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身份与人物形象塑造

2015-03-19 03:53符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阿富汗

符蓉

内容摘要:阿富汗裔卡勒德·胡赛尼与华裔谭恩美都是美籍作家,本文将胡塞尼和谭恩美的多元文化身份出发,比较其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原,进而阐明各自存在的意义以及对多元文化共存的诉求。

关键词:胡塞尼 谭恩美 阿富汗 华裔后代 多元文化身份 人物形象

一、前言

卡勒德·胡赛尼于1965年出生在喀布尔,是一位阿富汗裔作家。当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就与父亲逃亡到法国,后又移居美国,曾就读加州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在加州当一名牙科医生。他的第一部小说于2005年问世,当时引起了世界文坛的轰动,报刊、杂志纷纷对其发表做出评论:作品感人至深的情节和人物刻画的入微打动了很多读者,连续131 周位居亚马逊排行榜之首,创下出版奇迹。因小说的影响力,于2006年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与此同时,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出版,出版之前获得极大关注,再次的好评使他由新人一跃成为了成熟作家,俨然成为了美国近年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

20世纪,中国作为大陆开放门户,移民在中国已是常见现象,国外优厚的福利条件和良好的教育体系吸引着一大批青年的出国梦。谭恩美生于1952年美国加州奥克兰,是第一代移民的后裔,母亲在1949年离开上海,远离故土来到美国。谭美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于1989年出版,当年她三十三岁,曾获得过“全美图书评论奖”,自此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声誉。

二、胡赛尼和谭恩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细读两位作家的作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身处两个世界。作品《追风筝的人》中所描述的阿富汗移民阿米尔,对身在美国却不能融入其中,心在阿富汗,却与阿富汗远隔千里;胡塞尼以一个阿富汗人的身份来讲诉祖国对他的恩典以及对他的救赎。对于美国本土生活的人来说,他们都是局外人,阿富汗漂泊的移民便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无家可归。作为读者,你永远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阿富汗人,一个东方人,生活在阿富汗的土地上。而在谭美恩的作品《喜福会》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讲述中国母亲移民美国的故事,你会觉得你既不是东方人,也不是西方人,或者说你既是东方人,也是西方人。胡塞尼不同于谭恩美,他笔下的人物多为土生土长的阿富汗的人,故事大部分发生在阿富汗。作品《灿烂千阳》中,故事中人物全部选择集中在阿富汗本土,无论是主人公莱拉与玛丽亚姆,或是逃到巴基斯坦的塔里木,他们始终挚爱这片土地,坚持生活在这里。

谭恩美的作品当中,创作对象多为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移民,更有余力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她敏锐的感受到华人对东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复杂情绪和感情,他们自身无法彻底融入其中任何一方,而且任何一方也都不把他们认同为自己人,更要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无论走到哪里,内心的冲突都无法避免,从而成为两种文化的他者与边缘人。《喜福会》中的四对母女间的冲突实质上体现了中美文化的碰撞。而在胡塞尼的《灿烂千阳》中,作者对于极端宗教主义统治下的莱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对阿富汗女性坚强勇敢的生命力给予了热情的赞美。《喜福会》中的人物所折射出的是对中国人的歧视及对美国人的赞美和崇拜。在接受了西方社会观念后,作者用观察、想象中国的角度和方式,以及力求融人甚至取悦美国主流文化的心态,对中国事物和传统文化不断翻译、解构和重建,导致中国文化被曲解甚至出现异态和变形。

三.胡塞尼和谭恩美的多元文化身份

胡塞尼和谭恩美他们都站在东西方文化边缘的交叉地带,都是享誉世界的畅销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也同样被搬到了荧屏,并大获好评。以双重的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也同样有着以多元的文化身份重新审视故土的本土写作,我们可以从两位作家身上看到他们对于自己祖国复杂的矛盾的感情,一方面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故国文化血脉相承,不可分割,另一方面他们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某些不尽人意的关注,希望在异国找到希望、找到方向;对自己的边缘双重文化身份和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新的认知,他们成了联系东西方的一条纽带。因此,我们不难看到,两位作家都深深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但又有着对于本土生活现象的独立视角。两位作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谭恩美是华裔,而胡塞尼来自阿富汗,这样的不同却对两位作家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阿富汗还处于贫困战乱的境地,人民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对于阿富汗的现状,作者也不自觉的肩负着向世界诉说阿富汗的处境,希望更多的人们重新了解阿富汗,并借自己的创作可以使得更多的人去帮助阿富汗,帮助阿富汗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作为一位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移民作家,胡塞尼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特征。而对于中国来讲,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民主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就,作为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后裔,相对在美国所取得的较多的尊重与民族自豪感,谭恩美以母亲的移民身份以及震撼心灵的故国故事来创作,在她的创作中,书写得最多的是海外的移民,并且有意识的描绘了东西方文化从相互否定、质疑到逐渐理解和认同的。

胡塞尼与谭恩美在创作人物形象方面的不同归其原因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首先,考虑到胡塞尼特殊的多元文化身份,有必要结合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对于阿富汗难民,且不谈其政治的民主程度,美国仅其和平安逸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天堂。胡塞尼以政治避难的身份来到美国与谭恩美华裔后代的身份是大为不同的。

其次,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在美国的华人移民远远多于在美的阿富汗人,所以谭恩美的创作素材更为丰富多样。

再次,中国和阿富汗的现实状况也大为不同,阿富汗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尖锐、突出。而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沉淀下来的中国文化,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被华裔后代排斥是作家创作的主要视角。

同样,胡塞尼与谭恩美所处的族群情况不同。华裔在美国有着相对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亚社会,为谭恩美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作素材。而胡塞尼的情况则不同,从阿富汗移民到美国的人并不多,可描写的人与事少之又少,因此可以看出他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最后,中国与阿富汗所面临的问题有着巨大的差别。在阿富汗,宗教势力与恐怖势力的强大,成为阿富汗发展和变革的主要障碍,所以在某种程度,胡塞尼在反恐等问题上与美国主流话语是一致的,所以胡塞尼在文学创作中更多地强调不同文化的借鉴与融合,这些都是与华裔作家所不同的。

四.结论:多元文化存在的价值

胡塞尼作为一名阿富汗作家移民到美国,以双重的文化视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客观真实的阿富汗,向世人揭开了阿富汗鲜为人知的一面,还有那渴望自由幸福的顽强挣扎的动人灵魂。胡塞尼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笔杆向世人昭示着阿富汗的存在与重要。他会为阿富汗的现代化和社会进步而奋斗,为全世界的难民而奔走。而谭恩美华裔后代在构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上不是简单地去认同美国文化,而是深思自己是如何游离于这两者之间以及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文化的容纳和认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迷茫在东西文化中的边缘人如何慢慢接受自己的双重身份在两种文化间取长补短,达到和谐。

他们都在不同层面给我们展示出西方视角下的东方作家,对东方会有着不同感受和感情,让读者从更多层面了解东方,我们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丰富,会塑造出越来越多的东西方边缘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美]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2.[美]卡勒德·胡赛尼:《灿烂千阳》,[M]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

3.[美] 谭恩美:《喜福会》[M], 陈乃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4.张国龙,陈晖. 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J]. 中国图书评论,2007,(5) : 27-31.

(作者单位:湖南吉首市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阿富汗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20多个恐怖组织遍布阿富汗
阿富汗 解暑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阿自杀袭击频发
阿富汗让美国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