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运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价值与限度

2017-04-12 05:16:05张庚亮
生产力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议题协商民主

张庚亮,邓 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探究运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价值与限度

张庚亮,邓 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坚持问题导向,基于目前我国乡村开展协商民主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乡村协商民主的A PP程序模块,分析了推行乡村协商民主A PP的价值与限度,探究了应用A 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互联网+协商民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协商民主;A PP;程序模块设计;价值;限度;实践路径

近年来,协商民主逐渐被认为是现代政治生活中克服传统民主制度缺陷的理想模式。这种以协商为前提,让自由平等的公民在由民主宪法规范的政治共同体中,以权利和理性为基础,通过面对面的对话、讨论和辩论等程序形成政治决策,参与政治的过程,被称之为是一种“讨论的政治”[1]。然而,笔者发现这种“讨论的政治”愿望是美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缺乏公众用于表达利益诉求、平等交流和讨论的公共场域。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M·毕赛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书中首次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后,协商民主便成为了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研究热点。但是,在庞大而繁杂的社会中,协商民主也逐渐表现出了不具有广泛适用性,协商只能在有限的治理领域内实现其民主价值,倾向于小规模和慢决策的缺点[2]。基于此,找到一种既能够完全体现协商民主优越性,又能够规避其不足的开展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而互联网就以其特有的平等、开放、自由、包容的特性,为开展协商民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互联网技术与协商民主的有机契合,为我们开展协商民主带来了希望。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基于目前我国乡村开展协商民主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乡村协商民主的APP程序模块,分析了推行乡村协商民主APP的价值与限度,探究了应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

一、传统乡村协商民主面临的困境

中国开展协商民主已经有较长的历史,民主协商制度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乡村地域广和乡村人口多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现在正逐渐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要求。因此,开展乡村协商民主便成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河南邓州的“四议两公开”、广东梅州的蕉岭模式、吉林辉南的“民主议事制度”等都很有代表性。这些乡村民主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强的政治诉求和基层政府大胆推动乡村民主创新的成果,其本质上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但是,即便是这些比较成功的乡村协商民主形式,也普遍面临着协商讨论的公共平台不完备、协商主体缺失和现实开展过程中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由此,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借助具有开放、平等、自由和包容等特性的移动互联网APP平台开展乡村协商民主,就有可能克服当前在乡村协商民主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诸多困境,进而使乡村协商民主可以更好的在中国广大农村有效开展。

(一)协商主体缺失严重

在社会转型期,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下流入城市,有的地方甚至成了空壳村。这种社会流动的主体既是家庭主事者的流动,也是乡村建设主体的流失。直接结果就是乡村各种建设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缺失,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加了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难度。在村庄青壮年劳动力“不在村”的情况下,开展乡村协商民主显然形式大于实质。直接导致了决策严重缺乏民意基础,公平公正难以确保,科学性、合法性有待商榷,进一步造成村民质疑乡村基层组织或政府公信力,甚至激化村庄干群矛盾和利益群体之间的斗争,酿成农村政治不稳定,成为社会风险的主要来源。

(二)协商民主具体制度不完备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各地在农村协商民主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基本没有完备的制度和规定,制度化程度也很低,随意性较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制度规定和制度保障的欠缺使得乡村对于协商问题的类型、参与人数、相关程序和村委会处理方式都没有明确规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协商解决本村公共事务,往往受少数人影响较多,违背了协商民主的平等性原则[3]。同时,协商民主具体制度的不完备,也容易使得乡村协商民主在运行中缺乏外在的监督和内在的问责制度,最终使得乡村协商民主协商决策的质量和民主化程度难以得到保证。

(三)协商民主开展成本高

在农村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成本普遍较高,给大多数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这些不发达地区)村民和乡所在地政府带来较重经济负担。例如,浙江温岭一次民主恳谈会所需的会务费(包括场地、会务用品、服务等)就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因此,农村的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阶段乡村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决定着乡村协商民主的进程和质量,影响着乡村协商民主的广度和深度[4]。

二、乡村协商民主的APP程序模块设计

面临乡村建设主体缺失的背景和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协商民主”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求。在广泛调研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尚没有发现专门用于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APP应用程序。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应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设计一个可行的、规范的APP模块方案。协商民主主张公民以开放的方式,通过公开、理性的讨论和说理,从而形成一致认同的结论,其内在包含了“平等”、“包容”和“理性”等核心价值诉求[5]。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要求来进行模块设计。这里值得说明的是,APP平台开发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是技术神秘,也不构成对民众的技术控制,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手机上的微信就是该项技术的具体呈现。因此,乡村协商民主的APP只是一个平台,可以由国家公共财政投入作为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提供,实际操作简明易学。本文在这儿不是提供APP平台,而是提供在APP平台上开展协商民主的板块、功能和程序的设计思路。

1.一级模块设计包括议题公告、协商民主APP使用说明。由于APP的使用者主要是广大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虽然智能手机程序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但基于简洁明了、操作方便的考虑,本文将议题公告、协商民主APP使用说明设计在一级模块下,以便直观使用。

