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莉
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促成了跨境电商产业在全球兴起,跨境电商产业成了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加快培养跨境电商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对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利于高职院校面向跨境电商岗位对学生进行知识侧重和技能强化训练,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精准。
关键词:跨境电商产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良好。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贸易主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贸易额是4.2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17.3%。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有近6000家,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有20多万家。商务部预测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将达8万亿元,复合增速26%,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加快培养跨境电商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兼具外贸知识、电子商务和外语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极其短缺。
一、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匮乏
随着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崛起,我国3000多万家传统外贸企业已有一半以上尝试向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在这个转型大潮中,能胜任跨境电商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巨大。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实现过程为:生产或者制造企业在跨境电商企业的平台上发布产品或者服务信息,用户(企业或者个人)浏览、选购再下单完成支付,生产或者制造企业将产品交付物流企业进行投递,经过出口国或者进口国海关通关商检后,送达用户。跨境电商产业链上的主要参与群体包括生产商(制造商)、跨境电商企业、支付企业、物流商、第三方服务商(包括品牌运营、IT、营销、物流整合等)。
从产业链的实现过程和主要参与群体分析,跨境电商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单一型岗位需求和复合型岗位需求。单一型岗位需求包括客户专员、网站平台搭建专员、市场策划专员等;复合型岗位需求包括跨境支付、跨境销售(英语及其他小语种)、国际物流管理、跨国供应链管理等。同时兼具贸易专业知识、外语技能、经济管理知识和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最受跨境电商企业欢迎,也是市场最缺乏的。
复合型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缺乏的原因在于目前人才培养的三种主要模式均侧重于各自专业技能:一种是由计算机及信息类专业开办的软件开发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开发和系统维护能力;第二种是由经济管理类专业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在跨境电商中的营销策划、销售管理能力;第三种是商务英语及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侧重于国际贸易的人才,把跨境电商作为传统外贸的新转型和新应用领域。
三种模式都忽略了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流性、复合性以及跨境电商产业的创新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按专业分别进行培养,学生只能从事单一型岗位,导致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缺乏。其次,多数高校没有足够重视跨境电商平台交流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最后,作为新事物与新趋势,跨境电商产业链对从业人员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学生综合创业素质要求还没有达到统一标准,无法满足行业实际需求。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分析
目前教育部直属的本科院校无法根据跨境电商行业的细分和岗位的变化要求及时培养人才,难以承担跨境电商人才输送工作。跨境电商企业不能从现有高校毕业生中直接选到有用人才,往往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后再录用,成本高,周期长。人才的聚集和成长只有依靠企业本身的招聘、培养和开拓。
而高职院校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取决于社会及行业需要,同时高职院校具备大量弹性和可塑性强的生源,更适合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普适性教育,与本科院校的教育区别性不大,强调学科体系的全面覆盖。为了保证课程知识體系的全面性,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少,学生的实践技能很难达到企业需求,很多院校的学生仅仅在某个学期安排几周的实习实训。高职教育同时存在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相关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少,实践教学不够系统和规范,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等问题。这些专业的学生要适应跨境电商行业的用人要求,除了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的纸质教材,更多的内容蕴含在实践操作的练习中。针对跨境电商产业链所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应结合行业实际情况,从实践学时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平衡等方面,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技术类型、素质要求和岗位定位创新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强调面向岗位的知识侧重和技能强化,确保人才培养的精准服务定位。
三、高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与企业联合开发基于标准化的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实践技能测试平台
目前跨境电商行业内部没有规范的用人标准,企业的考核标准和选人标准,没有形成行业化或市场化的细则。教育部门对已经在实施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的院校还没有规范的学科分类和教学规划。高职院校也没有指导性、纲领性、标准化的用于教学实施的内容。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专业与跨境电商企业联合开发基于标准化的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实践技能测试平台来解决。职业能力指标是定位于一个就业工作岗位,具体到这个工作岗位中的细节或者标准,由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该岗位所需的具体能力要求。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指标的分析来源于校企共建的实践技能测试平台。通过使用云技术,企业和学校共建共享平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将该岗位综合性的、特性化的和差异化的职业能力指标提供给学校,由教师根据需求整合成不同的实践技能测试试题。当学校用平台进行测试时,每一个学生的测试成绩形成一个测评报告。通过学生测评报告上面直观的数据表与企业在岗人员的标准化职业能力数据表分析,找出差距,再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的实践技能测试平台也可以有效植入课程教学,使其成为教学效果监测、企业招聘的应用工具,使学生“学练不分离”,实现在校学习与在岗工作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终的测评结果也可以作为跨境电商企业人员招聘的评价依据,不仅可以直接选拔人才,也为企业节约了面向社会招聘人才所耗费的人力物力。
