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学习力的有效策略

2017-02-25 14:47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乘航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分母教师应分数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乘航小学 钱 芳

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升学习力的有效策略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乘航小学 钱 芳

学习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思考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学生完成新知学习的重要前提。学生们学习力的高低,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为学而乐、学有所获、学有所创。

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力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习”的内涵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育者的目光已经转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学好习等问题,也就是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力。小学数学是一门对学生学习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该精心研读教材,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搭建学习力生成的平台,并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注入学习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兴趣是学习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效课堂的触发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贴近课本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期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播放了学校举办的10岁成长礼的活动视频,并将画面定格在学生集体吹灭生日蛋糕时的情景。这些熟悉的场景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兴趣倍增,目光一直盯着老师,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此时,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10岁了,一共过了几个生日呢?”“10个。”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教师接着说:“小明的爸爸今年36岁了,但是他只过了9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听后很是吃惊,说这怎么可能?经过思考,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认识:

生1:36岁了,只过了9个生日,说明小明的爸爸有些年没有过生日。

生2:小明的爸爸过生日的日期非常特殊。

生3:小明爸爸过生日的那一天,在日历中不是每年都出现。

教师趁势对学生说:“既然大家都觉得小明爸爸的生日日期特殊,那究竟是哪一天呢?”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很自然地让学生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中。

上述案例,教师以生活中情境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期待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活力。

二、有效引导,提升思维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见识不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易受知识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产生思维困顿。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问题的症结和本质进行有效引导和点拨,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的智慧迸发,加快新知内化的进程,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

如教学通分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样的三组分数:①1/9和1/5,②5/8和7/8,③4/9和6/11,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第一组中的两个分数,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分子都是1,这时比较它们的分母便可以了,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分母相同都是8,分子越大,分数越大。这些都是学生们运用旧知可以得出的结论。但比较第3组中的两个分数时,学生们犯了难,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不难发现,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学生们有些困惑,教师点拨:“能否将它们转化成小数试一试呢?”话音刚落,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这样做非常麻烦,况且有些分数还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教室里寂静无声,学生的思维陷入到了困顿中,教师微笑着说:“我们是否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进行大小比较呢?”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进入到了思考中,新的分母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学生们说道:“新的分母既应该是9的倍数,也应该是11的倍数,也就是9和11的公倍数……”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学情,顺学而导,顺学而教,为学生铺路搭桥,疏通学生学习的思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智力碰撞的精彩,进一步提升了学习的效果。

三、注重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品质和能力,因为这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修一条公路3000米,前5天修了20%,照这样的修建速度,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题目出示后,学生们大都是这样解答的:3000×20%=600(米),600÷5=120(米),3000÷120=25(天),25-5=20(天)。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又想到了以下解答方法:方法二:1÷20%×5-5=20(天)。方法三:(1-20%)÷20%×5=20(天)。方法四:(1-20%)÷(20%÷5)=20(天)。方法五:1÷(20%÷5)-5=20(天)。这些解答方法,学生解题的出发点虽然不相同,但都是殊途同归,实现了问题的解决,无一不彰显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上述案例,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换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为后续学习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课堂为培养学生学习力的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持续发展。

[1]梁华.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J].基础教育研究.2017(02).

[2]李星云.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Z1).

猜你喜欢
分母教师应分数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分数的由来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可怕的分数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