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胎学术思想渊源的探讨※

2017-01-27 18:07刘广宇熊曼玲张翼雯姜丽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医家病因气血

刘广宇 熊曼玲 张翼雯 姜丽娟*

论著

滑胎学术思想渊源的探讨※

刘广宇1熊曼玲2张翼雯2姜丽娟2*

(1 云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昆明 65000;2 云南省中医医院科教部,昆明 65002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滑胎在适龄生育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不仅在生理,也在心理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医对“滑胎”病症的认识源远流长,无论在病因病机还是治疗方法上都是伟大的宝库。本文研习整理20余部相关古今文献,通过总结分析该病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学术思想渊源,为治疗本病提供学术指导及临床依据,并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

滑胎;源流;妇产科;习惯性流产;学术思想

滑胎是指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西医学称之为习惯性流产,在适龄生育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2%[1]。近年来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不断深入,祖国医学在对滑胎的诊治上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性,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现对滑胎的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两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

1 病因病机

1.1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医学古籍中虽未有关于滑胎病因病机的明确记载,但在有关妇科病的论述中已对此进行阐述。《内经》[2]认为肾气虚衰、气血不足、经络为病皆为其病因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是生命之根;二七而天癸至,女子性功能逐渐发育成熟,肾气充盈,精充气旺,胎儿得以温煦和濡养,方能正常发育。《素问·五音五味》云:“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从妇女的生理特点阐明气血失调是滑胎的发病因素之一,气有余,血不足为相对而言,气血互生互化,关系极为密切,血对于气具有濡养的作用,血常不足,气亦随之而衰;气对于血有化生、统摄的作用,气的虚衰也会影响到血,胎儿失去血的濡养,同时又得不到气的固摄,无法维系正常生长发育,胎则自堕。《素问·评热病论》记载:“胞脉者,系于肾”,《素问·动输》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脉,“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胞脉系于肾,血富有营养,能濡养脏腑组织器官,同时也能促进气的生成,肾气旺盛,则生化无穷,使系胎有力,胎儿自固。

汉代医家张仲景认为气血不足、寒邪凝滞、气机郁结均可导致滑胎的发生。《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3]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经络凝坚。”虚则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无法发挥正常的濡养、统摄等作用,寒邪凝滞则直犯宫胞、经络凝坚,结气则气机不畅、日久生瘀,使胎儿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固系无力,发生滑胎。

1.2 晋隋唐时期 隋代医家巢元方认为滑胎是由于气血不足,胞宫感受风寒之邪所致。他在《诸病源候论》[4]中指出:“血气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血气不足,故不能养胎”,这是滑胎病症在古籍中的最早记载。气血为孕育胎儿之本,气血不足,则胎儿孕育无权,冲任得不到充养,冲脉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任脉为“阴脉之海”,二者虚衰,固胎元得不到庇护,所以致胎数堕;外感风寒之邪,邪气可直犯胞宫,致宫寒不孕,也可因寒凝积结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从而胞宫失养,胎元不固。

1.3 宋金元时期 宋代医家陈自明认为气血两虚是滑胎的病因之一,并首次提出“数堕胎”的概念。《妇人大全良方·妊娠数堕胎方论第一》[5]曰:“若气血虚损者,子脏为风寒所居……其妊娠腰痛者,喜堕胎也”。宋代医家齐仲甫持有相同观点,同时他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数堕胎”的临床特点,填补了前人在此处的论述空白。《女科百问·第五十八问》[6]云:“妊娠三月,曾经堕胎,至其月日复堕胎者何也?答曰:……若气血虚损,子脏为风冷所乘,致亏荣卫,不能荫样其胎故数堕也……所以复堕胎也。”表明气血充沛对于胎元维系的重要性,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能濡养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同时也能填充肾精之气,有助于加强肾的封藏功能,使胎元自固。

