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
(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
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孙芳
(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
资源型地区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迈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资源型地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在资源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事关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的福祉。文章选择全国首个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山西省国有企业进行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存在的障碍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建议,对全国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资源型地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在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大、覆盖广、地位重要,其发展如何事关资源型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的福祉。国有企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维困境”。如何全面有效分析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探索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成为当前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所在。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成为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山西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是全国资源型地区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突出的、典型的、集中的反映和体现,山西省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开创性探索。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在撑起中国能源大厦的同时,煤炭也给山西带来了困顿与困惑。由于全省经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经济增长随煤炭价格变化而剧烈波动。“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使山西经济处于历史上最困难时期。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开创山西转型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建设新局面,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省属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山西全省经济转型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直以来,山西省国有企业转型处在“市场好无暇调整、市场差无力调整的怪圈”。目前,面对山西少有的经济困难期,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期,山西省国有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市场倒逼机制,坚定不移走转型之路,发挥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作用,从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走出一条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实现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在转型中浴火重生,焕发新的活力。本文通过了解和详析山西省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变化。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逐渐走强。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未来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我国经济进入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必须看到,传统粗放发展方式将受到更多限制,资源型产品需求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既带来发展机遇,也提出严峻挑战,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可持续的关键阶段。
(二)转型发展是山西省今后时期的主旋律
山西省从2010年底启动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来,在调结构、促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山西以煤为主的产业增长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激增。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牵引经济转型升级,站在时代高度开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新局面,推动转型升级中走出山西路径的重要指示。山西经济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拐点,这个历史拐点正是山西发展动力深度转换、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坚定推进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
(三)山西国有企业面临市场倒逼
长期以来,山西省国有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五种典型“顽疾”:资产负债率高、股权高度集中;企业治理不规范、机构臃肿、负担沉重;布局不合理、专业化不强;行政色彩突出;政策依赖和资源依赖严重、缺乏发展活力等问题。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部分行业持续亏损,国有企业债高行缓,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牵引力”,山西国企改革刻不容缓。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发挥其在山西转型发展和稳定增长促改革中的主力作用十分重要和迫切。
山西省转型升级已经深入人心,通过政府和企业的不懈努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国有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转型发展意识,没有转型升级动力
一直以来,由于资源依赖,国有企业转型处在“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多年想改”、“进展不快”,是国企转型升级的“隐痛”。很多企业只把转型升级停留在口号上、总结中,没有真正树立转型发展意识,没有把转型升级上升到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没有足够重视、充分研究,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更没有实质性的推进举措。
(二)缺乏转型发展布局,没有转型升级方向
一是有的企业有规划、没战略,甚至连规划都没有,只有计划。有竞争战略、没有发展战略、更没有长期战略思维。二是有的企业只有规模增长思维,没有价值增长思维,项目投资片面追求投资规模,经济发展追求做大、做快,忽略做强、做好。三是有的企业没有认真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把混乱化等同于多元化,盲目跟风投资,只要国家或省里有优惠扶持政策就上马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分析,导致转型项目先天畸形,质量差,效益低。
(三)缺乏转型发展资金,没有转型升级基础
资金问题成为国有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转型发展的最大难题。在经济下行影响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效益急剧下滑现象,企业转型升级可用资金匮乏;另一方面企业在融资方面出现了利息高、贷款条件苛刻等困难局面。企业促进转型升级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很多转型思路和转型项目难以落地。
(四)缺乏转型创新技术,没有转型升级路径
在这一轮市场竞争过程中,技术落后、缺乏创新、动力不足的企业必然成为被淘汰的对象,技术瓶颈仍是制约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因此引进先进的技术,解决技术瓶颈,已成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五)缺乏转型创新人才,没有转型升级支撑
国有企业想要创新技术和转型升级,却发现全面性的技术人才匮乏,缺少系统化专业培训和考核,人才培养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制约了企业向前发展的进度,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本文认为山西国企必须通过改革转制与创新转型的“双轮驱动”,全面提高企业活力和整体竞争力。针对前述五种资源型地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对症下药,逐个解决。
(一)解放思想开创国有企业转型新局面
