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瑜
(江苏省常熟市莫城小学安定分校,江苏常熟 215500)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坚持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要把学生写日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任教的班级今年是四年级,而我是从三年级开始建议学生写日记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周写日记一至三篇。可学生往往把写日记当作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来完成;内容多是空洞而乏味的话。导致这种练习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从今年开始,我在“儿童立场”下对日记指导与讲评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教育立场首先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的内核应该是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儿童当主体,蹲下身子,用儿童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去聆听心声,用儿童的心智去思考问题[1]。
童心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着可能性,可能性隐藏在童心中,寻找可能性首先要呵护童心。我们可以这么说:童心是儿童发展的密码,当然也应是教育的密码。
童心才是让儿童发展的密码。童心意味着创造性,童心意味着独特的思维。儿童总是以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他们有自己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读了学生的日记笑声总是从心里响起,在笑声背后我们想到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独特往往意味着创新的开始。童心啊,你总是把我们导引到一个新的视域、一个新的高度;教育啊,如果轻慢了、忽略了、挤压了童心,那绝对是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密码往往是教育成功的秘诀[2]。
怎样做到让学生不厌烦写作文、写日记,心甘情愿地去写,这要靠教师的点拨。
(1)班级日记。组长负责两周收一次日记本,送给教师批阅。教师批阅一次后进行20分钟点评。写作文时要让学生回顾班级日记,如让学生关注班级里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写下来。传阅班级日记时,学生给有意思的习作打星,由组长推荐星多的给教师。评讲课时教师就挑选星多的习作来评讲。(2)日记月报。选择优秀的日记编辑成一份班级的日记小报,一旦有录用就可以得到一张月报作为奖励,用这样的形式促使学生进行多读多写。
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身边的人,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习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叶圣陶先生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功,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我们有的高年级语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用上几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这样对提高儿童的写话兴趣并无益处[2]。
如何帮助儿童留心生活中写话的题材呢?可以仿写生趣、旅行日记、记录奇思妙想等。低年级的儿童只有通过“留心”,通过“看”,去认识世界。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发现日记的素材。
多读多写,越写越好。学生的习作一定是在实际中得到提升的,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教写作的知识教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唤醒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励学生多读多写,鼓舞学生越写越好。
日记一般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我们做其他事情总希望做得很好,日记当然也不愿意平平而止。“通”只是日记最低度的条件,“通”了,这其间又可以分作两路:一是仅仅“通”而已,这像一件平常的东西,虽没毛病,却不出色;一是“通”而且“好”,这才像一件精美的物品,能引起欣赏者的兴趣,并给制造者以创造的喜悦。认真不肯苟且的人,写一篇文章必求它“通”,又希望它能“好”,是极自然的心理。自己的力量能够做到的,假若不去做到,不是会感到像偷工减料一般的抱歉心情吗?
例如,学完了《珍珠鸟》一文,我要求学生写一个关于小动物的片段,要求学生写出喜欢之情。结果日记交上来,一半的学生是编的,随便翻一篇就是小动物有了雏儿或者是在脚下睡着了,睡得很熟。列举了几篇假得不能再假的日记,学生笑作一团,所以我要求学生以后的日记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而我们教师要解决“真写”与“假写”的矛盾、“放胆”与“小心”的矛盾,要提倡学生多写“放胆文”。何谓“放胆文”?文体不限、立意不限、题材不限之文,即无拘无束的作文。我们更多地提倡后作文教学,把教的过程挪到作文写的整个过程,先放胆让学生写,再进行指导。当然,教师要事先对选材进行指导,并让学生自拟题目。
语言的简短并不意味着文章篇幅要短,而在于语言是否能简短准确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汪曾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说短》,所以说文章写长容易,写短不容易。朱自清先生写《绿》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要是我们的学生写游记往往会这么写:“星期二的上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背着书包坐着大巴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梅雨潭。”对比非常鲜明。《扬州茶馆》的开头是这样的:“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中午去,人都是满满的。”一个“都”字,写出了茶馆的人来人往,一个“满满的”和后面的各种喝茶的人呼应了起来。所以,我们要带着学生去学习经典文章里的经典表达,能够用简短的话表达清楚的,就不绕弯子,让读者能轻松明白地读懂表达的意思。为了学习这种表达的方法,可以引领学生进行专项摘抄,专门摘抄文学名家的语言文字。汪曾祺说:“能用三个字,决不用五个字。”这是他的名言。学生摘抄一段时间后,表达的语言发生了变化。例如,这句:“春天,草争相长叶,花竞相开放,我建议到沙家浜去春游。”这句话简洁明了,谁都能读明白。
所以写日记时尽量避免用那些花里胡哨的、生搬硬套的形容词,更不要堆砌、滥用形容词,而要多用些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的语言,使日记保持深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感情。
有付出就有收获,坚持的过程受益匪浅。学生的眼更亮了,心更细了,感悟更丰富了:生活小事、瞬间感悟诉诸笔端,情趣盎然;难忘的细节、人生的启示,有滋有味。我欣喜于越来越多的学生擦亮了“发现美”的眼睛;纯朴简洁的字里行间涌动着感人的真情;学生日记中的点滴进步和成人的启示是我最大的收获。虽然,日记写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我反思,有待我解决,但尝试实践的过程和突破困境的思考有无穷的快乐!
[1] 张晓丹.让儿童成为儿童——浅谈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小学版),2012,(7):89.
[2] 王凤华.“儿童立场”视域下“传传日记”的指导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7,(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