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仁荣
(福州市第七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1)
欲思其利 必虑其害 欲思其成 必虑其方
——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谈
郑仁荣
(福州市第七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1)
多媒体语文教学无疑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如何挥舞出最耀眼的光芒,必须深刻地反思,扬长避短。要想让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地融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行之有方,用之得法。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以理念来指导实践,学会反思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利与弊,规避短处,利用长处,任何时候都不能顾此失彼,应以多媒体为辅,适时地应用,适当地运用,这样的多媒体语文教学课堂才能物尽其用,发挥所长,让语文学科教学更加多姿多彩,让传统和科技相得益彰。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方;科学的教育理论;教师教学行为
随着现代科技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时尚运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新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给传统的语文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这一课改的基本理念,让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纷纷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多媒体教学,在硬件上,各地中小学已经是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一夜之间也似乎成了衡量一堂课的一个重要标准。公开课上,没有课件不完整;优质课上,没有多媒体不全面;教学技能比赛中,没有科技教学理念的渗透,不合格;各类教师培训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也是接二连三。全国上下似乎都在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地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
诚然,多媒体教学的应运而生是时代的必然。凡事也都有两面性,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近十年正是多媒体教学方兴未艾的时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不断反思中,笔者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诸葛亮说:“欲思其利,必虑其害。”考虑到某物的好处,必须考虑到它的缺点。一件事的好与坏总是相对的。
多媒体来自英文Multimedia,multi是指多重的,media即媒体,指用来表达信息的载体与形式。多媒体从字面上解释是多种媒体(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声音、音乐)集合的意思。[1]因此,多媒体教学技术通俗地说就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丰富、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课堂的教学艺术。它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五个一”的教学模式,使原来“黑白”的世界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趣味地去接受知识,使有限的课堂容量可以较大程度地拓展延伸,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示课本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教育成为幸福教育。
但物极必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学科内涵丰富、主观性强,读者感受的应该是笔墨的魅力,发展的是想象的思维,触动的是个人的、独特的情绪。现代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罗万象,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来源。”列宁也认为:“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因此,多媒体语文教学让课堂内容更形象、直观的同时,是否也要反思一下:看似完美的课堂是否也隐藏了很大的劣势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图文并茂、声像兼备,这却直接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字,本可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通过图像,我们在外形上是否“一千个读者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它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变得异常狭小。可以看到,在漫天飞舞的教学课件中,高中语文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冲击下,我们只看到了陈晓旭版的林黛玉,却不知每个人心中的林黛玉在面对曹雪芹的妙笔时早已“浮想联翩”“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不同读者的想象让林黛玉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立体可感,更加楚楚动人,为什么要用图片或者影音片段来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正下得紧”,又岂是用一场雪景或者一段视频能够引导学生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万种风姿,那每个人心中的月色和荷花池又会是一样的吗?它的美取决于你的经历、你的想象、你的体验、你的感悟、你的与众不同。人们学语文感受的是“由此及彼,触动我心”的文字魅力,文字才能唤起心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成为人生中前进的动力。也正如维纳斯,虽然双臂残缺,但是却有了难以表达的抽象的艺术成效,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雅的美臂,这才是独特的美。它激发了各种各样的美的幻想,这就是想象的艺术,想象的魅力。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尚且需要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学虽然失去了一定的视听享受,但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获得间接的享受。[2]
此外,有了课件,有了视频,有了微课,语文老师们是否发现: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从默读、速读、到品读、到大声地朗读,为了一味提高课堂容量,人们读文字的能力也在悄然下降。昔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的课文只有读才是深入品味的最佳途径,只有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语文教学无疑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如何挥舞出最耀眼的光芒,必须深刻地反思,扬长避短。要想让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地融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师们必须行之有方,用之得法。
