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2017-04-25 16:04张红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者不是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积极寻求意义的有机体。换句话说,建构主义理论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价值,本文从高中美术中国画教学角度入手,对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基本原则和中国画教学课堂应用等内容进行探索。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中国画教学 理论应用

以往,高中美术中国画教学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极少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发展,这也导致了高中生中国画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对此,应充分重视建构主义理论,生成“生本”化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在中国画教学课堂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知识建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开阔学生的中国画学习视野。

一、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是推动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行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单纯的硬性灌输知识是不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问题牵引、情境创设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更高效的地内化知识。

在以往中国画教学中,往往强调“强迫式”“填鸭式”教育理念,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教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全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倡导建构主义理论,促使中国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国画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国画教学相结合,应充分依循“生本”这条主线,坚持主动性、情境性、群体性和过程性等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线,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积极主动地引导、启发和促进学生学习中国画,倡导学生自主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多欣赏、多临摹,从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当然,在学习中国画时,学生观察、动手和思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组织,运用更加完善多样、新颖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美。

(二)情境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的情境性,也就是要创设生动的中国画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一种美妙多彩、情感丰沛的情境之中,将中国画学习视为绘画技能的训练,同时也将其作为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很多时候,教师苦于学生对中国画不感兴趣,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是需要充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对中国画的领悟境界。

(三)群体性原则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说学习是需要群策群力的,这样才能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学习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注重开展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特点、知识储备、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无法依靠单打独斗解决许许多多的学习问题,所以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长处,那么学习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汇聚群体的力量,那么智慧就会在小组之间传递,学生的中国画学习状态也会更加积极,在群学共进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过程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并不是要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中国画教学评价过程中,建构主义认为要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自我感知和思考知识,从而达成有效的知识内化效果。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国画教学应用

(一)总体把握教学方向

在中国画教学中,渗透建构主义理论,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那种只关注教学情况的局面,要设计一种更加倾向于学生知识能力建构的教学方针,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理念的束缚,而是转移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上来,让课堂教学更加开放,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感知作品,让学生充满创造力的绘画,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

(二)全面优化教学设计

以往,中国画教学大多是简单欣赏中外名作,或是简单地让学生画一画,即使针对艺考生,也基本上采取学生创作、教师点评的方式教学,教学设计基本上都是灌输为主,而且以知识讲授、作品分析为主,缺乏相应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更加缺少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批判的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学设计应更加丰富多样一些,注重学生的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中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媒体创设情境,抛出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如鉴赏齐白石《虾》,应避免灌输教学,而是采取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画作放映,让学生初步了解齐白石作品,然而提出问题:“齐白石画的虾腹部有几段?生活中的虾有几段?”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便会增强,通过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比较去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齐白石为什么把六段的虾画成五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能够直接灌输,也要避免由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而应该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原则,由教师抛出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教师可简单呈现传统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作用和意义;然后以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创作出一幅完整的写意画作品,可以借鉴画家进行再创作,或者选择诗歌自由發挥,不求技法上熟练,但求具有中国画的精神,最后评出最佳组合奖。这样一来,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总之,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美术教师应树立“生本”教学理念,明确中国画教学方向,不断改善中国画教学模式,扭转过去“师本”教育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中国画学习途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於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

[2]刘丹.建构主义在对话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美术欣赏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9).

作者简介:张红叶(1987.03-),女,吉林,高中美术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美术鉴赏。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政治教学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对法语课堂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探析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