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芝泉�オ�
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成才的关键,也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更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课题。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旨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推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精神;培养机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使党中央和国务院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并以此为重要任务,继续深化高校教育改革。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创新精神内涵
创新精神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崭新的解决方法,能够利用自身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去发明创造和革新的信心和勇气。[1]创新精神是由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两方面组成。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动机,是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向、愿望、设想。张武升在《教育创新论》中的观点,创新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对创新的认知;二是产生对创新的渴望、需求,即一种内在的动力;三是升华为行为的渴望,即产生创新动机。[2]
创新品质是人们开展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情感、目标等特征,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支撑着创新主体的行为和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精神动力
创新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必然要经历挫折和失败。因此,创新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可以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向人们揭示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教会我们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提供的科学认知手段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们的思维,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困难,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提供方向保障
目前,我们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客观存在,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们会更多的接触国际上的各种思潮,使得大学生的创新行为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道德和社会伦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确保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方向始终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个体价值的体现。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忽视个人利益,在个体价值无法得到尊重的环境里,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动力,这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只有充分尊重个体价值和个性的发展,正确的协调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的关系,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局限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多年未变,对社会的时事热点没有及时关注,缺乏与时俱进。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以理论课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很难被调动,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出勤率底,课堂听课效率低下,一些学生上课也只是应付考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也很难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上,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更多的采用灌输和说教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少主动思考和互动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应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程中去,形成良性互动。如果单纯的灌输和说教等方式,肯定和当前的形势不符合,也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也不能顺利的开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缺乏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一方面专业素质欠缺,自身也缺乏创造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不能与时俱进,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的思考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行为,要想推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承担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们的个体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关要发挥政治功能的作用,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工作,而是学校全体职工和管理人员都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要站在学校的高度,在办学目标、教育思想中包含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鼓励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形成鼓励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校风学风。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由统一性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向灵活高效、充满活力的弹性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提供多样性选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和时代接轨。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除了维护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以外,还应该与时俱进,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应当及时吸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在动态中不断更新。另外,还应当增加实践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科技能力的重要环节。高校大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必须通过“书本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校园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己逐步认识到书本外、课堂外及校园外的教育对大学生创造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断深入且不断更新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更使人们看到其中所包含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首先要注重启发引导,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只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通知》指出“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重视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3]其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应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呵护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产生。最后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更加形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推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学生评价体系是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而不仅仅是考试的成绩,主要分两块来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专业知识评价和综合素质能力评价。一是专业知识评价。专业知识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状况,包括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两个方面。可以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实验操作等考核方法,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综合素质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能力评价包括人文知识评价和创新素质评价,人文知识评价可以通过读名著写读后感、看名片写观后感、合唱比赛、演讲比赛等方式;创新素质评价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发明比赛、撰写小论文等。人文素质能力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既肯定学生学业的重要性,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了学生充分施展创造才华的空间,对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意义重大。
(五)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人。[4]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创新素质的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首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积极地学习钻研教育理论;能从身边的教育现象中发现有价位的问题;能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能持之以恒地与同事一道合作探索研究;能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手段从各种信息渠道获取教育信息等等。其次,在教学方面,注重教育艺术和机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驾驭教材能力很强,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有很强的敏感性;凭直觉教学,想像力丰富,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则和既定的程序。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工业大学校级教研课题(2014jy42)
[参考文献]
[1]傅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作用与途径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55.
[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
[3]黄艾华.论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47.
[4]尹露露,狄成杰.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纪委办公室,安徽 马鞍山 2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