1.让科学的教育理论成为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灵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终究还是为了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它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本领。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认清教育的实质,不能把多媒体变成语文课堂的解压版,空有其表,而没有教育的内核。如将教案变成电子版,课上“照机宣科”;不加选择、改造地使用多媒体,忽略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不注重课件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字体太小、数字太多、色彩太花,可读性大大降低;或者一味追求动画及声音效果等等。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依旧讲授为主,学生依然被动接受,老师和学生都是涛声依旧,教师只是利用课件加大容量地灌输,将“人灌”变成了“机灌”,不重本质,只重皮表,最后依然只有皮毛,教学还是止步不前。这样的多媒体语文课堂无疑还是失败的,还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所以,语文教师运用了新潮的多媒体教学,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必须时刻更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学认为,教师最终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自主、学会合作。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检测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任务,利用多媒体对课堂相关内容的拓展学习,就可以让语文课堂事半功倍。课前,学生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要学课文的背景、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知识先进行宏观、全面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检测,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显得更加有的放矢,也提升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如教学《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时,课前先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利用电脑等渠道,了解作者李白的个人遭遇、时代背景、写作风格,在上课时,通过分享,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情感。而对于本诗中出现的“秉烛夜游”“浮生若梦”“金谷酒数”等典故,笔者就巧妙地借用了多媒体,展示了相关的文字,让学生明白典故的来源,更好的深入理解课文。这就是利用了多媒体的便利弥补了传统教学讲的局限,毕竟语文还是要通过文字来揣摩,而不仅仅是语言,同时也大大节省了时间,提升了教学容量。此外,在教学本诗时,对于李白“及时行乐”的思想的理解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这一思想,笔者在课件上展示了两张直观的图片:《乾隆千叟宴》和清代黄慎的《春夜宴桃李园图》,同学们从这两张图片中就直观地感受到了“及时行乐”思想的差异性,一种是追求身体和物质上的满足,而李白的“及时行乐”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一场精神盛宴,所以,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色彩更加明亮一些。再由此引申到李白的个性和诗风和生活的朝代。通过这样的图片对比,学生就很好地突破了该诗的情感目标,完成了对教学难点的把握。所以,要想运用好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时刻明白语文课堂应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鲜活课堂,教育形式变了,但教育理念必须不断更新,这样语文课堂上的多媒体才能够“锦上添花”,与教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让教师教学行为成为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核心
很多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们专注于鼠标,学生们专注于屏幕,教师教学行为大大减少,所谓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自然也随之锐减,师生间也缺少了很多情感上的交流。笔者认为,简单机械的课件和冰冷的大屏幕不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因为这样的多媒体课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熏陶。教学更应该是育人,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用一种思想去影响另一种思想,就像一朵云彩去推动另一朵云彩。教育还应该是鲜活的、充满生命的、灵动的。师生间的互动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上,教师们要有更多的教育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大教育家孔子在跟学生畅谈理想时,因担心学生约束紧张,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亦各言其志也”“吾与点也”等温暖人心的话语让学生们更加亲近,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也在孔子身上感受到了循循善诱的人格魅力。
由此,课堂上教师教学活动和行为实际上是要紧的、潜在的、不自觉的课堂教学渗透,学生可以从这些细微的言行举止中,包括黑板上的板书、师生目光的交流、老师的教学仪态、老师的教学语言等方面,学生首先感受到的应该是一个人,一个教师的治学态度,行为力量和人格魅力。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教育。
在教学巴金的《小狗包弟》时,在这堂多媒体课堂上,笔者还结合自己父亲的亲身的“文革”经历,讲到动情处,言语中充满无奈和伤感,以情动人、以己度人,成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讲到小狗时,结合自己养狗的经历,分享了养狗的点点滴滴,讲到自己亲爱的小狗,那是手舞足蹈,喜形于色;讲到“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笔者与学生分享了一段视频——《感动中国季羡林》,当一个人越成功时,越应该严肃反思,对自己的责任进行拷问。在那堂课上,笔者的眼角是泪水,学生的心灵是感动。这样的多媒体语文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符合教育教学理念的,即使时代再怎么变迁,科技再怎么发达,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仍然是语文课堂的核心行为。
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家南国农先生强调:“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媒体,可以取代教师,只重视研究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如果有这种认识,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3]
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以理念来指导实践,学会反思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利与弊,规避短处,利用长处,任何时候都不能顾此失彼,应以多媒体为辅,适时地应用,适当地运用,这样的多媒体语文教学课堂才能物尽其用,发挥所长,让语文学科教学更加多姿多彩,让传统和科技相得益彰。
[1]孙丹丽.浅谈多媒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J].艺术教育,2008(11).
[2]李国强.成长中的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EB/OL].[2013-5-12].ht tp://www.doc88.com/p-5317308595226.html
[3]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石修银)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常规课题“普通中学高质量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JJK1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