2.针对一级模块议题公告中的每个议题设立二级模块。二级模块主要包括信息平台、议题审议和大众讨论三个部分。信息平台主要用于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国家政策、出台的文件、议题产生背景及缘由,以便议题参与者可以获取更多信息来源。议题审议模块主要是用来提供一个供所有符合条件的协商民主参与者进行观点发表、讨论、协商和偏好转换的独立空间,该模块对参与的时间、参与人员条件和议题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和讨论要求下,对议题进行有秩序协商审议。在该模块,我们要本着符合集体利益、有理、合法、和谐的要求开展审议,强调公共协商和理性协商,并设议题审议主持人负责对讨论内容进行回应,同时维持讨论秩序,以期达到协商与偏好转换的目的,最终形成一个最大程度的满足大多数人意愿的决议。而大众讨论模块,属于开放空间,主要起到对议题审议模块的辅助作用,该模块允许任何热心参与我们协商议题的人士参加,同时还要主动邀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在该模块下开展讨论,本着合理、合法、理性讨论的原则为议题审议模块下的参与者提供一些有意的帮助,此外对于协商的过程可以在这“直播”,结果则可以在此处公示,方便大家监督和讨论。该大众讨论区设立后台监督人员一名,主要用于维持秩序,防止有人故意破坏讨论。

3.作为一款移动互联网APP产品,由于涉及个人隐私以及协商讨论的公平性,所以要确保一人一号。同时,账户登录可采用身份证号码+手机验证+本人到各级政府现场认证的方式,确保参与的安全、公平,杜绝虚假账号的出现,保障每一位参与移动互联网协商民主的人员的个人权利。

三、推行乡村协商民主APP的价值与限度

1.推行乡村协商民主APP的价值。一是扩展了公共讨论的空间。提出应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就是为了解决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和活动空间的分散所造成的协商主体缺失的问题。使用移动互联网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可以创新性的发展一个虚拟化的全新空间,极大拓展协商民主的空间,能够破解乡村协商主体缺失这一困扰乡村协商民主发展的难题,村民无论外出与否,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本村协商民主,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保障了村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二是提高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全新的协商民主APP的推广使用,能够激发民众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热情,培养村民基本的政治参与素质,打破特殊利益群体或少数精英阶层对公共决策和社会政治事务的垄断,提高民意在公共决策和社会政治事务中的分量[6]。随着村民参政议政次数的增加,政治参与素质将会得到显著提高,可为我国乡村政治发展和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协商民主环境。通过使用APP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展协商民主,将有效提升协商民主的透明度,可以让更多人参与、监督公共协商和公共决策的全过程,防止“暗箱操作”。此外,这种公开的、多元化的协商民主新模式将在传统民主模式基础上,开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商民主的新模式,并为我国农村甚至全社会民主政治新模式提供可靠的实践来源。

2.推行乡村协商民主APP的限度。一是APP开发及维护费用。作为一款APP程序的开发虽然现在其所需要的开发、维护费用已不再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来说依然无法承担,需要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投资支持。二是APP运行的安全性问题。作为涉及农村居民个人信息的一个载体,APP运行的安全性也是对这一开展方式的考验,因此就要求我们的安全性必须十分可靠。既要保证APP使用的开放、公开,又要做好包括防止信息泄露、病毒入侵等方面的防护,难度较大。三是APP运用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信息沟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发布了题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数字鸿沟”是一条信息鸿沟,存在于拥有信息时代工具的人与尚未拥有该工具的人之间。由此可见,“数字鸿沟”是全球数字化进程中源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占有和应用程度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强弱所导致的信息落差、知识分离和两极分化现象,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7]。我们虽然已经极大程度的简化应用的使用难度,但不可否认一些年长的和文化程度极低的人员,在面对智能手机APP时,无论再怎么简单易懂他们依然是无法接受和使用的,那这些人的基本权利又该如何保证?四是APP协商主持人的选择也是一个难题。现场会议上可以由领导或者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而网络平台是虚拟的,对于主持人职务高低及年龄大小的要求不再突出,将更在乎主持人的能力,所以如何培养和选出一个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主持人也是运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四、应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

运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对于发展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牵头进行协调、策划和实施。

首先,可以先在少数地区对这种新的协商民主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设计更加完善的APP在全国推广;其次,将协商民主APP作为一项公共产品进行供给,采用惠农补贴资金的形式对上网流量费用进行补贴,既能激发村民参与基层协商民主的积极性,又可能减轻村民的参与成本;最后,将应用APP开展乡村协商民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城市的社区、街道等进行推广,既可以培养全体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和素质,又可以为国家今后开展全面现代民主政治打下坚实基础。

[1]陈家刚,2008.协商民主研究在东西方的兴起与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7).

[2]毛里西奥·帕瑟琳·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M].王英津,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卢亮亮,杨俊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规范性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4):15-18.

[4]张国献,李玉华,2014.乡村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J].中州学刊(3):16-20.

[5]陈怀平,林静静,2014.互联网传播平台在协商民主中的价值契合与路径优化[J].学习与实践(3):65-71.

[6]伍俊斌,2015.网络协商民主的契合、限度与路径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3):130-140.

[7]伍俊斌,2015.论网络协商民主的限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36(2):7-11.

(责任编辑:D 校对:T)

C912.82

A

1004-2768(2017)02-0102-03

2016-11-16

2016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乡村协商民主实践及其制度化研究”(2016Z03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2014RWZX06-3);博士科研启动费基金(Z111021302)

张庚亮(1989-),男,甘肃武威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谨(1969-),女,陕西富平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谨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议题协商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2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24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机电信息(2015年8期)2015-02-27 15:55:30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