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露雯,蒋 超,王鸿宇
(1.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激励方式研究
欧露雯1,蒋 超2,王鸿宇2
(1.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职业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我国未来劳动者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课堂又是有组织地、系统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育工作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调动和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课堂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因此,就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激励方式进行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意义。
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激励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完善、科学技术在各领域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使中职生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网上色情暴力以及其他不良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再加上青春期的他们缺少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是非善恶辨别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以及法制纪律意识淡薄,等等。所以中职生极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和错误行为的影响,这在无形之中给教育工作者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不少难度和挑战。课堂是有组织地、系统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育工作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调动和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课堂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新时期作为职业中学的教师除了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还应调动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对教育工作的无形影响和束缚,同时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地运用激励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激励取之于激发与鼓励,是指凭借各种可以满足内部需要的外部刺激,使人们获得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能动性。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学习动机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内部需要或者可以满足内部需要外部激励。内部需要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和根本前提,因此,必要的外部激励是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催化剂和助推器。研究表明,“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到5倍”[1]。在本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其向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健康成长的一种心理干预方式。从激励范围方面进行区分,激励可以分为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从激励形式方面进行区分,激励可以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2]。正激励主要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刺激学生重复和增强该行为。正激励可以分为言语表扬式、实物给予式和情感交流式等;负激励主要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错误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使学生改变不良思想和终止错误行为,可以警戒课堂其他学生,间接引导其他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可以被教师利用的思想政治激励方式不胜枚举。笔者在此处仅仅列出以下几种主要的激励方式,主要有:(1)情感激励,即教育工作者通过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来调动学习热情。例如,课堂上教师传达的笑容、善意的目光或者点头等反馈。(2)奖惩激励,即通过奖赏或者处罚来激励学生。(3)榜样激励,即教育者通过宣传优秀学生、成功人士或者名人传记来激励学生。(4)目标激励或者理想激励,即教育工作者通过给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学习目标和班级目标等来激励学生向目标或者理想努力和前行。(5)参与激励,即教育工作者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建设、课堂讨论、回答提问等形式来激励学生。当然,以上对于激励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其中有些激励方式之间相互交叉、内容重叠。
由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历史的或者现实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职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激励方式在课堂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挥。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在激励方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做出以下三方面的归纳和总结。
2.1 激励方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激励方式较为固定和单一,而且缺乏创新性。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激励方式几乎都是固定不变的,单一且固定的激励方式在课堂上反反复复被使用,这是目前在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都缺乏创新意识,每天循规守旧,仍然延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励模式,因此缺乏新颖性和有效性。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是言语表扬式激励。言语表扬式激励指教育工作者通过言语对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言语上的赞美和鼓励,以此鼓励被赞美和表扬的学生向教育工作者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和努力。虽然在教学初期使用言语表扬式激励的确会对一些学生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正强化作用,但是多次使用同一种课堂激励方式,难免会使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中职生逐渐失去兴趣和对言语表扬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且还会使学生认为老师的赞美和表扬只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因此,言语表扬式激励方式在漫长的思想和品德教育中必然会失去其应有的效用也就不足为奇,与此同时也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枯燥、单调和乏味的心理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使用一种且固定的激励方式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教学效果。
2.2 激励方式缺乏时效性
青春期是中职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激励可以使其加速内化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并将内化后的知识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多数情况下老师们急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工作量,只是一味地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而不考虑学生的课堂吸收能力和情感需要,缺乏及时有效的课堂激励。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这一问题在职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轻视职业中学,重视普通高中的社会偏见,认为职业中学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就业技术和技能、掌握谋生手段。至于在文化课方面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普遍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对文化课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在学生最需要激励的时候而没有得到适当的激励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和不满的情绪,更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逃课或者成绩下降的现象。及时、适度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在学生胆怯的时候获得自信,在失败的时候重拾信心,在青春的十字路口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掌握和利用必然性,同时也要捕捉有利的偶然性,提防不利的偶然性”[3]。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抓住时机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为中职生的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激励方式缺乏针对性
