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一年级新生习惯的培养

2017-02-18 15:56刘玉娇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刘玉娇

【摘 要】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比获得的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静下来、沉下来,课堂学习也会事半功倍。所以,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接到一年级新生之后最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习惯培养;新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21-02

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要保证课堂教学,除了老师在课堂中适时地引导、交代、激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孩子的习惯培养情况。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我们培养的孩子一定是将来能够独立面对生活的人,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哪些习惯是孩子将来必须具备的,那我们就应当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慢慢积累。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每天、每节课甚至在每一次和孩子接触时都在做的事情,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和见解,在这里笔者只是结合自己这些年低年级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制定新生习惯培養目标,培养从“初见”开始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比获得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静下来、沉下来,课堂学习也会事半功倍。所以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接到一年级新生之后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多年前就针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制订了各年级的习惯培养目标。笔者结合一年级的习惯培养目标,制定了本班学生的习惯培养目标:

1. 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①守时的习惯(就是不迟到,为了正面引导,所以采用这种表述)。②管理好自己的桌椅和卫生。③在有屋顶的地方保持安静或小声交流,放轻脚步,靠右行。④做好下课六件事(课前准备、喝水、捡纸花、摆桌子、推椅子、上厕所)。⑤站队快、静、齐。⑥与人为善,相互包容。

当然,行为习惯还有很多要培养,只是一年级上学期笔者会把以上这几点作为培养重点。之所以这样选择,笔者是这样考虑的:给孩子提出守时的要求,这个要求既包括不迟到还包括不早到。一是考虑到孩子的安全,二是为了督促孩子在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的作息习惯,保障课堂学习的质量。整齐的桌椅、整洁的教室、安静有序的环境,可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②到⑤条,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最后一条,是为孩子们有一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而设定的。

2. 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①听的习惯。认真听老师的话和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说的和老师想的是否一样,并能主动说出不同的想法。②说的习惯。一人说话大声说,两人说话小声说,多人说话轮流说。③读的习惯。养成指读的习惯,指一字、读一字。④写的习惯。从本子上的第一个字开始,严格要求。⑤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习惯的培养

1. 亲其师,信其道

笔者觉得低年级课堂教学要把知识的传授、教师感情的关注以及学生的习惯培养融为一体。低年级学生对各个学科没有什么偏爱,他们喜欢哪个学科多为“亲其师,信其道”,所以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关心和期望。课堂上,老师摸一摸他们的小脑袋,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手势,都会拉近师生的距离,也拉进了学生和学科的距离,这时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2. 学校教育携手家庭教育,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入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求一致,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方面:从新生培训开始,手把手教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告诉孩子铅笔盒、书、学具盒、本子的摆放位置以及原因,指定课前准备组长每节课检查;带着孩子找一找桌子对哪条线(地砖缝)比较合适;交给学生早晨到校后怎样用抹布或湿巾将个人的桌椅和地砖擦干净;下课六件事的顺序等。通过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对听、说、读、写的要求达成共识,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并在后面的学校生活中督促、引导、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养成习惯。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只要老师坚持,孩子的习惯会越来越好。孩子上课会听、会说、会交流,能认真读、认真写,课堂教学就在习惯培养中组织起来了,而且这种组织是有指向性的,孩子是有任务和努力方向的。

家长方面:从第一次家长会开始,笔者就把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学习、行为),为什么要培养这些习惯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并告诉家长在家中怎样配合。如,每天检查孩子记作业本。当然,笔者也会每天检查孩子的记作业本的签字情况,既是督促孩子养成每天记作业、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是督促家长在家中配合学校教育;让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多读书,多读书对学习也非常重要,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在读书时,如果孩子不认识字,可以家长读,孩子指,如果孩子认字,可以督促孩子指一个字,读一个字,培养指读习惯;提出来“听”和“说”的要求,在家和家长交流时,也要照着做,特别是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孩子,一定要求他在和人交流时,眼睛看着和他说话的人,经常引着他复述别人的话,锻炼“听”的能力。并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只有取得家长的认可和协助,我们的习惯培养才有成功的可能。

三、尊重学生,正面激励,建立学生喜欢的有效的班级评价制度

1. 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教师眼中是最好的。如在上课刚开始时,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进行简短的组织教学,笔者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有时根据情况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的行为。比如说有的孩子很顽皮,一直就没坐好,这时笔者用暗示法说:“同学们,看一看,×××同学今天坐得多端正呀!”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经常会出现错误回答,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热情地给学生以鼓励。“你的回答和正确答案非常接近、真不简单!如果再仔细想一想,你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而赞赏其优点和成绩,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并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新燃起内心自信的火种。

2. 正面激励,树立自信

学生刚入学,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就像我们一个人踏入社会要寻找自己的位置一样,孩子也要在班级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挫折,得不到及时、耐心的帮助时,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或焦虑。这种焦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怎么教、怎么学都不会。老师的一句“你还是很棒的”“你又进步了”“你还能做得更好,老师相信”,可能会让一个学困生消失在萌芽状态。当然,我们要承認孩子是有差异的,但我们要竭尽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的激励中积极向上、充满自信心、更加优秀,相信这样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努力参与学习活动,这是对课堂最好的组织。

3. 建立孩子们喜欢的有效班级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班级评价制度,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个人的努力能在班级中有价值体现。笔者给孩子们设计了个人和四人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比栏,并根据孩子个人获取标志的状况,换班级职务,职务的设定也是根据孩子们的喜好来的,孩子兴趣很高,把小奖票当成了宝,如果被扣一张,可真是心疼坏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孩子大多努力而认真,希望获得老师的认可和更多的小奖票,以此为辅助组织课堂教学,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习惯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我们要注意在平时每一节课上及课下的教学和相处之中进行培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发现新的方法和策略。

(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