效益出发选择提高教师待遇,或是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待遇水平,而不愿意从长远来谋划学校教师的稳定与发展。

(二)资金障碍

民办高校普遍建设时间较短,走的是“以学养学”的艰难之路,因为没有国家财政支持,办学初期往往投入较大,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深受还贷困扰以及连续投资的资金压力,可以说学校财政压力大,生存压力也较大。而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制度,是一项长期保障计划,短期内又很难见到时效,民办学校的出资人与举办者也只能望“金”兴叹,有心作为,无力实施。

(三)队伍障碍

民办高校建校时间普遍较短,聘任的年轻教师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目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还有以下几部分教师:己经退休的老教师,停薪留职后应聘到民办高校的原公立学校的教师,是独立学院的还有由公立母体学校派往民办高校的教师。由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构成比较多元,队伍也相对不够稳定,对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的需求、诉求不尽相同,未形成合力,很难形成一股谋求自身权利的力量。同时,民办高校薪资待遇普遍略低于公办高校,年轻教师的经济压力较大,也还有些年轻教师又担心未来国家养老保险政策变化,他们宁愿选择当下多拿工资,也不愿意对企业年金进行长期投资。

三、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需完善立法,保驾护航

政府必须完善立法,为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健全养老保障体系保驾护航。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民办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民办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还是从教育的本质公益性都要求,必须要消除对民办教育的偏见、歧视以及不重视。政府必须承担起民办高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责任,为民办高校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如2015年12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3部门关于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在全省开始试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也可印发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有关办法,把民办高校养老保险纳入社会统筹,最终实现民办高校养老保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提高民办高校教职工退休待遇。

(二)民办高校出资人和举办者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制度虽受限于现实发展的经济困境,但对养老金投资本身观念的淡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民办高校的出资人和举办者要彻底转变认识观念,首先一定要认识到,为民办高校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是吸引人才、稳定教师队伍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它不仅是对教师队伍的长期投资,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民办高校要健康发展,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健全養老保障体系可以说是不二选择与必经之路。其次,民办高校出资人和举办者也要认识到,目前我国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民办高校还比较少,这与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滞后、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经验较少从而造成信心不足有关,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年金制度因其先天的优越性在我国尤其是民办高校发展将有着巨大潜力,通过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将极大提高教师的退休生活水平。

(三)民办高校管理者需加强学习,大力宣传

民办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试行企业年金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既要加强对企业年金有关政策制度的理论学习,也要对已经实施企业年金的民办高校、企业进行实践调研。同时,还要在校内加大对企业年金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座谈会、教职工大会或者报纸、刊物等加强对企业年金的知识普及,并邀请保险公司年金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专题宣讲,让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实施企业年金、构建长期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以取得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大力支持,顺利推进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有关工作[8]。

(四)民办高校人事部门需规范设计,科学管理

民办高校人事部门,应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要求,主动加强与上级养老保障部门进行协商和沟通,科学设计本校的企业年金方案,对学校的高层次人才、骨干队伍进行政策倾斜,积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与向心力。并通过吸收学院财务、工会有关职能部门以及专业教师,成立本学校的“企业年金管理委员会”,代表全体参加企业年金的教职工对年金投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管理,以保证教职工的企业年金的稳定收益。

总之,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无论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是国内外民办高校企业年金实施的实践经验,都说明,民办高校通过实施企业年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从而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大力推进民办高校实施企业年金,需要政府、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出资人、管理者和人事部门克服困难、建章立制、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

[2]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Z].20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Z].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企业年金试行办法[Z].2004.

[4]2016-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DB/OL].http://www.chyxx.com/research/201511/355570.html.

[5]吕惠娟,刘士宁.对我国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的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2015(22).

[6]职业年金制度研究课题组.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进程中的职业年金制度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

[7]金国峰,王国辉,宋磊.韩国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及启示[J].劳动保障世界,2013(1).

[8]严蓉.关于中国企业推进企业年金实施的一些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6.

猜你喜欢
养老保障企业年金民办高校
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劣分析及改进
城市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分析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现状及监管研究
河北省阜平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研究
我国失智老人群体养老保障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