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农业硕士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探索

2017-05-30 10:48刘泽发周发明陈勇杨泽良曾永贤江雷
高教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专业学位

刘泽发 周发明 陈勇 杨泽良 曾永贤 江雷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等院校农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必要性,论述了在推进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专业学位农业硕士实践教学在实践基地平台、教学队伍、等方面所做的改革与实践,以实现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地方对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专业学位;实践教学;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019-03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practice-based platform and teaching team and so on i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the goal of educating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Agriculture,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meeting the local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talents.

Key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ractical teaching;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隨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过快发展、高校研究生培养体制滞后、用人单位观念的变化[1],也有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职业的需求不甚一致,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用人目标有差距等原因[2],另外研究生社会化程度偏低、择业观存在偏差、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等也是导致就业不理想的原因[3]。帮助引导研究生就业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作[4]。对毕业生工作经验的要求既是用人单位的客观需要,也是其用人理念的新变化,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5],高校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教育规律和机制。校企联合培养就是从研究生招生就开始与用人单位进行深度联合,综合分析用人单位需求,指导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辅修、选修及必修课程设置,尤其在论文选题及实践实习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进行深度联合。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可以缩短研究生就业职业适应期,从而解决学校教育、学生就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三方面的矛盾,实现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三赢”,从而改善目前研究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有应届本科生也有在职工作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其能力的培养需要实际工作部门和岗位上的实践实习训练,另外具有一定岗位经验的带职脱产人员工作经验单一,需要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培养。因此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一定数量的采取多种形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学校组建了“产学研教育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平台协同校研究生处,广泛开展了与省市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事业等单位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在实践基地平台、产学研合作、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成果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校企联合培养实践能力的运行机制。

一、合作培养单位、创新实践基地与平台建设

农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一定数量的采取多种形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实的践基地,同时建立长效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目前我校非常重视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推进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学校建设了“产学研教育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实践平台6个,企事业联合培养单位4个,合作建设2个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上紧密结合企业、行业需求,另外通过合作项目引导,依据实践平台和项目进行实践能力培养(表1、表2)。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学院将农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坚实的现代农业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农业产业化专门知识,熟悉一定的人文素养与管理知识,具备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专门的技术与管理工作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通过创新方式建立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双导师”制,成立“1+1+N”导师组,由1个校内导师、1个校外导师和多个实践指导教师组成,指导与负责招生、培养、实践、论文、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校内外导师均可根据实际情况以第一导师身份招生培养研究生,享有同等导师待遇。校外导师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如从课程教学到专业实践,从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表3)。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把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学校十三五转型发展的重点,二级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是试点学院之一,也是植物保护领域与作物领域研究生培养依托学院,在导师队伍建设中非常注重双师双能型青年导师队伍建设,通过最近2年的建设,目前达到校内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40岁以下)条件的导师7人,占比达到41.2%。双师双能型导师培养方式主要有行业企业挂职、企业兼职、科技特派员、在职博士后工作、暑期企业锻炼等方式进行培养(图1)。通过多种方式的培养,校内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时其论文、专利等成果均100%紧密联系地方和行业需求(表4)。

(三)实践教育实施

目前农业硕士研究生理论课程涵盖了公共课、领域主干课、专业技能选修课和专业拓展选修课。其中领域主干课主要涵盖了育种、栽培、植物营养与肥料、有害生物防治和生物技术等内容。根据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特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实行“七学段”培养制度,第一、二、五学段主要为理论课的学习,实践教学学分为6学分,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在第一、四、六学段进入基地、平台进行专业实践。研究生须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制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并于实践结束后撰写专业实践总结和专业实践研究报告。专业实践考核评定为合格以上的研究生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四) 培养措施

学院通过实践探索,主要通过以下培养措施,实现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1. 联合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平台功能,在招生、培养、学位论文指导、学位授予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项目、岗位等实践能力培养,与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建设师资队伍,与合作单位共同建设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使基地成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载体。

2. 不断强化校外导师的作用,坚持校企“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建立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双导师”制,采取多个校内专职教师和多个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组完成教学任务的“多教师”课程教学模式。坚持课堂授课与田间地头、实践基地授课相结合,实行“多课堂”教学。不断强化校外导师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教育的程度。

3. 更加突出校内外专业实践工作,坚持“双段交替”多岗实践培养。精心设计七个学段,建立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培养路线,要求学生提前入校,开展暑期培训和暑期专业认知实践。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岗轮换实践制度,要求学生在联合培养单位、实践创新基地、校内平台的不同岗位开展综合实践,使学生在专业技术、管理、农业科研等岗位都具备实践经验。

三、实施效果

通过双师双能型导师培养、联合培养单位、平台建设及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研究生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4年-2016年研究生毕业人数51人,就业率达到90%,就业与培养目标吻合度达到72%(图2),就业领域涉及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和自主创业等。

四、结束语

通过导师培养、校内实践平台、地方行业企业横向项目产学研合作、地方事业单位岗位实践锻炼等方式,能切实提高农业硕士研究生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专业学位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1. 在实践环节教学方面,改变单一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订单式),校企联合培养在针对合作单位需求和研究生对口就业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大部分研究生还是到不同性质的涉农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就业。因此除了校企联合培养外,通过校内综合实践平台实践,多岗位实践培养,在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拓宽就业渠道效果良好。

2. 双师双能型青年导师培养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论文、成果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一方面导师科研课题与行业企业紧密挂钩,另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能够贴合地方需求,提高研究生农业科研能力和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姜飞,李树荣,孙静.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09-112.

[2]岳西泉,马宁.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8(11):15-18.

[3]施莉.从就业能力的视角看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9(01):129-130.

[4]歐甜,邓文英.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06):167-168.

[5]卫红伟.浅议大学生预就业制度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30):35-36.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