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典”入课堂 品“生活”促成长

2017-04-15 05:28杨超斌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经典经典作品

杨超斌

(仙游县城东初级中学,福建 仙游 351200)

引“经典”入课堂 品“生活”促成长

杨超斌

(仙游县城东初级中学,福建 仙游 351200)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文章从“注重学生实际,以‘经典’切入主题”“注重课堂实际,以‘经典’互动教学”“注重课外延伸,以‘经典’回归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在《道德与法治》以“经典”作品为素材进行教学的策略,并就如何引入“经典”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抛砖引玉。

道德与法治;经典作品;教学策略

所谓“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人类精髓的,并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具有典范性的权威性著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其独特的审美品位,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统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进经典作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深刻把握和认同,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对经典作品与教材知识点的有机融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框“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就如何引入经典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注重学生实际,以“经典”切入主题

在以经典作品为素材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充分把握经典作品在学生中的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经典”切入主题,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记忆认知紧密结合,既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对经典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祖国丰富的文化底蕴。例如“集体生活成就我”一课选取学生熟悉的经典作品电视剧: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素材,通过对剧中人物—孙悟空的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集体生活的重要作用。之所以选择《西游记》作为本节课的案例素材,是因为: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当前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感知和认同,树立文化自信;《西游记》是学生喜欢的电视剧之一,学生从小就接触,很熟悉,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学生融入课堂。

二、注重课堂实际,以“经典”互动教学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引入经典作品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地以经典作品案例互动教学,使师生在分享经典作品案例的美好回味中,思考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在“集体生活成就我”一课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

(一)在导课中互动“经典”

导入新课:英雄,诞生于集体生活,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唤醒学生的记忆。随后教师层层设问:1.剧中谁是英雄?2.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3.如果他脱离了取经队伍(集体),会成就自我吗?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孙悟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进而导入本节课“集体生活成就我”。

(二)在讲授新课中互动“经典”

本环节通过设置三个互动活动,使学生既领略到“经典”风采,又学到了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

活动一:责任,明晰于集体生活

播放视频:“视频选取《西游记》第一集孙悟空成为猴王后,在水帘洞宴请群猴,有一老猴在席间猝死,给孙悟空很大触动,他外出学艺,历经千辛万苦。”

设问与视频播放同时呈现:孙悟空为什么要出去学艺呢?引导学生捕捉视频中的有效信息,进而由小说回归校园生活。设置问题: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怎样培养责任感呢?(师生互动)

总结:正是孙悟空勇于担责,外出学艺,才成就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树立责任意识,对集体生活中的小事应尽心尽责,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活动二:人际,发展于集体生活

以问题为导向:请问孙悟空学艺归来后有没有取得成功呢?唐僧收孙悟空为徒后为何又听观音的话让他戴上紧箍咒呢?

教师针对问题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被镇压之前的表现总结出结论:野性—自负—冲动—人际关系差。进而分析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的行为表现:孙悟空武艺高强,一路斩妖除魔;猪八戒拈轻怕重,一遇困难就撂挑子;沙僧吃苦耐劳,一心虔诚西行。但师傅为什么最疼猪八戒?(猪八戒,善于化解集体矛盾,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团队出现矛盾时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由小说回归现实校园生活,问学生在班上谁最受欢迎?是不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为什么受欢迎呢?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对亮点进行及时的肯定,对不足加以纠正补充。

活动三:个性,完善于集体生活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畅谈你所理解的个性。要求:讨论三分钟,小组成员结合自身理解充分讨论,并记录在册。最后请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这样从剧情回归到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感知个性,提高本课教学的实效性。

根据剧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

1.孙悟空是取经团队中最富个性、最有能力的人,但仅凭他一己之力和两个师弟的帮衬能否顺利解决取经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遇到困难,他们怎么解决?在孙悟空参加到取经团队之前,他能否调动各路神仙呢?

2.《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师徒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唐僧:慈悲为怀、悲天悯人、优柔寡断、善恶不分;孙悟空:敢作敢为、胆大心细、脾气急躁、嫉恶如仇。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是否一团和气?

3.是什么促使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取得最终的成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微点评:坚定的取经目标,及唐僧师徒四人的齐心协力,促使他们取得最后的成功。

通过设置三个问题,开展互动教学,不仅加深对经典作品的认识,体味经典作品的魅力,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注重课外延伸,以“经典”回归生活

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经典”作品素材的选取和情景的设计应以生活实际为归宿,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成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如在《集体生活成就我》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重温名著《西游记》;2.辨析以下两个观点: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个性的工程师。”有人说:“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得到高度的觉醒和完善。”以小论文的形式阐述观点。

通过课后作业,布置一个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从课堂到课外关注“经典”作品的品鉴和学习;设置辨析这样一个有深意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分析个性的完善既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也需要发挥集体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完善和成长。通过课后作业实现课堂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实现情感的升华及素养的养成。

总之,在统编本《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灵活主动地引入经典作品素材开展教学,能让学生达到品读名著、辅助学习、涵养人文底蕴的多重功效。当然,在运用中,不要追求表面形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引入“经典”,设计中要抓住经典作品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正面引导,情节感化,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课外延伸。只有精心预设,能动生成,才能描绘出“经典”与生活的有机融合,营造出既有人文底蕴,又有生活情怀的教学图景。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

[3]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2).

(责任编辑:黄丽萍)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经典经典作品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部门集体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爱就要在一起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浅析儒家经典作品中的合作学习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