元代医家朱丹溪在总结前人气血不足是导致滑胎的主要病因基础上,率先提出情志不畅也可导致滑胎。《格致余论·胎自堕论》云:“……其胎自堕或劳怒伤情,内火便动,亦能堕胎”,情志变化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不良的情绪能使气血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致使脏腑功能失调,胞宫无权孕育胎儿。此外,肝气不疏,内郁化火,损伤冲任,使胎元不固,将滑胎的病因由传统的因“虚”致病扩充为“实”也为其病因之一,进一步增强了古人对滑胎的认识。

1.4 明清时期 明代医家万全认为滑胎病因包括房事过度,饮食不节,冲任损伤。《广嗣纪要》[7]中记载:“孕而多堕者,男子贪淫情纵……兼以好食辛酸热物,暴损冲任,故有堕胎之患。”明代以前,医家普遍认为滑胎为女性单方面原因,万全首次明确提出男子因情欲过度可造成精气不足,也将诱发滑胎。此外,他还认为饮食不节也为其病因之一,气血的生成有赖于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饮食不节必将导致气血化生不足,冲任失调,致使胎元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进一步扩大了古人对滑胎的理解。

明代医家张介宾认为冲任失养是滑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在《景岳全书·妇人规》[8]中论述到:“凡妊娠之数见堕胎者,必以气脉亏损而然……此外如跌扑、饮食之类,皆能伤其气脉”,由此可见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充盈是使胎元自固的必然条件;冲任为肾之本,胞络系于肾,与肾气相通,肾中精气旺盛,脏腑经络气血有余,冲任得以充养,则胎自安固。冲任二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当肾气虚衰时,冲任得不到充养,致使生殖功能发生障碍,则屡孕屡堕。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认为导致滑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足。《叶氏女科证治·安胎》[9]曰:“妊娠有三月而堕者……有屡孕屡堕者,由于气血不足,名曰滑胎”,明确指出了气血亏虚是发生滑胎的主要病因,这也是中医古籍中首次将“滑胎”作为疾病名称记载,今所说“滑胎”病症的渊源即为此处。

清代医家吴谦将房事过度作为滑胎的病因之一。《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胎不安小产堕胎总论》中记载:“无故而胎自堕,至下次受孕亦复如此,数数堕胎,则谓之滑胎,多因房劳太过”,房事过度则肾精耗伤,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肾精亏虚,则胎自堕。此外他还提出了病症结合的治疗理念,即重视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优化了对本病的诊治。

清代医家王清任认为血瘀也是导致滑胎发生的病因之一,首次将“血瘀致病”理论用于滑胎病症中。他在《医林改错》[10]中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瘀血形成后,影响气机运行,同时阻塞经脉,无法发挥正常的营养濡润作用,胎胞没有营养支持,故发生滑胎。

1.5 近现代 近代医家张锡纯认为导致滑胎的主要原因肾虚。《医学衷中参西录》[11]曰:“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肾旺自能荫胎也。”肾藏精,主生殖,精血同源,肾精旺盛,则气血充足,脾气健硕,则统摄有源,胎儿的正常发育有赖于血的濡养,气的系载。此外,他还认为滑胎的发生除了母体方面的因素外,胎儿自身因素也可导致滑胎。《论治妇人流产》云:“……以变化胎之性情气质,使其善吸其母之气,化以自养,自无流产之虞,若单补助妊妇,使其气血壮旺固摄,以为母强自能荫子,此又非熟筹完全也”。

现代医家系统总结前人的经验,对滑胎的病因病机呈现多种认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肾脾两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脾虚衰使气血化生不足,致胞宫失养;二是情志所伤,使母体气机紊乱,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三是瘀血阻滞胞宫,致胎无所养;四是跌打损伤,导致脏腑经络受损,殃及胞宫,或误服伤胎之物,损伤冲任,致胎无所系。王子瑜[12]认为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为脾肾两虚,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闭藏无权;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衰,气血生化无源,血不养胎,气虚不摄胎而屡孕屡堕。

