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喜福会》中的翻译策略

2017-04-14 01:06:12张韶华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归化

张韶华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91)

英美文学作品《喜福会》中的翻译策略

张韶华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91)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对一个时代产生影响,还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后续的工作等等有非常大的指导性作用,同时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面貌。我国除了对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以外,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也是鉴赏的主要内容,本文就从《喜福会》出发,对翻译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翻译是掌握文章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更是促使人们掌握更加先进文化的途径,因此要对其进行探索研究。首先文章介绍了《喜福会》当中所包含的翻译手段,然后提出《喜福会》的翻译策略,希望这些研究能够对我国在探索外国文学的道路上有推进性作用。

英美文学;《喜福会》;翻译;策略

英美文学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英美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给读者不同的概念感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更需要关注归化和异化。翻译的方法是翻译成功的关键要素,这样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掌握更好的方式方法,学习一些语言学家的翻译技巧,争取使《喜福会》的翻译更加完善和健全。

1.关于《喜福会》的介绍和所涉及的翻译手段分析

1.1 对《喜福会》的概述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一些优秀的华裔作家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比较出色的有汤亭亭和谭恩美,其中文学作品《喜福会》就是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也由此华裔文学开始正式进入美国主流文学的浪潮中,被称为是华裔美国文学的转折点。从1989年开始《喜福会》开始登上文学的殿堂,被人们所熟知和广泛的流传,从对《纽约时报》的畅销榜情况看,《喜福会》在畅销榜首持续了大约9个月的时间,之后又获得了“国家图书批评界奖”,从1990年开始,我国就开始有作家将其翻译成中文,第一个尝试的是作家程乃珊。翻译成中文的作家程乃珊,因为没有过海外生活的经历,因此就缺少了对华裔美国人的认识和理解,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原文作者的授权,因此说程乃珊版本的《喜乐会》翻译,属于盗版的翻译,这种翻译是并不能被人所接受的,并且在随后的几年之间,也还有人陆续的对《喜福会》进行了翻译,例如,于仁端以及田青、贺培华以及严映微等等,《喜福会》在美国文学当中是一种具有非常强影响力的作品,也收到了很多学者以及读者的欢迎[1]。

1.2 翻译过程中的归化和异化

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翻译方式进行关注,德国的翻译理论学家,以及语言学家施莱尔马也尤其关于翻译的著作《论翻译的方法》,其中对翻译也有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引导读者去和作者的思想接近,让作者的保持不动,还有一种就是让读者保持不动的地位,然后作者的翻译区接近读者。这两种方方式在1995年被多个翻译学家成为是专业化的翻译著作,并且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一种属于异化法,还有一种属于归化法[2]。简单的讲,异化法就是将翻译文学作品当中的含义尽量向着作者靠拢,然后抓住作者所推崇的表达方式,以此对文章中的内容和信息。归化法主要是将翻译过程中让翻译和读者的思想进行统一,使用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以此对文章中的内容和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达[3]。

我国对外国文学的翻译有多年的历史,所使用的方法基本都是归化法,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五四运动兴起,一些著名的文学家,鲁迅、郭沫若以及矛盾等等,就带领很多作家和翻译学家进行了外国文学的探索和学习,这时,在翻译界也出现了不同性的主张,一些翻译家和作家,也想要摄取外国文学中的主要营养,对文字进行改造,同时也对腐朽的社会进行改造。在翻译界当中出现了向着西方发展的风气,文学界的诸多作家对翻译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最为强烈的讨论是在1995年,一些报刊和学校都对翻译的不同版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这场大调查中出现了诸多的翻译大辩论,对翻译过程中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不同人士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有人认为翻译应该想着归化进行,还有些人认为异化才是主导,因此在对一些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展现圆柱更多的情怀和韵味,若是使用归化的方式,就会让作品的韵味更深刻[4]。

