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华
(江苏省宜兴市宜城中心幼儿园,江苏宜兴 214200)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们追随孩子的活动需要、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游戏,将主题中生活性、操作性强的内容融进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及区角游戏活动中进行操作,经过不断设计、验证,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的课程方案,使课程更生活化、游戏化。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导下,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生活经验,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的理念,开发和利用有效的、广泛的课程资源,以区域活动和资源开发为重点,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把课程里的某些领域学习内容与生活化、游戏化、多元化的活动区活动、生活活动相结合,通过运用游戏化手段及融入区域的小组操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如:在阅读活动中,对照《指南》中强调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我们将摒弃以往的“教”与“学”传统教学模式,透过绘本的空间,利用读本中其他符号系统的参与作用,把握读本的拓展价值,寻找整合的契合点,开展了以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有机整合的绘本延伸拓展研究。
借助绘本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在整合阅读活动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通过各种游戏与阅读材料沟通、对话、交流获得阅读信息,探究游戏与阅读教学的最优化,以游戏、自主阅读等方式组织阅读教学活动[1]。
我们还结合绘本通过采用“角色体验”“情景再现”“行为迁移”“能力拓展”等策略,把阅读内容与区域创设及各区域的活动进行整合,与角色、结构和表演游戏等创造性游戏活动进行整合,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在阅读《我爸爸》后的拓展活动中创设了益智区—勇敢的爸爸(棋类游戏)、送给爸爸的礼物(5~8的组成)、爸爸的睡衣(排序);美工区—爸爸的服饰(领带、衣服、帽子折纸示意图);建构区—温馨的一家(主题建构);角色区—今天老爸当家;表演区—我爸爸(进行故事表演、创编表演)等活动。
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增设材料,让幼儿设计并建构临时的新区域和新角色,如大班游戏中产生的一些临时角色送奶工、消防员;中(1)班由娃娃家宝宝袜子脏了产生的洗袜子和晾袜子的主题;“美食街”中一顾客叹了一口气:“要有比萨饼就好了。”另一位孩子马上找来了蛋糕托秒变点心师,装饰设计成各色比萨。在幼儿游戏中为了提升空间资源和游戏材料的利用率,让幼儿能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地开展游戏,我们做到了三个支持。
(1)环境支持。创设有趣的、可信赖的、充满挑战的、合作的环境,从追求“结果”到关注“过程”,把室内固定设置与户外动态建构相结合,将角色游戏区从室内延伸到户外,提供低结构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动态建构游戏场景、回顾分享游戏经验,支持幼儿用开放性的材料创设出多功能角色区,让每个幼儿有更多自主选择游戏的权利和机会。
(2)材料支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低结构的、开放的自然和生活材料,并进行归类摆放,让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按需取放。同时结合“一月一材料”重点对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情况及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
(3)观察支持。以研究学习故事为载体,教师作为一名记录者、解读者、反思者,从“积极行为”切入观察幼儿在自由自主活动中的学习行为,关注幼儿的意图是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关键的学习经验在发生,观察分析幼儿的优点和长处,思考如何进行回应和互动,唤起幼儿对自我效能感的认同与强化,真正关注并支持幼儿成为有能力、有自信的主动学习者。
在一日活动的生活活动环节,我们开设了生活体验馆、自主式餐点等给幼儿更多自主的空间。如午餐尝试小组式自我管理,并把点心环节融入生活区中,把点心的环节变成一个活动区游戏内容,让幼儿进区进行剥切水果、自取饼干等,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吃点心的时间、心情等。在尝试自主进餐的过程中尽管会出现诸多问题,孩子们在动作上也显得很生涩,但在自主进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只有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他们才会在活动中更主动、更积极,学习得也更快,让他们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感受到自我服务的意识与乐趣,提升自我服务的技能,产生服务集体的情感等。其次,引导幼儿以班级小主人身份讨论、自主设计、创设班级游戏区域以及墙面环境等,通过“一日时间安排表”“班级公约”“今天玩什么”“值日生栏”等培养幼儿归属感、自律感。
我们努力打造可供自主选择的、游戏化的户外活动环境,配置多组大型玩具、玩沙池、玩泥池、大型隧道、迷宫等。还将西草坪创建成“运动区”,东草坪创设成集玩泥、野战、角色游戏等多功能的“游戏区”。开辟玩沙区、玩水区、涂鸦墙等功能性活动区,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一些工具及辅助材料,让孩子利用这些材料自己搭建区域,自己设计玩法,保证孩子自主游戏活动的需要。我们还将创设混龄、混班运动游戏区,让幼儿自由选择场地、自由选择同伴、自由尽情运动玩耍。利用混龄和混班的差异,促进幼儿主动建构运动经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2]。
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上,我们从儿童活动的需要而不是从利于教师管理的角度规划空间。不仅保证美观、有序、有意义,同时还要将班级环境区域化,提供大量的低结构材料,采用设置一些固定角色区域及空白区域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对空白活动空间进行规划布置。另外,主题与非主题墙饰的创设注重操作性、互动性及过程性的呈现,布置空白板块,把空间留给孩子,让孩子参与设计与布置,如进步栏中让孩子把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地方画下来并展示出来。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构想,促使幼儿在原有游戏水平上获得提高。
基于儿童本位下的一日活动,学习是轻松的、游戏是自主的、环境是开放的、活动是创新的、思维是活跃的。孩子们可以自主游戏、自我创造、快乐成长,孩子们在发现、体验、表达上显得更为淋漓尽致。在此中自主习得的兴趣爱好、行为品质、思维方式、能力习惯远比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技能更能够供孩子一生享用。
[1] 韦彩云.《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评介[J].幼儿教育,2016,(31):5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