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 潘志胜
浅析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引导探究
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 潘志胜
高三学生处于学习能力完备的关键时期,面对数学这种提升难度较大的学科,有效地进行复习就成为制胜的法宝。由于地区教学上的差异性,各高校针对高三学生所开设的复习课类型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引导探究的设计以及开展探究性学习对高三数学的实用性等两方面论述探究性学习在高三教学复习中的合理运用,从而对高三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规划,减轻学习压力与负担,帮助学生构建牢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提升复习效率,打造一个良好的备战后盾。
数学教学;复习方式;探究性;高三学生
孔子有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在学习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推进,探究性学习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应用于高三学生身上的一种良性学习方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学好数学仅仅依赖教师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我们就需要学生去自主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针对高三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培养严谨周密的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的学习链终端转移到自我链接求与知的位置上,对高三学生的复习开展具有十分有效的帮助。
随着高三课程进度迈入复习时期,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当根据时下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复习阶段同新课教学方式不同,后者讲究知识的广泛吸纳与融合运用能力,而前者则是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整理,挖掘探究深层次的隐藏点,然而大部分学生难以通过二次过滤,达到自我质疑、自我探索,由此便给教师的引导探究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系统学习,自身意识层已经形成较为完备、全面的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良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将石填水,复又以沙”,人的学习潜能是永无止境的,在学生当前阶段自身能力逐渐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究学习。提高对专题复习课所运用素材的甄选与掌控力,避免重复素材的多次运用。讲究素材组合方式灵活多变,不断创新,重视学生提出的质疑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自身的求新欲望,合理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追求具有思维价值的提问。
在老师利用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探究下,学生会陷入一个对知和不知之间的重复循环,通过对问题产生到自我探究解决的过程,思维逐渐变得具有条理性,开始对零散知识进行主动架构,随着知识点不断充实深化,学生会自主形成一个大体模糊的知识框架结构,此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生成的架构进一步清晰化、深度化,将课本分门别类的单元知识不断穿插延伸,前面学过的知识在后续学习中引用重提、归纳对比,紧密知识间的联系、嵌合。让学生融会贯通,将内在知识转化为解决同类,甚至新问题的能力。如数列、解析几何以及各类函数之间都有知识点相互通用的关系,复习时教师应该准备一些特殊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结合前后两部分知识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知识架构。
使用学生课后问题以及试卷、平时作业上的错误点,将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集中到具有价值意义的问题上,提高学习效能,节省有限的复习时间。教师在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需要了解学生本人对待此题的思维方式与过程,找出学生在数学知识理解概念及解题方式之上的错误点或偏差,这样进行纠正教学时才能一击中的。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疑问,学生的疑难往往是由于理解不够透彻,经过教师的引导进行探究,追本逐源,从根本上得出结论,找出症结所在,这是一种有效的纠错方法,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
高三学生进行复习活动时往往会采用题海模式,以大量习题刷新学生对题型的印象力,导致学生思维定式的形成,往往只会做一种类型的题,高考题目进行细微变换时,学生就会无法适从,陌生感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学生养成复制、定向思维,创造力将会削弱,难以适应新时期人才的需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运用开放题进行引导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变通性思维,对同一数学题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程度,不仅能使高三师生摆脱题海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运用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师创造的问题情境,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探究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自身的思维程度,还可以使课题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单向知识转化为实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实践,积极进行探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探究性思维,就能为冲击高考大关打下一个坚实有力的基础,让高考复习变得更加科学化,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能,为更多学子提供有效帮助。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方法[J].高中数学教与学,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
[2]王绥东,颜长安.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学习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05(4):10-13.
book=5,eboo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