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2017-04-15 11:24出更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倍数算式平行四边形

出更新

(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805)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出更新

(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80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也是核心素养下数学学习的价值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一平台,打通数学核心知识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通道,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也是核心素养下数学学习的价值追求。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有效组织数学活动,着眼于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推理、概括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激发兴趣,调动逻辑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在兴趣盎然的思维体验过程中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小学生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小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课堂一开始,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将数学学习寓于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逻辑思维的积极性。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笔者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先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24、168、75、500、87、45、262、6426)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并说出是如何进行判断的。学生很快地说出了答案,并能说出规律。教师提出问题:“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24、45这两个比较小的数字学生能判断出是3的倍数,而对于较大的数,学生都用计算来判断。此时,让学生随意报一个数,教师迅速地判断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通过计算验证了教师的判断结果,感到很惊奇。看到学生一脸惘然,教师说:“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又快有准地判断的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揭晓其中的奥秘。”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情绪高涨。

紧接着,让学生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刚复习完“2、5的倍数的特征”,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说“刚才算出来87也是3的倍数,而它的个位是7”,也有学生举出13、16、19等例子来否定。在学生感到疑惑时,教师又抛出了问题:“同学们,只观察个位上的数字不能确定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活动中。

学生从有趣的活动开始,经历了“猜想—否定—探索—验证—分析—归纳”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享受了数学的乐趣,不仅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还激发了逻辑思维的积极性。

二、理清关系,建立逻辑思维的整体性

培养学生的整体性的逻辑思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向。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分散的知识点概括为一个整体,形成整体性的知识链,以建立逻辑思维的整体性。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笔者设计了“猜测-验证-归纳”的教学思路。

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直接提问:“关于平行四边形你有哪些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再出示与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和高都不相等的三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学生经过认真地观察思考后,进行了猜测。

生1:我认为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有关,两条边越长,面积越大。

生2: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关。

生3:可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它对应的高都有关系。

……

师: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它对应的高有关系,你觉得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你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学习卡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课研究的核心任务。之后,让学生带着猜想和问题,通过数方格、剪拼、平移等动手操作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行,思考: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面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质疑、动手验证;最后,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观察、比较,从“变化”中找到了“不变”,理清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又是一个合情推理的过程。学生在猜测、论证的探究活动中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让数学活动回归数学本质,让课堂教学焕发数学魅力。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体验了猜想、验证带来的激情和收获成功的喜悦,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建立了思维的整体性。

三、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灵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在“买水果”的教学中,笔者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数学来自现实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着重创设“买水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时,将教材中虚拟的“小熊购物情境”,设计为真实的“买水果”的生活情境。课前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在黑板上贴出水果价格,单位按每千克计算:苹果8元、香蕉6元、橘子4元、草莓3元、香瓜7元。在学生掌握各种水果价格以及学会了混合运算、能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猜一猜”的小游戏活动。首先请学生观察教师列的算式:3×4+8,50-4×8。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猜一猜教师是怎么买水果的。在讨论时,要求小组里的每个人都应独立思考、积极进行小组合作验证、踊跃发言,要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分别就两个算式进行了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3×4+8这个算式)

生1: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4千克草莓和1千克苹果。生2: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3千克橘子和1千克苹果。生3:我们小组的猜测是老师买了4千克草莓、2千克橘子。(观察50-4×8这个算式,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生4:我们猜老师拿50元钱买了4千克苹果,还剩多少元?生5:我们小组猜测老师用50元钱买了8千克橘子,找回多少钱?……

学生根据不一样的算式展开合理的猜测、推理,通过讨论、验算、交流,热情高涨,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能根据算式猜测教师买水果的情况,而且验算结果正确。之后教师宣布实际购买水果的情况:买了4千克草莓和1千克苹果,还用50元钱买了8千克橘子。学生因猜中而欢呼,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再次把学习活动推向了高潮。最后,让学生继续进行小组活动,每位学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价格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求者,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逻辑思维的灵活性得到锻炼。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还让学生经历了从复习旧知到体验新知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答案的多元,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放开思维的僵绳,使思绪自由翱翔。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经验,用数学内在的魅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认知的活跃状态,以积极的姿态摄取新知,在新知的构建中建立思维的整体性,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6(41).

[2]潘小明.数学思维的发展不是空洞的[J].人民教育,2012(12).

陈志华)

猜你喜欢
倍数算式平行四边形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怎么写算式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好玩的算式谜
倍数魔法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