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丽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需要“语文味”
刘俊丽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语言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具有鲜明的语文学科特点。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教师语言应该具有“语文味”,让学生穿梭在在“语文味”的本色本香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言语学习,提升学生语文言语能力与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语文味;言语学习;语文素养
一堂精彩万分的课堂在褪去了花样百出的浮华喧嚣的外壳后,终究要让语文课要“守住语文的一亩三分地”,回归语文的本位,让语文教学穿行在“语文味”的本色本香里。教师语言的“语文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教师语言“语文味”课堂教学下,学生能规范课堂中的“言语行为”,学生学习多种趣味性的“言语活动”,并自主揣摩、感悟教材中具有典型性的“言语特点”,自觉规范且独立运用的“言语能力”,享受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审美快感。文章结合小学教学案例,学生在教师语言“语文味”中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师语言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呢?
语言规范首先要语音规范。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发音要标准不仅是基本要求,更是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前提。[1]2015年春节因冯巩的小品《湖建湖州人》着实让福建人“火”了一把。假如,语文老师也像小品中一样的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韵不清,“h”“f”混为一谈,课堂势必沦为笑料场,学生听着也一头雾水。为此,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比如,多音字教学、轻声、儿化音等教师的语言要非常准确,否则影响学生今后语文认字、识字的学习。
另外,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要合乎语法规范、条理清晰。著名语言学者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言是一门科学,其本身有明确的标准,有共同的应用规范。”小学语文课堂是让学生习得语言、内化感悟、锻炼“言语能力”的主战场。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遣词造句要合乎语法,掌握所用词语的准确含义,表意明确、无岐义。例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言,教师的评价语言需要结合学段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读得非常流利,可谓掷地有声!”“这包含深情的朗读,能让我们陶醉其中!”“这段语言的内心好像我们难以体会,需要努力加把劲!”……这样具体的规范语言激发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此,教师需要身体力行,成为准确、规范应用现代汉语的典范,就能给学生引领示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规范自己的语言。
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应借助语文课堂上的“言语行为”,到最终形成规范的“言语能力”,其过程必定是漫长而艰辛的。期间,错误不可避免,教师常常能听到学生一些不良的言语习惯。例如,一句话说完一个“然后”,回答问题说不完整,语音较小,方言与普通话“串连”等等,为此,教师不妨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即语文课堂上俯拾皆是的“差错语言资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利用“语文味”的教师评价语言进行拨乱反正,纠正其认识,逐渐改变其习惯,让学生在新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规范的言语能力,形成正确敏锐的语感[2]。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献你一束花》教学时,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面对着鲜花,女运动员热泪满面”的场景时,一个学生说:“此时此刻,她只觉得眼前不再朦胧,希望像阳光一样照进了她的心里。她对自己说‘我决不能辜负女服务员,我要振作起来,胜利一定会重新属于我!’她激动地走上前,紧紧地抱住了女服务员。”笔者先热情洋溢地表扬了这个孩子能学以致用,运用多种方式表现人物内心,全班同学以掌声表示赞赏。然后,笔者话头一转,问道“眼前不再朦胧”是否不妥?能不能换个词让该句表达更准确呢?学生们在思考了片刻后,觉得“朦胧”换成“迷茫”较为妥当,更能准确表现女运动员因失败而失去人生目标一蹶不振的颓丧。
在这样的词语比较品味教学中,学生不仅揣摩出词语间细微的意义差别,更在言语实践里走了一个来回,进行了言语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高尔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需要文字的品味,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语言还是教材语言都是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引领学生在语言里走几个来回,潜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中,通过对教师语言用词的比较、揣摩、咀嚼,让干瘪枯燥的文字成为鲜活的画面。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课堂语言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在作品所蕴含的语言中以多层面、多角度去挖掘其中的内涵。
例如,《穷人》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是小学语文环境描写的典型段落。作为文章的开头,此段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一个贫穷的家境正在缓缓展开,这种蒙太奇式的镜头为全文奠定了基调。为此,教师可以说到:“今晚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黑夜,此夜必将有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因为“海上起着风暴”则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海边,“风暴”一词教师可以着重强调——说明这个夜晚在海上捕鱼的危险性;而“又黑又冷”则写出了时间是晚上以及天气的恶劣,侧面也暗示了女主人桑娜此时的心情也与天气一样恶劣!可见,纵使有这么大的环境威胁,勤劳的渔夫还是要出海捕鱼,这些都源于家庭的贫寒,这又是多么残酷的现实,教师引导学生的父母有没有无论刮风下雨还得坚持上班呢?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共鸣,达成了一次感恩德育教育。这时教师再笔锋一转描述,“温暖而舒适”的家,侧面写出了这个家有一个勤劳、贤惠的主妇,操持着这个贫穷却温馨的家。
教师引导环境描写往往是作者心境的真实写照。正所谓:“心情好时,鸟儿会唱歌;心情恶劣时,鸟儿在烦叫。”在这一课中,作者笔下晴朗的早晨和漆黑的夜晚,给读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正因为有这种不同,环境描写在课文语言开头或突出人物性格,事件波动时运用,可以起到铺垫或渲染作用的。这就是值得学生品味学习的地方,也就是要让学生品出“语文味”。
语文教师应是周身弥漫着书卷气的。有时候教师授课中那滔滔不绝的语言中蕴含的语言魅力令人赞叹不已。[3]为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随时作为一个范本让学生吸收积累。这就是课堂上潜在的一种内化和提升。为此,教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根据教学内容与课堂环节,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语言不妨包含语文韵味的诗化语言,请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接下来再让我们第一小组同学朗读《长江之歌》!”
“你的分析标新立异,老师对你刮目相看。”
以上这些出自语文教师的语言,能让这样丰富多彩充满灵性的课堂增添“语文味”,教师随机脱口而出的成语、俗语、谚语等,让学生真确感受到的是优美的语言世界,体味到的是语言的振奋、语言的力度、语言的绚烂。
[1]黄晓赟,程华.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2]施翼玲.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艺术[J].中国教师,2008(22).
[3]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2).
G623.2
:A
:1673-9884(2017)03-0039-02
2016-06-27
刘俊丽,女,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