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素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使得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学校在生态环境教育方面也引起了重视。小学生许多习惯都是要从小培养的,因此,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环境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 小学语文 渗透 实施
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而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在各个学科都融入了生态环境教育。小学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因而对生态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将生环境教育有效的渗透和实施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描写生态环境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景物的描写,从而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论是其插图和内容都美不胜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并且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小池塘》一文中,首先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PPT,课件展示着这样的一幅画,画中清澈见底的池塘下,呈现的是璀璨的星光和羽毛似的白云。在同学看完之后,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情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生1说看到了美丽的池塘”;生2说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水”;“生3说看到了洁白的白云”等等。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又接着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坏人想破坏这么美的景色,你会怎么办?”教师在这个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么美丽的大自然景色,破坏了就不能看到清澈的水里游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泳了,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欲望,让学生明白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改变当前的环境问题,就必须要培养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全世界共同保护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意识正处于形成阶段,在看待问题的方式、视角方面也都在慢慢的构建。因而这时候引导学生就特别重要,这不仅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借助相关的教材,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和深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一个村庄的故事》一文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刚开始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首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待同学们阅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们举手回答,生1说:刚开始村庄是美丽的:“森林很茂盛,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天空很蓝。”生2说:“由于盖房子、造犁,把树都砍了,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等,后来因为大雨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教师在这时候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可以这样说:“是不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了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你们家的村庄也是这样破坏大自然的环境吗?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与大自然做朋友。”这样的提问和引导不仅有利于课堂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
3.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在实践课上可以举办相关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例如,在课后可以举办相关的清洁校园的活动,可以分6或者8人为一组,主要负责各个区域内的清洁,例如垃圾桶附近有垃圾的话把相关的垃圾处理掉,校园内的果皮纸屑都要清扫干净,在劳动的同时,同学们也收获到了快乐。活动结束后,让想发言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最后老師对本次实践活动课进行总结:如果每个人都不乱扔垃圾,我们的校园就还是那么的干净美丽整洁,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随地乱扔,不爱护校园,美丽的校园就会消失不见,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生态环境的教育是当前的一个难题,它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让生态环境教育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