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绿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新变化。新形势下,各类用人主体的人才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层次化,人才领域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更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人才评定标准的市场化。以往政府部门主导的人才认定标准,已不能全面充分地反映企业、学研机构、文化艺术团体等不同用人主体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不利于我国人才队伍的合理发展,也不利于缓解结构性的就业压力。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打破以往政策限制,使人才认定标准更加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发展的引导作用。
人才认定标准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人才理念和人才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认定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
二是从市场机制下社会分工的细化出发,区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用人主体的人才需求,推动人才认定标准的多维立体化,真正实现“行行出状元”。
三是给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灵活确定企业所需人才认定的标准。
四是逐步打破体制、身份、地域等外在条件的限制,促进人才认定标准的公平性。
需要指出的是,人才认定标准的市场化与国际化应当同时推进。我们的人才认定标准应具有国际可比性,便于在国际人才市场上形成共识;同时具有开放性,便于持续动态地拓展和调整;应强调国际竞争力,重视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认定标准的市场化,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释放出人才领域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积极信号,真正让市场来决定人才的价值与配置,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人才竞争优势。▲
(作者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