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远航
摘 要 通过对典型抽样抽取出的18个特色小镇的实地调研,结合调研数据和深入访谈,本文创新性地建立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质量的四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雷达图这一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将所调研的小镇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直观地呈现,用将得分较高的维度视为推动该小镇发展的因素,归纳出三大发展模式。并采用熵值法这一客观定权法对特色小镇的综合发展质量进行测度。
关键词 浙江特色小镇 四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模式 发展质量 熵值法
一、引言
创建特色小镇,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和动力转化的现实难题,同时也是浙江供给侧改革的一项新探索。如何从一般规律的层面概括提炼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路径,既高度凝练特色小镇的共同特性、又充分尊重不同特色小镇的独特个性,使之形成具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建设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助力浙江经济发展,正是当下重中之重的战略课题之一。[1]
二、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划分:基于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四维指标体系来评价特色的发展,如表1。被调查的小镇中几乎没有小镇在四个维度上都有很高的评分,说明小镇的四维发展情况极不均衡。笔者用雷达图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特色小镇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将发展质量高的维度视为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归纳出特色小镇的三大发展模式。
(一)“产业发展-制度供给复合化”发展模式
图1中六个小镇系“产业发展-制度供给复合化”发展模式。余杭梦想、西湖云栖小镇均系以信息经济作为主打产业的小镇,强大科技实力和众多创客的無限创造力使得特色小镇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政府一系列的扶植政策为特色小镇的初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产业发展-功能叠加复合化”发展模式
图2中七个小镇属于“产业发展-功能叠加复合化”发展模式。以海宁皮革时尚小镇为例,其旨在延伸产业转型升级链条,成为设计、研发、金融、科技、产业、人才资源集聚的“高地”。有利于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撑,进一步推动产业设计创新,引领风尚文化,构建科研设计联动模式。
(三) “功能叠加-建设形态复合化”发展模式
图3中五个小镇为“功能叠加—建设形态复合化”发展模式的小镇。坚守生态良好的底线,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基础上,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建设有江南特色和人文底蕴的美丽小镇,并且多维展示其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
三、特色小镇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演算
共18个小镇,17个指标,构造矩阵X,矩阵的元素的取值为第i个小镇的第j项指标的数值。全为正向指标,采用公式(1)进行归一化。
为归一化后的第i个小镇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n; j=1,2,…,m)。为了方便起见,归一化后的数据仍记为
为第i个小镇第j项指标所占的比重,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冗余度,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借助Matlab计算,可以得到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5.55%、5.33%、6.41%、5.97%、4.75%、3.80%、4.67%、4.12%、5.38%、5.22%、3.73%、7.30%、6.62%、8.11%、6.97%、7.76%、8.31%。各小镇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和最终的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根据各小镇的综合得分范围,确定了等级划分标准,如表3。依照等级划分标准,优秀小镇有5个,良好小镇有9个,合格小镇有3个,培育小镇有1个。
(作者单位为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于新东.关于浙江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发展的建议[J].党政视野,2015(Z1):18-22.
[2] 翁建荣.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J].浙江经济,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