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2017-05-26 13:29林伟杰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作业设计以人为本

林伟杰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如果只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就谈不上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突破点,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且只有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感到快乐,能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作业,才是成功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新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家庭作业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怎样才能让家庭作业真正发挥它的效应,成了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同时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

如何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呢?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解惑的主动性。而且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感觉被信任,即赋予了作业人文色彩,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作业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让作业改革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窗口。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让新课程理念随着改革的春风,徐徐而来,润物无声。

一、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讲究“生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总之,教师应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爱者和主动者。

二、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讲究 “实践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牢固,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具体来说,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性作业和调查性作业。观察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它一般用于几何形体的学习。而调查性作业则是通过设计一些可操作、可实践的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实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例如学了统计之后,可以布置学生调查所在的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家庭开支等;再让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合理的建议书。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

三、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讲究“可操作性”

布置课题探究型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规律后,可要求学生给自己设计一栋房屋,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巩固知识,知道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尝到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作业数量个性化,迭现层次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增加了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挑战题等,使每個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作业中激发探索热情,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作业,只有让学生感到快乐,并且能在作业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才是成功的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

参考文献

[1]叶季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作业设计以人为本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