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桐
摘 要 《喜福会》作为谭恩美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叙事结构上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其对篇章故事间的衔接把控能力有十分高的水准。依据叙事学的主要观点来解析《喜福会》就会发现它的情节安排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用亲情和友情为纽带连接,使得全文浑然一体。
关键词 喜福会 谭恩美 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谭恩美(Amy Tan),美国著名华裔女性作家,1987年谭恩美根据外婆和母亲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喜福会》,三十三岁开始写小说,此后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自此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喜福会》生动地描写了母女之间的微妙的感情,这本小说不仅获得该年度国家书卷奖还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喜福会》的成就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是十分出众的,它极大地拓展了华裔美国文学的表现手段,使得读者们能够更好地从女性的视角去了解旅美华人在美国的遭遇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喜福会》中的情节安排独具匠心,显示出于谭恩美对小说叙事高超的把握能力,这也是其小说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叙事学研究中,对叙事结构的研究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叙事结构研究的最主要对象是小说的“情节”。“情节”是构成小说的最基本要素。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对情节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悲剧艺术的必然成分有六个,情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现代叙事学中,学者们通常不将“情节”作为作品的内容来研究,而是将其放在故事结构的层次进行解析。如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故事”仅仅是情节结构的素材而已,他构成了作品的“潜在结构”,而“情节”是作家从审美角度对素材进行重新安排,体现出作品情节结构的“文学性”。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格雷马斯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下,又在其著作《语义结构》中提出任何一部叙事作品都是由六个“行动素”组成的三个对立项:主体/客体;发送者/接受者;辅助者/反对者。总体而言,现代叙事学家对叙事结构的分析,往往要抛开具体的人物和故事细节,来探讨故事的表层或深层结构。
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叙述层是 “any event a narrative recounts is at a diegetic level immediately higher than the level at which the narrating acts producing this narrative is placed.”也就是说作品中的叙事是有层次划分的,在一个叙述层中叙述者的视角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是统一的,当叙述人的身份进行了切换或叙述人的视角从故事中的“现实时间”转入其他时间段时又构成了另一层叙述(比如进入过去的时间段),即上一层中的人物在下一层中成了叙述者。在《喜福会》的十六个故事中一共有七个叙述人。就整篇小说而言,叙述层可以分为两层,其中Jing-mei Woo作为小说的第一叙述者,她在小说开头与结束的两个故事中的情节叙述构成了第一层,中间七个人共十四个故事的叙述构成了第二层。
同时,喜福会中每一位叙述者的叙述也是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吴精美除了对对小说故事主线的叙述构成一层叙术层外,母亲对二战时在中国生活的回忆和自己童年与母亲生活的回忆则构成了另外两层叙述,而其余六人的叙述层也可以分为回忆和现实两个层面。
在《喜福会》中,第一个故事“The Joy Luck Club:Jing-Mei Woo”中,吴精美(Jing-Mei Woo)的叙述就有过多次的层次转换,小说第一章是写的是吴精美参加喜福会的聚会和吴素云Suyuan Woo的往事,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线索。在第一小节中,吴精美作为小说的第一叙述人,开场她的父亲让她代替刚刚去世的母亲吴素云和喜福会另外三名成员一起打麻将,以此带出对母亲的介绍:
“在她去世前的一星期,她还挺得意洋洋地对我说:“上次在林阿姨家的聚会中,她煮了一锅赤豆汤,这次我可要煮一锅黑芝麻羹给他们尝尝……这是中国式的咬文嚼字,一种措辞的技巧——这其实是在混淆某种基本概念,在中国,十分注意措辞和用词,尽量使之婉转,这一套我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在之后谭恩美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小节将叙述视角从吴精美转移到了吴素云的视角,以吴素云的第一人称视角开始介绍喜福会的由来。
“我母亲总是用中国话开始她的叙述:“我在还未去桂林前,就梦见它好几回了。群山环绕中……也只是坠入一张柔软的浮萍织成的大床上。一旦你爬至顶峰,你会因眼前袒露的一切而欣喜若狂,它会涤净你的一切烦恼不快,扫尽一切腌臢之气。”
在大多数小说创作中叙述层次,由于作者情节安排的需要,叙述层次都会有分层,不同叙事层次的衔接就显得十分重要,热奈特认为两个叙述层次的衔接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切换叙述者时,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剧情转折生硬。但是谭恩美在处理两个层次的衔接这一问题时,就做得很好。
依据叙事学的主要观点来解析《喜福会》就会发现它的情节安排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是采取的简单的线性结构,而是十六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有节奏的交织在一起。要想将这么多的独立故事整合成一篇完整而又不是可读性的小说是非常难的,传统的西方小说往往采取类似《坎特伯雷故事集》或《十日谈》之类的故事集模式来整合多个故事,但这种处理方法也会使得整篇小说故事结构松散。《喜福会》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了大胆的创新,十六个故事分成四个章节,用亲情和友情为纽带连接,使得全文浑然一体。
参考文献
[1] Algirdas Julien Gremas,Se mantique Structurale.Recherche de Me thode,Pres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95.
[2] Aristotle.The Poetics:Translated with a Critical Text by S.H.Butcher.New York:Hard Press,2010.
[3] 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贺培华,严映微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 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季刊). 2001(3):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