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霜 周银新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平稳有序发展,为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全新要求,文章围绕跨境电商视域下高职外贸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问题,提出要切实做好校内协同、校企协同建设工作,以便促进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实现多专业融合发展状态目标,建构形成行之有效的校企协同教学实践机制,并以校企系统发展理论和教育学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将不同来源教育主体的教学资源要素实现有效化及系统化。
关键词:跨境电商;外贸类专业;校企合作
近年以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稳定有序发展,为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以及持续性的发展提升,创造和提供了坚实的时代社会环境发展支持。在我国跨境电商产业领域稳定有序的历史发展背景之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发展水平状态,对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学生学习成长质量的影响价值,逐步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密切关注。鉴于此,本文将围绕跨境电商视域下高职外贸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问题展开阐释。
一、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下高职院校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机遇和挑战
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处理技术的快速稳定发展和广泛引入运用,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历史环境,间接导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人才需求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构成结构角度展开分析,不难发现,国际贸易、(国际)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均获取了在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版图中的充分应用空间。从实际获取的教学实践工作目标角度展开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想要培养输出能够充分满足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企业实体专业素质要求的毕业生,就必须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模式展开针对性的改良优化,逐步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实施和优化,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学生培养工作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人才需求特征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促进高职院校外贸专业学生教学质量水平,实现幅度显著的改善提升。
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发展现状角度展开具体分析,现阶段主要集中存在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的人才供给结构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相关企业实体之间的人才需求相脱节
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中的企业,急需同时具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应用外国语等专业知识的应用性人才,同时对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学生自身具备的创新性工作实践能力发展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上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输出结构,与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企业实体人才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日渐凸显,说明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输出结构,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企业实际形成的专业性人才需求格局之间,具备表征显著的相互脱节特征。
2.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教学单位,尚未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实际需要实现良性有序互动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教学教育环节,未能紧密结合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针对现有的学生教育培养工作计划方案展开针对性的调整提升,从而给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水平提升,造成了极其明显的不良阻碍,无法为现阶段我国高等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企业实体良好有序的经营发展,创造提供坚实的支持条件。
二、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思路
1.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的基本结构
跨境電子商务产业发展背景下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应用系统,在具体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和涉及校内、校企、校地、校际,以及跨域国境商务合作等多元化主体要素,且不同主体要素的内部和外部均存在着相对复杂的人际要素关系结构。从建设和发展目标角度展开分析,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建构和运行实践工作的核心目标,在于立足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过程,以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教学单位,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特征相结合为基础指导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恰当且有效的教学工作干预手段,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实践性思路
(1)切实做好校内协同建设工作,促进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实现多专业融合发展状态目标。基于现代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实务发展环节,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本身具备表征显著的跨界性专业发展特征,其具体实务环节开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引入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络市场营销与管理、国际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电子报关和通关、跨境物流运输程序与实务、商务英语函电、法律,以及跨文化交流沟通等具体学科知识领域。在这一教学实践工作需求背景影响和约制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教学单位,必须切实针对现有的专业教学培养体系展开针对性的改良优化,要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实际形成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工作素质需求,切实打破本校现有专业结构设计格局对学生教学培养课程结构体系的设置性限制,通过逐步推行文科性课程教学内容与理科性教学内容,在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相互融合,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学生综合性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实现幅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学生群体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切实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企业的人才需求,创造条件。
(2)切实做好校企协同工作,建构行之有效的校企协同教学实践机制。这对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自身综合性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性工作应用技能学习掌握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具备极其深刻的实践助力作用。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建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高职院校对口合作企业所具备的经营发展现状,共同制定形成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目标。在此基础上,共同建构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其提供开展实践学习活动的机会。
(3)切实整合不同来源教育主体的教学资源要素,实现有效化及系统化。对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学生开展教学培养过程中,整合控制目标,将来源于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教学督导链条,来源于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教学单位自身的专业知识性教学督导链条,来自于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企业实体的人才素质水平需求性教学督导链条整合,实现一体化和整合化的引入运用,从而逐步提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教学单位人才培养输出结构。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企业实体实际人才素质需求格局之间的对应性和吻合性,要以相关企业中实际形成和输出的人才素质需求结构为基础,围绕相关的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性实践应用技巧,为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学生创造和提供数量更多的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环节的机会,确保高职外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领会和掌握数量充足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实务性应用技能,确保其在毕业后,能够迅速寻求和获取对应的工作岗位,实现最优化的职业生涯发展状态。
(4)以校企系统发展理论和教育学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在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平台应用系统的具体建构形成过程中,以扎实促进和保障“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实体,以及高等院校”实现顺畅有序的合作交流作为核心指导理念,以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体系建构不同教学性工作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实践平台,引入运用阿里巴巴集团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数量巨大且丰厚的企业实践经营信息资源和教学应用资源,融合纳入政府性教学性教学辅助信息资源、行业性教学资源和第三方主体辅助支持性教学资源共同建构形成,同时具备“政府主体指引、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宏观政策环境充分支持”等特点的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教学单位双主体式的专业人才培養实践模式,切实促进现实就业市场环境中,企业组织人才需求结构,与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输出结构之间的有效吻合,切实建构完善并优化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外贸类专业教学单位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领域企业实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汉荣.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3).
[2] 石慧.基于大数据运用的“互联网+”协同育人平台探索——以广东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3] 汪先锋.“政校行企协同、课岗证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为例[J].高教学刊,2016,(16).
[4] 左锋.跨境电商现代学徒制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3).
[5] 杨璘璘.构建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协同育人模式——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