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芳
摘 要:汉字,是人类文字史上历史最悠久,既充满智慧又形象美丽的文字。它音乐般的韵律,具体生动的字体,充满联想的意境,对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音韵的声调美和节奏美,欣赏形体的图画美与和谐美,品味意境中的情趣美,发展个性美。
关键词:识字教学;音韵美;形体美;意境美
汉字,是人类文字史上历史最悠久、充满生机的、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是我们运用书面语言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具有音美、形美、意美。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审美化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在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去发现美的因素,挖掘美的内涵,思想上受到美的启迪,感情上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一、借助汉字音韵美,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1.平仄中感受声调美
汉字的字音有不同的声调。从南朝时周顒著《四声切韵》,接着沈约撰《四声谱》,从此汉字的读音被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随着语音的变化,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变为阴平(第一声,如:高、天、开、诗)、阳平(第二声,如:平、穷、神、含)、上声(第三声,如:古、走、水、努)、去声(第四声,如:对、怕、放、世)。随着这起伏变化的韵律,汉字的字音化作美的旋律在他们的心中荡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汉字的音韵很美。我们为什么说张三李四,不说张四李三?为什么说七上八下,不说七下八上?大家都知道这么说着顺口,却又讲不出什么道理。其实是因为张三李四、七上八下就是平平仄仄,这样合着音韵就是最美的。”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引领学生读音、正音、听音、辨音,细细品味中华汉字的音韵魅力。
2.音变中体味变化美
每个汉字平常的发音,像它的名字——“方块字”一样,并不十分悦耳,但是它们互相衔接成有意义的句子,念起来却清脆婉转,像一串串美丽的珠子。尤其是古诗词,以声调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每一音节的声调构成了高低起伏的变化,由于内在情气的推动,声调的高低又不仅限于此。思乡情深而又无处诉说的情感状态使声调呈现出来自心灵的跌宕,于是又影响了音节的声调。如两个“头”字,本为阳平,上扬中升调形,此处发音时夹杂些许叹息声,反呈下降的调形;“乡”字本为高平调形,此处表现为长而降的调形,这都是着上了“思乡”色彩的缘故。
汉字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固定的读音,但是音节和音节连起来读时,有时前后音节互相影响,不按它原来的发音,而是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叫“音变”。例如“啊”字,由单元音ɑ构成,可作叹词和语气助词。作语气助词时,用于句子末尾,读音受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的影响而发生一种连音变化,好像在ɑ前增加了一个音。学生在正确掌握变调的规律中细细体味汉字的变化之美。
3.抑扬中领略节奏美
小学识字教学往往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小学生爱读古诗,古诗抑扬顿挫的节奏更让学生回味无穷,爱不释口。节奏可以说是诗的外形,同时也是诗的生命,没有节奏也便没有诗可言。古诗的节奏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四言诗一般是二字一顿,即“— —/— —”。五言诗一般是二顿,即“— —/— — —”七言诗一般是三顿,“— — /— —/— — —”。如《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这首诗全诗共三章,每章的内容、句式相同,只是个别词的变化,重章叠句,一唱三叹,集中抒发了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豪迈情感。从这抑扬顿挫的节奏里,我们仿佛听到了铿锵的战鼓声,雄健的脚步声。同时,我们也能品味到汉语节奏独特的魅力。教学中,在认识生字后,我配上音乐指导学生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读,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字组成的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二、借助汉字形体美,培养儿童审美鉴赏力
1.识记中欣赏图画美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中象形、指事多为独体字,是一种直观、形象、简洁的美,如日、月、火等。会意、形声多是对称与不对称的美,如村、岸等,它们的间架结构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字形优美、稳定,笔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结构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其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可以说,汉字就是美的化身。从甲骨文到篆、隶、草、真的演变,几万个汉字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构成形式,本身就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起来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文字。如“休”是人靠在路边,表示休息;还有小土为“尘”,三人为“众”,火上加盖为“灭”,不正为“歪”等,这些都可以根据每个字的组成部分来说明表示的意义。形声字分为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例如“抱、跑、炮、泡”四个字,声旁都是“包”,但不同的形旁代表不同的字义:抱东西用手,“抱”字用“扌”旁;赛跑用脚,“跑”字用“足”旁;放炮要点火,“炮”字用“火”旁;泡东西用水,“泡”字用“氵”旁。学生通过比较字义分清形旁,这个比较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感受到汉字造字的美,欣赏到汉字组合变化的美。