2.《喜福会》的翻译策略分析

2.1 翻译过程中俗语的使用

在进行英美文学的翻译过程中,俗语的使用非常重要,这在我国的语言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是迎合了群众的文化概念,并且在《喜福会》当中,俗语的使用也在翻译上得到了诸多很好的表现,例如在翻译 And shehad a daughter who grew up speaking only English andswallowing more Coca-Cola than sorrow,这句话的过程中,很多翻译者将其翻译成我国人们所熟悉的俗语,“打落牙齿和血吞”,这是我国人们所了解的文章意思,但是如果按照书面上的表现进行翻译就是“她有一个女儿,在说英语的环境中长大,只会大口大口的喝可乐”显然前后语义不搭配,因此也体现出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小说中的内容来看,这个小说所讲述的内容是在解放之前中国内地的人到美国生活,他们之间的生活波折写照,还有她们和在美国出生的孩子之间所所存在隔阂以及感情上的冲突、冲撞[5]。如果从内心深处来说,这几个人所受到的观念和思想影响是中国传统的教育,这些观念对他们的生活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让他们用这样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出现的矛盾是自己的思想和孩子的思想具有差异性,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尽管孩子是中国人,但是她从小的生长环境就是美国,所受到的教育和环境熏陶也是美国的,因此思想文化观念必然存在冲突和矛盾。在文中的翻译“打落牙齿和血吞”这样的语言和方式都是具有中国浓重色彩的,有些人认为这样的翻译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在国外出生和长大的,所受到的教育也是外国的教育,她所了解的中国文化也是从家人的讲述中获得的,将这个俗语添加进去,会让读者对原文的作者产生较大的误会,认为覃恩非常了解中国文化,这和原文作者的身份是不符合的,因此具有画蛇添足的假象[5]。

2.2 汉语节奏的有效运用

汉语和英语在用法以及意义表达上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汉语中主要是看中意,在造句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隐形和连贯性的逻辑,基本使用的也是链接样式的手段,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却极大的呈现相反的样式,英语中更加关注的形合,在进行造句时,使用了连词、介词,用这些把句子链接在一起,具有非常大的显性连接。《喜福会》的原文作品当中,能够看到,母亲和自己的女儿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会有中文和英文的混杂现象,并且使用的英文也是破碎的英文,谭恩美对移居美国的第一代中国人所使用英语的描写是不得不用,因此使用的都是破碎类型的英语,这主要源自两种原因,一种是中国人初到美国时,英语应用能力非常弱,因此破碎的英语也是一种真实的写照,第二点展示了中文的形和特点和中文的语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喜福会》当中有很多断续的破碎的句子在文中也是真实的展现,但是这种支离破碎在译文中并没有真实的体现出来。子啊译文中句子都非常通顺,因此也没有引起读者的过多关注,这样就没能够达到原文的作用和效果[6]。

2.3 作品定位的分析

在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作品进行定位分析,其中华裔文学作品也更是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对《喜福会》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作品进行定位。一些翻译学家对外国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没有让本国文化回归,主要是为了能够让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碰撞过程中,经过作家的努力将文化形象展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如果使用归化法,那么就不能真实的展现出文化形象,也不能诠释出作者的真实感受[7]。

从国内读者的角度上分析,我国的读者对华裔文学进行阅读,并且对汉文版本进行研究并不是为了打发自己的时光,主要是想对华裔人们对他乡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解,清楚他们的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在思想上的动态,这在文学的翻译过程中,一般都是以规划策略为主要方式,尽管是异化的翻译也是要保留华裔文化和思想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异化和归化的方式,让读者对外国的文化以及华裔的生活能够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将原著也真实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样对两地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及沟通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还能对读者的文化视野有拓展性的作用[8]。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作品《喜福会》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无论是西方的翻译,还是中方的翻译,两者都是相互排斥和相互统一的,每一种翻译方式在翻译过程中都是具有自己的优势和作用的,并且在进行语言差异的考虑时,更需要关注的是文化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保障文章的原汁原味,了解归化和异化之间的缺陷和优势,在归化和异化的过程中,最后的翻译深刻的传达原著的思想和观念。

[1]王晨爽.读者接受理论关照下的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以《喜福会》的无根回译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216-220.

[2]邓珊珊.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喜福会》翻译与赏析[J].青年文学家,2015,18 (14):78-78.

[3]范茗.以《喜福会》汉译为例来试析华裔美国文学汉译杂合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2(8):104-105.

[4]保明东.《喜福会》中译作品风格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田青和程乃珊译本为例[J].大观,2015,17(9):95-96.

[5]郝金金.美国华裔文学的全息翻译研究——以《喜福会》为例[J].海外英语(上),2015,22(3):107-109.

[6]李大鹏,张帅.四字结构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以《喜福会》程乃珊(2006)译本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6):147-149.

[7]The Reader'sdigest.“Yes,I Can”-Seven inspiring stories of people who proved the naysayerswrong[J].2015,167(999):64,66,68,70-71,73-74,76-0.

[8]Lihua CHEN,Man XIONG.Analysis the Gender Conflicts of The Joy Luck Club [J].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2016,116(21):21-23.

H059

A

2095-7327(2017)-08-0179-02

张韶华(1979—),女,河南周口人,硕士,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归化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电影评介(2016年7期)2016-06-29 11:12:02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浅论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