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教育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有效对接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职业院校与农民工职业培训对接的现实意义与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具有可行性的教育对接路径,其中包括创新培训机制,完善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与教育平台的建设力度,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加大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宣传力度以及完善校企合作关系,更新农民工职业培训方法等等,以期能为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职教育;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工培训
近年来,伴随着湖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的日益提高,有越来越多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从而逐渐成为了推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受到了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民工的就业水平普遍偏低,在就业类型的选择上也比较受限。因此,通过将高职教育同农民工职业培训巧妙地结合到一起,是增强农民工队伍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湖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据湖南调查总队所提供的农民工检测结果,2015年,湖南省的農民工数量多达1470.8万人次,相较于2014年增加了62.4万人次,涨幅为4.4%。在这其中,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为1059.6万人次,相较于2014年增加了37.4万人次,涨幅为3.7%;本地农民工人数为413.9万人次,相较于去年增加了25万人次,涨幅为6.4%。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多为男性,就业领域主要分布于建筑行业、制造行业、服务行业等等。
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将高职教育同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十分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农村人才的培养需求。为此,以湖南省为切入点,为新形势下培养现代经营理念与经营技术的职业农民工培养献上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一、高职院校与农民工职业培训对接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了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公平性
怎样对受教弱势群体给予正确的关注,是我国当前教育政策中所需要重点落实的一项教育理念。事实上,无论是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强势与弱势群体之分。弱势群体有着以下的几点特征:社会地位较低、不具备应有的社会权力、处于受支配的位置、很少有机会参与公共活动、无法向政府提出自己的需求、经济水平较低、抗灾害的能力较弱、受教水平较低以及社会关系单调等。而强势群体的外部特征同弱势群体恰恰相反,在社会中有着超强的资源获取与支配能力。此外,由于受到了政治背景、经济水平、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受教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的阻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关系会逐渐形成“马太效应”,强者会变得更加强大,弱者则会变得更加弱势。而农民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更加容易受到风险的冲击,如果不对这部分群体给予应有的帮助和保护,鉴于水桶效应的原理,一旦社会风险被集中施压到农民工群体中,那么爆发临界点时,全社会的利益多会受到牵连。
同理,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也会受到弱势群体的影响和制约,如果不优先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问题,那么国民竞争力的全面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此,通过将农民工职业培训与高职教育进行对接,能够充分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
(二)增加了农民工的现实收入
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来说,由于劳动力比较富裕,很多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只能低价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农民工赚钱难的行业现状。一些人通过亲戚介绍或受人推荐的方式来付出苦力,很多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但最后到手的收入却非常微薄。但是对于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来说,在工作时间合理的情况下却能够得到很高的报酬。不难看出,农民工想要外出务工,并且拿到比较满意的收入,必须先获得一技之长。因此,通过高职教育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互结合,将会让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法律常识以及职业技能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在扩大就业范围的同时增加了其收入。
(三)促进了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地大物博的农业大国,没有农民富裕的支持,也就谈不上整个国家的富裕,没有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也就达不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步。湖南省如果想要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力度。首先,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得到高水平国民素质的支持,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都应当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一目标的实现完全脱离不了农民工群体的参与,他们虽然工作在城市中,但是家庭与根基却在农村。为此,通过将高职教育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的相互结合,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层次,让他们在付出合理劳动力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入,继而能够对自己家乡的建设发展奉献更多的力量支持;另一方面,这些高素质且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工,他们在返乡之后可以带回去更多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先进技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带动起农村地区的技术与文化层次,进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二、湖南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培训机制,完善监管职能
1.将市场需求作为高职教育农民工培训的创新内容。通过对之前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情况进行了解后可知,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系统化的培训与学习,主要是由于培训课程的内容设置缺少针对性,很多农民工在参与培训之后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认为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想要尽快地改善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在进行农民工职业培训之前,需要做好详细且完整的市场调研工作,在设置课程内容时也要将技术培养放在第一位,严格坚持适用、足够的培训原则,确保所有参与培训的农民工均可以达到学有所用的程度。此外,在编写教材与讲义时也不能千篇一律,湖南省的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本地区的行业市场现状来展示出地域特色,在保证内容通俗易懂的同时,尽可能地符合农民工的就业实际。
2.按照农民工的就业需求来创新培训手段。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特点如下:文化水平相对较弱,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年龄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工作经历比较丰富。为了能够让农民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教育中,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就必须要根据农民工的就业需求来积极地调整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以及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工种来制定培训计划,同时面向社会来进行公开发布。农民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来自主化地选择培训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也要秉承少理论多实践的原则,切记不可设置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内容,影响了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与教育平台的建设力度
1.提高高职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理论知识非常薄弱,因此,他们在参加培训活动时会对理论课程产生较大的畏难情绪。然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是为了日后的实践打基础,为此,高职教育者需要适当地变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争取将农民工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当中。教育者可以采用微课程教学方法,将不同的理论知识以运用短视频或Flash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作用的同时,降低农民工的学习难度。
2.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归根结底来看,让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他们的岗位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为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可以从不同工种的生产第一线上聘请一些专家,到高职院校中来担任兼职教师,同时还要为校内的专业教育者提供参与岗位实习的机会,将当前行业市场中的最新技术带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此种方式来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宣传力度
有很多农民工对职业教育有着不正确的理解,因此,在参加职业培训时也缺少积极性。基于此,湖南省的各级政府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以及纸质等媒体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工都可以了解到参加职业培训的好处与重要性。除此之外,各级政府还可以在各个乡镇中安插一些专业人员来进行挨家挨户的动员和宣传,向农民工展示一些通过参加职业培训而获得高薪职位,从而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优秀案例。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通过职业培训获利的农民工来进行言传身教,让那些渴望财富的农民工切实地看到参加职业培训是一条致富之路,进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培训活动当中。
(四)完善校企合作关系,更新农民工职业培训方法
通過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改变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同实力强大的优秀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根本上调动起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高职院校需要同企业进行商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合作企业应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训设备与实习机会,为刚刚出校园的农民工安排一些安全度高且劳动强度低的工作,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企业的良好工作氛围。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工树立起强大的就业信心,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企业所存在的“用工荒”难题。
参考文献:
[1] 落户平,李巧.长株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39(14).
[2] 石美遐,王丹.推进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93-97.
[3] 何霞.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5-6.
[4] 米红.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共浙江省党委党校学报,2014,(5):5-11.
[5] 李学勤,张慧艳.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善[J].河北企业,2014,(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