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职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探究

2017-04-01 20:56梁彩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梁彩霞

【摘 要】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来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对供给侧提供人才支持的主体——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根据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一些主张。

【关键词】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校企合作

一、我国高职教育实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人才培养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而解决矛盾的钥匙就是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的社会接轨度。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根本的宗旨就是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首当其冲的就是职业教育。

近些年来,“用工荒”遭遇“求职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就业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再创新高,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又是用工荒。据有关资料显示,2016年北京用工缺口达到52%,上海用工缺口为44%,广东用工缺口为46%。而缺口的形成主要是技术人才匮乏。由此也可看以出,如何进一步扩充职业教育发展资源,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教育深化改革最为急迫的任务。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要素的创新、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去除供给约束,释放潜力、增强活力。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来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而作为对供给侧提供人才支撑的主体——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根据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中高端技术性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绝大部分校企合作都停留于形式,由于教学环节与企业没有融为一体,因此育出的学生一般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低,失业率高的尴尬局面。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生产”人才的社会大企业,如何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支援我们国家经济的供给侧改革,首先自身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将市场和企业引入课堂,在企业设立教学环境,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基础,培育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支持祖国的经济发展。

二、我国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建议

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必须把重点放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教育的DNA。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把“核心素养”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指针。事实上,我国之所以出现“用工荒”遭遇“求职难”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普遍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生活的关键性能力和品质。在求职时,很多毕业生要么就是嫌待遇低,不愿做,要么就是不能吃苦耐劳,做不来,有的甚至还不想做蓝领,只想做白领,就业观和价值观存在严重偏差。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能力。关于这点,本文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1.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毕业生。为此,专业建设必须大幅改革,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行业和岗位需求、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结合职业教育规律,与相关企业共同设计专业建设方案,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课程设置等。通过校企合作、融合、工学结合、学徒制等多种培养模式,让企业等相关部门参与到专业设置中来,确保设置的专业合理有用,培养的人才可以真正满足社会急需。同时,还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适当调整和增设专业课程,以保证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企业需要。

2.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在设置了专业以后,应进行深入广泛的专业调研,分析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活动项目。在了解专业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应该开设的课程。高职专业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的,其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实践教学要体现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凸显实用性。课程体系应能覆盖主要的专业岗位群,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引进和培养综合性高职教育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大力引进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聘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真正的实际工作,以便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市场岗位的最新需求,提高自身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把社会和企业的最新技术和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使学生增强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

4.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学生真正的职业能力,通常是在临战状态下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也只有在实战中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企业的真实岗位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解决该岗位的实际工作问题,同时按企业要求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及荣誉感。同时,教师还要帮助他们养成智慧,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体会自己与企业以及社会的关系,深刻理解学习知识对其以后工作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借此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让他们体验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职场规则、企业文化与制度等,对企业生产和劳动阶层的认识会更深刻、更直观;让学生学习工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诚信经营、客户至上的工作理念,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价值取向。这有利于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养成,使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方面都得到培养和提升,跟市场需求拉近距离。

5.负责毕业生的“终身”维护与发展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对于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帮助他们就业的义务和责任,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后续的学习服务。就像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没有市场需要,产品就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学生不能正常就业,学校可以帮他们分析原因,改善状况,如果学生愿意,学校还可以继续提供教育服务(免费),一直持续到学生就业或者学生自己不愿意再在学校学习。同时,就业后的学生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学校老师也应该伸出援助的手,帮他们一起解决。当然,这个问题需要靠学校和老师的职业道德来完成,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希望能受到大家关注。

高职院校肩负着国家供给侧改革所需要的人才培养重任,只有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才能更好地支持国家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优化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缕美丽的曙光。

参考文献:

[1]刘洪一.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光明微教育,2016-01-21.

[2]陈志文.大学生就业难与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国青年报,2016-03-22.

[3]陈春琳,薛勇.均衡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制度供给[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

[4]厲以宁.调整供给侧,国有企业改革要跟上[J].中国经济周刊,2015(50)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