企业最彻底、最本质的改变就是从思维层面开始。运用新的思维逻辑重构企业的思维体系,让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更新的角度,重新确定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和资源整合方式,从而指引企业的转型升级。在面对山西少有的经济困难期,要转型升级、浴火重生,首要做的是“换脑”,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山西省国有企业要不断解放思想,扩大视野,深化创新意识,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强化责任意识、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市场导向思维和开放合作思维。加快从资源依赖思维向市场导向思维转变,从“人情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从粗放经营思维向集约高效思维转变,从传统商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从抓增量思维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思维转变,从人力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规模增长向价值增长转变、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变等等。转变的过程是会有痛感的,在已然开始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中,国有企业必须先做好思想观念转变的工作,冲破既得利益和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并且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付诸行动,国有企业才会在这一轮改革攻坚战中浴火重生。
(二)深化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转型软环境
山西省国有企业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以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核心主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有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要深入分析面临的外部内部形势,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谋划好企业改革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推动改革。一是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目标任务,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要紧紧抓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重点,进一步理顺体制激活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三是要千方百计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四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五是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更好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三)抢抓机遇加快国有企业转型上台阶
山西省国有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才能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彻底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从煤以外寻找战略支撑点,多做新动能新产业的文章。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发展动能向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形态向园区化循环化发展、经济增长向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运用大数据分析研究产业发展方向,挖掘市场需求这个最稀缺的资源。从山西省巨量外流需求中寻找发力点,外引内联谋划转型项目。树立全球视野,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再造新优势。二是牢牢把握“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开放机遇,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依托“转型综改示范区”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企业成本和环境代价最优化。山西省国有企业要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业态,力争获取更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创新驱动引领国有企业转型大发展
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等新提法新做法使得创新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发展已经由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上升到创新驱动时期,包括观念、技术、机制、文化的创新等等,创新从整个国家的层面拔得很高,谁更有创新力,谁就更有竞争力。所以,山西省国有企业更要准确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趋势和产业变革新机遇,适应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通过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创新条件,更加规范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尤其做好三大创新。一要做好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政策和科技创新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国际合作,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二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把握颠覆性创新、平台型模式、企业跨界、智能制造、互联网思维和轻资产化等商业发展趋势,以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为目标,统筹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工作,加快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三要提高煤炭技术创新。密切跟踪世界煤炭科技发展前沿,深入研究我国煤炭技术需求,探索我国煤炭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开展前瞻性、示范性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突破制约煤炭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产业化示范,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科技与煤炭发展的深度融合,持续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人才计划支撑国有企业转型大布局
山西省国有企业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形成“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政策,从企业发展、战略思路、规章制度等各方面切实加强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引进。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扎实推进,为国有经济率先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一是国有企业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时代精英。二是坚持引资、引技和引智并举,把企业发展纳入国际国内市场大循环。三是国有企业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面向国内外招聘高级管理人才,使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埋下一棵棵长青之藤。总之,坚定人才战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资金保障、提升企业文化,多力并举使得国有企业形成“人才洼地”、“技能高地”,引领山西国有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发展。
总之,山西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要抓住机遇,找准方向,扎实推进,只争朝夕。通过改革转制与创新转型的“双轮驱动”,全面提高企业活力和整体竞争力,努力成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力争实现自身发展与促进区域发展的“双赢”。
[1]毛蕴诗,吴瑶.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修订)[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克.转型升级中国企业怎么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3]林汉川,蓝庆新,韩晶,等.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若干问题调研报告[R].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4]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沈世顺,王常华,等.经济转型中的结构调整[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D 校对:L)
F276.1
A
1004-2768(2017)02-0072-04
2016-12-21
孙芳(1977-),女,山西人,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国企改革、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