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有效的城乡结合部中学德育模式刍议

2017-04-15 07:19许加驱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结合部德育工作城乡

许加驱

(厦门市内厝中学,福建 厦门 361101)

建构有效的城乡结合部中学德育模式刍议

许加驱

(厦门市内厝中学,福建 厦门 361101)

文章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阐述了城乡结合部中学通过建构更高效的德育工作机制,夯实学校日常德育常规管理和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大领域的教育资源,以建构良好的德育生态,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城乡结合部;工作机制;德育生态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的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混杂而并存,[1]在教育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厦门市内厝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随着厦门市跨岛发展战略的实施,大量外来建设者家庭涌到学校所在片区租住。如今在校学生中,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有55%和65%是外来建设者的子女,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乡结合部中学。

一、城乡结合部中学日益凸显的问题

以该校为例,在从农村中学演变成城乡结合部中学过程中,学校周边社区的民情、民风日趋复杂,对子女教育问题较为漠视的家长群体日益扩大,学习基础薄弱、思想行为偏差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些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

1.社区结构复杂,存在着许多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城乡结合部原住民,因征地、房屋拆迁,一部分“拆迁户”变成有钱而无正规职业,原来自闭纯朴、憨厚中直的农民逐步变得功利而浮躁。外来建设者来自全国各地,地域文化差异大、流动性大、缺乏归属感、文化水平低,使他们相互间难以融合,且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大量外来人员进入社区,当地“村两委”缺乏有效统合管理手段,特别是健康文化娱乐活动的缺失,出现了低俗娱乐活动和“黄赌毒”,给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2.家长弱视子女教育,家庭与学校沟通配合削弱。

混居的城乡结合部民风对教育的态度,特别是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较为冷淡,常常把子女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思想表现、为人处事、道德品质等问题很少过问,对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求落实不力,家庭与学校沟通配合差,导致家、校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3.学习基础薄弱、思想行为偏差的学生人数增多,教育矫正的难度增大。家庭流动性大、家长不重视教育和教育子女不力,造成学生对读书反感,以致于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和意志力薄弱。有的更是造成了学生心理逆反,思想行为出现偏差,甚至结成问题群体,致使学校管理压力大,对此矫正的难度增大。

二、建构更高效的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只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构德育工作量化考评和奖励机制,才能有效落实德育工作常规,激发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1.突出年段长的核心地位,提高德育工作执行力。

年段长是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最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家长的基层管理者和活动的组织者,他们能及时掌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行为动态并及时做好相关工作。基于此,该校施行教育教学管理年段长负责制,大胆放权,赋予年段长年段教育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权责,并为年段长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学校坚持每周召开年段长工作例会,点评上周工作,部署下阶段工作。年段长能迅速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有效布控年段德育管理工作,切实开展学生纪律管理、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考评和家校联系等各项德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2.建立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夯实德育常规管理。

班级德育工作是学生成长成材和学校和谐稳定的关键。作为班级工作组织者的班主任,其工作的积极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是班级德育工作成功的关键。学校制定《班主任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包括班风考评和班主任工作考评两部分。班风考评由年段组织学生督导评比队对各班级每天的纪律、卫生、宣传、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寄宿生管理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考评。每周累计考评成绩,并依总成绩名次赋于评估分,每月再累计各周评估分,得出当月各班级班风评估分;班主任工作考评由学校德育科每月对班主任德育活动的组织情况、教育材料的质量和家校联系等德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核算出当月班主任工作评估分。两个项目评估分累加就是当月班主任考核评估分,以此作为班主任当月绩效考评奖励的依据。通过每周对考评情况的讲评、反馈以及依据考评结果的奖励,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使德育工作更加规范、有效,确保德育常规工作的落实。

三、建构良好的德育生态,提高育人实效

德育是一个具有生态性功能的教育系统,教育中的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家长、社区、社会、网络以及德、智、体、美、劳诸育的活动都是德育的“生态因子”,[2]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德育生态系统。优越的德育生态必须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自然生成和自动提升。

1.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能量。

近几年,学校加强校园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建设。建设镶有校训内容的校园主题雕塑;建设以家乡名流和闽南历史名人为题材,闽南文化为元素的闽南园;利用当地村民表演具有闽台传统特色“宋江阵”的传统,以“宋江阵”为文化元素,以近现代民族英雄、科学巨匠为题材,设计建设了文武台,寓意“文功武治,安邦定国”。又以校园景观呈现的历史人物生平故事和贡献为主要题材,并融入校训、校风、学风和武德教育等内容,编写成校本德育教材,让学生感知历史人物的精神、功绩,并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熏陶,提升素养。学校还编写以国学经典名篇和优秀古诗词为内容的校本德育教材,坚持在初一年段、初二年段和高一年段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营养,在成长历程中不断领悟其精髓,不断提升道德品质。

2.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挖掘体、美、劳诸育的德育资源。除了做好传统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外,学校还着力挖掘体、美、劳、综合实践等课程和活动的德育资源。学校根据部分高中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状,加强艺体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开设了美术、传媒、书法、音乐、体育等专业高考培训课程,提出“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艺体专业高考,让更多学生考上本科院校”的工作目标。学校加强对艺体专业教师德育工作能力的培训,并赋予他们德育导师的权责。学生的劳动课和进社区劳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会劳动、爱劳动、会沟通、能融入社会的品质。

3.以生涯规划,凝聚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合力。针对家长对孩子、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出现暂时性迷失的现状,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生涯规划课题的学习和研究。从初一年段、高一年段开始,让德育导师指导每位学生及其家长,制定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进而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铺垫,并把它作为学生发展的蓝图。生涯规划的制定,让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一起盘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盘点学生及其家庭的优势,盘点学生的劣势和缺点,进而制定短期、中期目标和更长远的奋斗目标。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使教师更深入认知学生及其家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使学生不断认知自己,不断审视、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奋斗目标,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向;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成才,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业和道德品行;使家校联系形成“同舟共济”;使德育导师制的落实有了有效载体;也使“教师—学生—家长—教师”这条德育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链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3]

4.建构以学校为主导、教师领衔组织,学校、社区及家庭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让外来建设者家庭能融入当地社区并与班级各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学校若能与当地“村两委”“村老人协会”村民及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都将对学校办学产生巨大的助力,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点。因此,学校建立了家、校、社联系互动机制,开展学校领导定期走访、拜访村两委、村老人协会,举办座谈会共商教育之计;学校领导带领全体老师,依托村两委、村老人协会下乡召开家长会;德育导师、班科任教师下乡家访,召集本班学生家长定点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文化下乡等有益的活动。这些工作为外来建设者融入当地社区提供平台,让他们有了归属感,让社区居民更关注、了解学校,让家长更关注子女的成长,学校、社区及家庭形成了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

[1]百度百科.城乡结合部[EB/OL].[2017-02-05].ht tp:// baike.so.com/doc/4241170-4443280.html.

[2]刘运喜.德育生态与生态德育辨析[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3).

[3]白海燕.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结合部德育工作城乡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