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有效沟通

2017-03-28 20:23刘水用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

刘水用

【摘 要】课堂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教了什么,更取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课堂上的有效沟通,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沟通更为有效是值得教师去探索的课题。本文从课堂实践之例进行深入分析有效沟通的方法之一——分享式交流。

【关键词】有效沟通;讲问沟通;分享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15-03

一、阅读教学沟通法的有效

师生双方对课文进行了阅读,都有了自己的体验,还只是具备有效教学的条件。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还要讲究沟通的方式、方法。串讲串问的方式可以肯定是低效的,所谓串讲,是教师逐句逐段地将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解给学生听,构成朗读与讲解相结合或自问自答逐渐推移的教学;而串问是指教师把要教学的内容,把要教给学生的结论用问题的方式提出来,通过学生的回答来组织教学进程。这两种教学沟通方式一再受到批评,但却依旧构成课堂教学的主流,为何呢?因为,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最省力、省时,只需拿着教案就能教。其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从教师到学生,虽然也有学生的回答,但这种回答完全受制于教师,如果教师停止教学,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学习进程也就停止。另外,当前有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运用学习都因教师没有充分理解其实质,而在课堂上扮演了低效的沟通方式。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个课例:

27. 乌塔

一、课前铺垫

1. 谈话引导

同学们,老师在上两周给你们介绍过《中国歷史》,里面有着很多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之后呢,我们学习的第五单元,详细地了解了中国很多的名胜古迹,大家还看到了颐和园的图片,对吧?这些古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实在太有趣了。 我们班同学都知道老师特别喜欢旅游,对吧?因为那种旅游的感觉真是太惬意了,不仅如此,而且还带来很多照片看。可老师没有去过国外,老师听说欧洲诸国有很多很美的景色呢!真是令人向往啊!对了,同学们,前两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关于欧洲国家的资料。相信大家都搜集得差不多了吧!有哪位同学给我介绍一下,我们看看欧洲哪个国家最漂亮?

2. 了解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A.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学生介绍欧洲诸国的风土人情、著名景区等

B. 师总结,重点简介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课件:欧洲地图、各国概况)

C. 怎么样?同学们,这些国家的风景真是太诱人了,老师好想去游览啊!你们想不想去?哎呀,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有空带我去呢?(生:老师你是大人,怎么还让爸爸妈妈带啊?)

D. 哦,老师是大人,不需要长辈陪同,而且一个人游历也别有一番风味。那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一样一个人出去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有多少同学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

3. 小辩论赛引入新课

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请举手。

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请举手。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顺便开个小辩论比赛吧。看看哪种玩法更好呢?请给出你的理由吧!

反方:“和长辈出去,不会迷路,小孩子一个人出去玩会迷路的,而且还会遇到坏人。”

正方:“我们可以带着地图出门,还可以问警察叔叔。”(生自由争辩)

比赛不分上下,大家来看德国小姑娘乌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乌塔》。学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对乌塔的这种行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呢?(如此长的铺垫才导入新课,让学生何堪?!)

二、初读课文

1. 生读后感交流:“乌塔真聪明!”

“乌塔真棒!”

“乌塔胆子真大!”

2. 师引导: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生:一个人去的)是啊!乌塔胆子真是够大的,但是乌塔是不是真的胆子大到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地出去冒险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准备)

3. 生小组讨论“乌塔准备的事项”,找到后,读一读,指名回答。

4. 师整理。

板书:

作好游览的日程和路线安排 自理能力强

独自一人游欧洲 查当地的警察局电话号码 经验丰富

(胆大心细) 用三年的时间看书搜集资料、打工赚旅游费用 好学独立

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报平安 心细

三、分析课文,看出问题,教师概括

1. 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 生谈感受:“老师,我觉得好像在说我似的。”

“老师,我们就没有乌塔那么优秀,我们要向乌塔学习!”

“老师,我们也要一个人出去体会体会。”

四、课堂延伸

1. 老师这里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和其他国家孩子之间的差距在哪?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2.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习惯,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向日本孩子学习,成为祖国的骄傲!

3. 作业: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了,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也可以写写你想对乌塔说的话,或是对日本小朋友说的话!也可以写写想对中国小朋友说的话!

本课既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又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老师教学设计的一小段:

快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2)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凌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3)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4)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5)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6)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1)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 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1)我们应该学习乌塔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們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一个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3)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这个小片段与上述教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来自两位老师,可是问的方式、提出的问题是何等相似!足以说明我们阅读教学沟通之弊。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材编者选文的意图: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①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②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为什么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认识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后,就一定要向她学习,学习她的那些特征呢?而且这些特征里有许多还是性格特点,这性格是那么容易学的吗?我们教师发出让学生沟通的指令是“向……学习”是“像她……一样”。阅读为何就不可以换一个角度?可以是“了解、认识、欣赏、审美”,如编者选此文的目的一样。

二、有效课堂是沟通分享的课堂

有效的教学应是师生双方在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教师有备课而学生没有预习,任凭教师讲什么,学生只有识记与应答。教学是一种两个知识营阵的对垒,确切地说,是一个教师营阵对多个学生营阵,两个营阵在开诚布公的交锋中互相知盈明缺、取长补短,各自进行内部的积极的建构,而完成一种教与学的过程。而课堂上多个营阵的交锋应当是有趣的、相互吸引的、充满魅力的,正如建构理论所说——以学生学习方式和效果的切实改进为旨趣,教师的职责全在于内化地承接、领悟与传递“指导”蕴涵的精神,其外部行为方式和状态的变化是完全自觉的,而非迫于规约的压力,是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这种旨趣与魅力无疑是思想、能力、艺术的分享。每个学生都选取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预习,把自己认识到的最精彩、最独特的见解呈现出来,给同伴强有力的冲击,一方面说者有自豪感,另一方面听者有诧异感,而同学之间能力相差不很远,在分享中就可以构成学习内部的连续同化——自主调节(内部完成)连续用已知吸收未知,强化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教师在听中又可以找到自己与学生分享的具体方式,因为教师阅历丰富,加上手上的资料也多,时间又比学生充裕,必然要比学生站得更高、学得更好,故有思想更成熟的魅力。当教师娓娓动听地分享自己的学习艺术时,对学生就有诱惑力,也就改变了那种问答式教学的枯燥。如果一个儿童没有认识到学习某种东西的必要,那么这个儿童就会要么根本不学习它,要么仅仅采取暂时的和不起作用的方式学习它。因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距可能较大,学生就可能在同化的同时进行顺应性建构,学习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挑战自己、挑战他人的情节,这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分享就是让自己的思想与他人交锋,既有聆听的刺激,又有表达的惬意,所以课堂分享是师生沟通的良好途径,也是极好的教学方法,如《论语·公冶长》中的“颜渊季路侍”,就是最好的分享教学示范。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0.

[2] (美)布朗.学会提问[M].第8版.吴礼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

(组稿:黄瑞夷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有效沟通在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酒店内部的有效沟通
加强师生有效沟通, 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不良师生关系研究与对策
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