2.校企共建开放实验室
通过实践技能测试平台的学生数据与跨境电商企业对应岗位在岗人员能力数据的对比,找出学生的差异后,可以通过校企共建的开放实验室来缩小在校学生与在岗人员的能力差异。
开放实验室由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是通过信息科技手段搭建的用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实验室教学与实践环境。实验室由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校企共建的实训室教学内容和企业提供的实训网络平台配套服务组成。跨境电商企业向教师提供一定比例的真实网络电商任务,由企业人员与教师一起根据完成任务和承担岗位的需求,将单元基础知识和所需技术转化成给学生的定制化课程,包括重新组合训练单元、运用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岗位匹配教学、全程学习记录、技能素质测评等内容。同时,该实验室还提供给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就业指导等配套服务,向学生提供完整的职业能力报告、人才综合档案以及岗位精准定位。
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依托虚拟交易平台在智能化辅助教学系统的指导下进行跨境电商能力培养的体系化课程学习与训练。在实验室完成的实习、实训课时不低于教学总课时的50%,每个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验室实训课的开课率应达到90%以上,保证学生在模拟岗位的实验室里循环做能力实验。通过反复训练真实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将教学标准和产业标准合二为一,提高培养跨境电商复合人才的效率。
此外,企业提供的实训教学服务还应该包括对学校的师资培训、对学生的考试认证以及提供给学生就业服务。通过这些增值服务为学校进行双师型师资培训,促进高校教师转型,帮助相关专业进行精准定位,达到岗位匹配教学的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和学校的协同发展。对学生提供的就业服务可以使校企合作企业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之外,还可以为其他企业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招聘,为行业和院校学生提供增值的人力资源服务,降低本区域跨境电商企业的招聘人才的成本,提高院校学生在跨境电商企业的就业满意率,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建设以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校企共建教师多职能价值实现体系
基于标准化的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实践技能测试平台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都需要高职教师深度参与。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同时更应该是系统的运用者和技术的管理员,也是专业与跨境电商企业项目对接的项目经理。通过校企横向合作,共建教师多职能价值实现体系,使专业教师实现多角色转换。学校创造条件使教师能够在企业进行深化培训,使教师具备真实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及创新精神。教师参与平台开发及实验室建设,并成为学校实验室系统管理员和实训课程教官,以及跨境电商企业人才培养的项目负责人,实现多角色转换。
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进行进修,配合参与跨境电商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训指导工作,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完成培训项目的形式既能使教师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优化教师队伍,做好师资准备,又能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增加教师的专业积累,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师在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后,感知行业的前沿发展,将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提供建议。每个专业如果培养1至2名与跨境电商产业岗位技能深度对接的师资,每个师资可以代表1至2个典型岗位,那么学校可以形成一个相对标准化的培养流程,可以直接对企业交付人才,也可以创设实践生产环境,实现生产实践校园化,实训规范化,解决学校和企业各自存在的问题,实现双赢。
4.校企共建课程置换模式
高职相关专业与跨境电商企业实行课程置换合作培训模式。三年制高职相关专业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的基础上,通过1年的课程合作联合培养,完成由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化,提高跨境电商企业录用人才比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专业与企业合作搭建的“2+1”课程置换,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帮助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实行学分置换;另一方面通过一年的企业培训实训,使学生快速成长。学生在企业完成培训实训后,实训成绩作为跨境电商企业人员招聘的参考和评价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申请课程置换的教学考核成绩。课程置换模式有利于企业进行教学效果监测,同时使学生考评不分离,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保障向企业输送实用性人才。
同時,根据课程置换对专业进行市场优化选择并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确保高职院校培养出适应跨境电商产业纵深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专业向市场靠拢,并促进行业的发展与繁荣。
四、结 语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升级转型,跨境电商行业飞速发展的现状,为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做好向跨境电商产业输送人才工作,促进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校学习知识与在岗位工作技能实现无缝对接。建立基于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为专业发展拓展新思路、提供新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成为跨境电商人才的孵化器,对探索新型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职教成[2011]12号)[Z].2011-8-31.
[2] 商务部.商务部办公厅印发《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Z].商办电函[2015]116号,2015-4-3.
[3] 洪恩华.高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及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0).
[4] 袁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4,(12).
[5] 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6] 唐详金.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
[7] 商炜.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
[8] 刘颖.关于高职“分层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