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名师工作室研修机制

2017-04-15 12:26陈建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名师

陈建源

(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永春 362600)

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名师工作室研修机制

陈建源

(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永春 362600)

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着“教的不研,研的不训,训的不教”教、研、训三者分离的局面,这是导致新课程理念难以落实和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组建名师工作室,逐步建立以教学实践为主体的、集“教研训”为一体的研修机制,能够构建一套切实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型培训模式,即整合教、研、训三者教育资源,做到“教前有研,研中有训,训后有教”,从而实现教、研、训三者的统一和整合。

教研训一体化;研修机制;名师工作室;教师培养

现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教”,即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加以探索,是落实课改理念的根本途径;二是“研”,即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法;三是“训”,即师训部门实施的培训,是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课改推进十多年来,培训开展了一场又一场,为什么很多学校的课堂仍然是“满堂灌”呢?为什么天天喊“减负”却越减越负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与目前教师培训的低效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着“教的不研,研的不训,训的不教”教、研、训三者分离的局面。一是“教的不研”。很多一线教师虽具丰富的实践经验,却不重视学习交流,不重视总结提升,教学只凭经验行事,导致新课程理念难以在他们的教学行为中落实。二是 “研的不训”。很多教研部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题教研活动,通过教学观摩、课例评析、经验交流等方式,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教研活动往往缺少后续的跟进,缺乏布置刚性的任务,以致大部分参与的教师只是听听而已,很少将参加活动的所得落实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中,这也使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训的不教”。由各级师训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有较好地计划性和系统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但培训课程的设置往往理论的、宏观的、通识的内容多,而实践的、微观的、学科的内容少,因而常常出现培训的内容与参训者的需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以致无法有效地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一线教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难以融合的问题,如果培训工作不能为教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会成为新课改的瓶颈,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有效的教师培训最应关注的问题是:经验怎么提升为行动的水平,理念如何转化为行为。针对几年来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教师培训内容应“贴近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实际,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50%”。这就要求教师培训应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新的培训平台,逐步建立以教学实践为主体的、集“教研训”为一体的新型培训模式。所以,要整合现有的名师资源,组建名师工作室,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培训教师,在经验的交流中转变观念,在课例观摩中认同理念,在实践的操作中提升能力,从而构建一套“教研训一体化”的研修机制。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提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1]打造更多名师迅速成长的新平台,进而带动区域内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教前有研

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前的研究是完成课程任务、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是教师通过个人的理解,将理想的课程和文本课程,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最终转变为学生习得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学前的研究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教师将课程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桥梁。一是研课标。认真学习课标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学段、相关文体的教学要求。二是研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此确定教学目标。只有深入解读课文,抓住课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三是研学情。即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现有的认知能力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二、研中有训

“研”要达到“训”的效果,首先要把课例的评议当成学问来研究,从学理上切入课堂教学的内部,做出相应的分析、阐释和研究[2]。“研中有训”就是立足于教师和教学的实际,基于经验与问题之上进行理论学习与探究,提升教师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因而它既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又能把教师在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提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层面。这里“研”的重点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基于问题的理性思考,“训”的重点是指导教师把握新课程和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理论、策略与方法等。一是谈感受。将听评课的过程作为自我与他人比较的过程。结合日常所见的教学现象,特别是自己的教学经历,学习别人的优点,反思自我之不足,甚至于提出重建的方法,将听课中的感受转化成自我能力的提升。二是析课例。从引用的实录内容出发,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课程改革的理念,论述一个课堂教学中带有共性的的问题,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促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三是写论文。围绕着自己印象最深之处、触动自我之处进行深刻思考,查阅相关材料,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然后对这个看法进行系统的阐述,并以课例的典型材料加以印证。

三、训后有教

要使培训的效果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将研训中的收获转化为各自的教学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是革新教师教育体系,造就大批适应新课程的反思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一种重要抉择与改造之路。一要二度教。教师在观摩别人的优秀课例后,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尤其是学生的学情出发,对优秀课例进行模仿、改造、再实践,使一节优秀的课成为适应自己教学风格、适应自己学生的实际的课。这种“二度教”能促进教师在模仿中学习,在改造中转变,在重构中提升。二要对比教。观摩优秀课例后,与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比较,从中体验不同教法所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促使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三要延伸教。教师在观摩别人的优秀课例后,仔细体会课例中传递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吸收,有选择地学习。然后另外选择一课目,将所学所思所悟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这种将新的教学理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教学实践,必将在借鉴中提高,产生新的火花,带来新的惊喜。

总之,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研修机制,能够使名师工作室成为以研究为主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培训为主线,以提高教学教研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攻的研修共同体。这就克服了目前教师培训中教、研、训三者分离局面,有效地构建教师培训新模式,即整合教、研、训三者教育资源,做到“教前有研,研中有训,训后有教”,做到教学教研化,教研培训化,培训教学化,从而实现教、研、训三者的统一和整合。

[1]胡继飞.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基础教育,2012(2).

[2]王荣生.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样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7(10).

G635.1

A

1673-9884(2017)11-0124-02

2017-10-12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区域性名师工作室研修机制的探索”(FJJKXB16-092)

陈建源,男,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名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名师简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