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枝
摘 要:思想家培根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习惯可以主宰人生。”所以人应当积极培养好的习惯。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迅速且竞争尤其激烈的时期,因此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前提要素,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积极构建和谐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学习的意识,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调查探究,对如何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教育;方法探究;有效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累积实践学习逐渐培养形成的。教学实践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当代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提出,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良好的习惯养成,对于小学生学习大有好处。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要从学生的言行举止出发,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案。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要想取得好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端,也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所以说,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对各个行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会受到所形成的学习习惯的影响。比如,一些已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对新事物的学习探究能力会更高一层,也不容易放弃懈怠,而且也会随着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
其次,对于小学课程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这样可以大大凸显出教学“主体性”,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也会相应地提高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再加以老师的指导点拨,这样的课堂教学最具实效性,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探析
(一)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校园学习生活期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了解是最多的,而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大都爱玩,也非常喜欢模仿新奇的事物。老师在小学生心中有着很大的威信,而老师的一些习惯也经常被学生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应该从“模仿”出发,从自身做起并多多充实自己,进而给学生传递学习的正能量。
例如,在严格要求学生上课要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时,老师就必须要克制自己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迟到早退,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书写板书过程中,一定要简洁规范,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激發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让老师一味地去管教是行不通的,老师要真正做到能够创新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了,便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用一些身边的故事或趣闻等,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相关教学,当然老师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
(三)建立班级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老师在各个学科课代表的基础上,再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每个组内设立组长,由组内成员进行投票选举出来。在此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老师就让学生合作解决,再由老师进行指导把关。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无形之中为学生设立了“追赶目标”,学生之间通过学习较量,也会互为榜样,学生之间的学习习惯也会互相影响。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所犯的错误,梳理和批评其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这样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形成。
三、总结与思考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有耐心,也要有为之持之以恒的教学态度,在对待学习较差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和态度,尽量避免批评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总而言之,习惯的培养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凸显成效,所以老师要为之努力才行。
参考文献:
张霞.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
编辑 贺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