2.书写中鉴赏和谐美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汉字都蕴含一定的审美价值,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和体会其美之所在。通过观察,掌握每个字的整体形态,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笔画变化及用笔方法。观察时,要求学生对这些要端其形、揣其由、细细琢磨,认真体会它美在何处,然后才能心领神会,看在眼里,美在心中。哪怕是再简单的一个独体字,其笔画搭配的位置关系也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每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观察、辨析字形,并和学习伙伴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欣赏,让学生在细微处入手,从书写汉字中领悟汉字造字的美,感受端庄的美,欣赏组合变化的美。此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自評、互评、教师评、集体评、家长评等。引导学生抓住其特点并恰当地表现出来,才能真正反映出它们自身的形式美。学生在学习正确把握和处理笔画、偏旁搭配的位置,以求整体的和谐美中,审美鉴赏能力也在逐步形成。
三、借助汉字意蕴美,培养儿童审美创造力
1.意境中品味情趣美
汉字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汉字的发展。上古神话、寓言故事、名人轶事、诗文名句等融汇、渗透了数以万计的汉字语汇中,为中华汉字平添了无尽的美感。“笑”轻松而愉快;“哭”望之而悲伤;“巧”灵,“拙”笨;“轻”令人有漂浮感,“重”一望而沉墜。最简单的“一”字,既表示数目(第一),又表示整个、完全(一生);既表示相同(一样),又表示专、纯(一心一意)……在不同的语境里所包含的意蕴是如此丰富多样。当“山”字出现在眼前时,我们脑海里出现的是不同的意境,品味到不同的情趣美:雄伟壮阔的泰山,高大挺拔的黄山,那是动人心魄的力量;延绵不断的群山,此起彼伏的山陵,那是山的淋漓酣畅、活泼跳宕的情态;高低不平的丘陵,农家大小不一的土堆,那是山的清纯活泼……在这样的细致品味中,自然界“山”的万种情态灵活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如“人”字,撇捺互撑,站立为人。它告诉人们做人的两条原理:(1)站起来,站起来是做人的第一步,做人应不畏困难,百折不挠。(2)讲仁爱,“人”和“仁”同音,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学生在深入理解汉字所包含的丰厚的意蕴美,对汉字产生厚实的感情,对祖国文化传统由衷热爱。
2.创新中发展个性美
汉字的美学价值也体现在汉字的极具联想性上。联想是进行审美的纽带。汉字的这一特点,在前面也能看出来,那抽象的汉字化成一幅画、一段诗、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在其中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美探幽。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能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孩子们面对抽象的文字,展开联想,用自己奇妙的方式去学生字,让汉字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如精灵般跳起来。他们在联想时,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思维活跃,往往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
孩子们走进汉字,学习汉字,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里尽情遨游。在他们的眼里,一个个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通过审美化识字教学,学生不仅爱上了汉字,体味到汉字之美,更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灿烂,他们漫步在汉字之林,沉浸其中,含英咀华,去感受它的音韵美,欣赏它的形体美,品味它的意境美,去享受美感体验,纵情挥洒才思!
参考文献:
[1]蒋善国.汉字形体学[M].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
[2]王朝闻.美学概论[M].人民出版社,1981.
[3]杨明森.教师美学[M].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
[4]张景焕.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M].心理学报,1996(8).
[5]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6]陈振濂.书法美学教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7]林成滔.字里乾坤[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8]苏立康.小学学科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1998.
[9]萧启宏.从人字说起[M].东方出版社,1998.
[10]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