从前文我们已经知道目前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激励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单一且固定的激励方式在课堂上反复被使用。这样必然会致使课堂激励没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人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性格特征的人。每位学生所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各不相同。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地使用单一且固定的课堂激励方式。与此同时,没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势必会影响到客观公正的实现。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特立独行、求胜心较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并竭力使自己与其他同学不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千篇一律,学生可能感到自己的努力付出与良好表现没有现实意义,产生失落感和觉得不公平,长此以往,学生对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激励方式将失去兴趣与期待,思想政治课堂的激励随之失去鼓励效用。
中职生是国家建设的支柱和依靠。一定程度上,中职生的素质决定着我国未来劳动者的素质。职业教育以培养大批合格的专门化社会劳动者服务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青年时期是中职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知道在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激励方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运用激励方式应树立激励意识
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和教师在思想上没有树立激励意识,对激励方式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和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堂激励方式的作用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明白课堂激励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活跃课堂氛围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等。多数职业中学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化的培训,在教学中使用课堂激励方式也只是完全凭经验、感觉和心情。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安排老师们增强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职业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对激励方式在德育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
3.2 运用激励方式应多样且适度
单一且固定的课堂激励方式反复被使用必然导致激励方式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在课堂中采用多样的激励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榜样激励方式,现在大多数的中职生喜欢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希望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在课堂上讲一些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激励。同时也可以用学校中优秀的学生或者娱乐、体育明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情感激励方式,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与灌输内容的僵硬过程,而且还是情感交流的沟通过程。课堂上教师可以给表现良好的学生以微笑、注视或者点头等非言语的情感反馈。在此需要强调,教师的目光不仅可以传递和表达喜悦和赞美也可以传递警告和不悦,因此教师在运用目光进行激励时应注意目光的感情色彩;教师可以使用奖惩激励方式,如奖励学生小礼品、奖学金、奖章或者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写一些激励性的文字等。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重,多数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写“优”或者“良”。除此以外激励的情景对课堂激励的效用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奖励的情景方面,教师可以在班会上当众表扬、在其他教师面前表扬或者在家长面前表扬;多数情况下,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美后,渴望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也可以使用目标激励方式,给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学习目标或者班级目标等来激励学生向目标或者理想努力和前行。使用目标激励方式时,教师提出的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若高则伤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然低则无教学意义。“教师提出的目标应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4]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学生的需求各不相同,仅仅使用一种激励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综合使用多种激励方式,使多种激励方式形成合力,产生“1+1>2”的综合效果。激励方式对于思想政治教学有着多种积极作用,但并不是在课堂上使用越多越好,过量或者少量都将无法正常发挥激励方式的积极教学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在课堂上应适度使用激励方式。
3.3 运用激励方式应有针对性且公平公正
中职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需求也各不相同。教育工作者应该据此实施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因人施教、应需施教。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关注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处之,致使课堂教学收效甚微,使学生上课听讲效率低下,乃至在课堂上睡觉、吃零食、说闲话、玩手机,甚至出现逃课的情形。久而久之,学生厌课厌学情绪便会激增。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性别、性格、需要对学生运用不同的课堂激励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课堂激励方式,做到实事求是。在运用激励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初期,教师们会发现某些时候课堂激励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此时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以便充分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课堂激励方式进行教学时应做到公平公正。教师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课堂激励方式时,切不可因学生不同、需要不同、性格不同而不同“对待”、处事不公正。教师不能总是提问、表扬学习成绩较好的或者自己喜欢的学生,对成绩差的或者不喜欢的学生置之不理。这样将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失落感和觉得不公平,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会变得僵化,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激励方式将失去兴趣与期待,课堂激励将随之失去应有的教育效用。在运用奖惩激励时,具体的奖励或者处罚的办法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讨论,讨论后的奖惩办法更具有说服力和激励效力。同时,在具体实施奖惩办法的过程中,奖励或者处罚不能保持不变,应该随着奖惩的次数的变化,奖惩的强度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
“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其他一切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方向。”[5]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大变革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如何才能富有成效地促进中职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职业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堂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对于职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以及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
[1]易法建.心理医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锦孝.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3.
[3]吕学芳.“偶然性”新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范畴的深层读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7-30.
[4]戎海健.关注“最近发展区”构建高效政治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4(28):83.
[5]赵子林,陈丽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新探[J].天府新论,2007(4):12-14.
责任编辑李 燕
G652
A
1674-5787(2017)03-0117-04
10.13887/j.cnki.jccee.2017(3).30
2017-03-24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人的二重性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研究”(项目编号:SWU17095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欧露雯(1992—),女,福建三明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蒋超(1991—),男,四川宜宾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王鸿宇(1991—),男,内蒙古化德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