2 治疗方法

2.1 秦汉时期 本时期未有文献明确记载滑胎的具体诊疗方法,但《内经》中论述的“治未病”理念对滑胎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圣人不治已病冶未病,不治已乱治未。”明确表明治病应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此外《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也有记载:“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现代研究表明,滑胎的最佳治疗时期是未孕先防,即“预培其损、防治结合”的治疗原则,未孕前注重补肾健脾,填精固冲,益气养血。姜丽娟教授[13]认为“防病于未病之前”是治疗滑胎的防治思路。刘筱茂[14]以脾肾双补为治疗原则,运用胎宝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滑胎80例的临床研究中,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妇人病提出了很多治疗思想,从肝论治妇人病以及活血化瘀理论对滑胎的诊治予以了重要指导。从肝论治方面,肝体阴而用阳,肝藏血,主疏泄,能维持气血正常运行。张仲景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天,肝脏受损,则冲任失养,胞宫无以维系胎儿以致滑胎。他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创立了疏肝和解法、温肝散寒法、养肝通络法等。《金匮要略》中最早出现“瘀血”之名,认为气血不足,胞脉阻滞导致瘀血的形成,瘀血内阻冲任,则胞宫失养。在选择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滑胎时,应以“未孕先防”为切合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盲目运用。

2.2 晋隋唐时期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15]中记载:“妊娠一月名胚胎,由足厥阴肝经养胎;妊娠二月名始膏……五月始受火精,以成气,足太阴脾经养胎……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发,由足少阴肾经养胎;十月五脏六腑以及神气都齐备,由足太阳膀胱经养胎”,将经络与胎儿发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系统论述了以不同时期为切合点,分经养胎的治疗理念,为后世医家治疗滑胎开辟了新思路。

唐代医家王煮善用补气理念来治疗滑胎。《外台秘要·卷三十三》曰:“疗妇人怀胎,数落而不结实,或寒冷热,百病之源,黄芪散方,治妊娠数堕胎。”明确提出黄芪散是治疗滑胎的常用方药。黄芪性甘味温,有较强的补气作用,气血相互化生,气为血之帅,气足则血化生有源,有力推动营血在经脉中周流全身,营养全身脏腑经络,胞宫营养充足,胎儿得以正常生长。

2.3 宋金元时期 金代医家李皋强调补益脾胃在治疗滑胎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的生成有赖于水谷精微的运化,脾胃之气旺盛,气血充足,则胎元得以正常发育。他创建的补中益气汤善补中焦脾胃之气,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补中益气,配伍人参、白术、甘草,增强其补益之功效;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诸药共奏补益脾胃之功效。

元代医家朱丹溪云:“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凉血安胎;白术味苦性温,健脾益气,和胃安胎,二药配伍,共奏清热凉血安胎之功,对于肾虚伴见虚热症状明显者尤为适用。

2.4 明清时期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8]中云:“凡治堕胎者,必当察此养胎之源,而预培其损,保胎之法无出于此”,明确提出对于滑胎应“预培其损”,这是未孕先防,治未病思想的集中体现。方药运用上,张景岳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宜以胎元饮为主而加减用之;其次则芍药芎归汤;再次则泰山磐石散或千金保孕丸”,上述方药以调补气血为主,在当今临床治疗方面仍发挥着巨大作用。王琴英[16]在寿胎丸合胎元饮加减治疗早期先兆流产60例的临床观察中,治愈4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达90%。

清代医家吴鞠通善用小建中汤治疗证属脾胃两虚,气血不足之滑胎。《保胎论》中记载:“每陨胎五、六月者,则之中焦不能荫胎,宜平日常服小建中汤”,方中重用饴糖,饴糖配伍桂枝,辛甘化阳,具有温中焦、补脾气之功效,以夯实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血生化有源,胎儿得以正常发育生长。对于肾虚而致滑胎者,则用天根月窟膏。吴鞠通认为:“下焦不足者,天根月窟膏,蒸动名门真火,上蒸脾阳,下固八脉,真精充足,自能固胎矣。”方中重用有血有肉之品,阴阳双补,调和冲任,填精固胎。

2.5 近现代 近代医家张锡纯创制的寿胎丸,组方严谨,药味精当,主治肾虚滑胎。《医学衷中参西录·论治妇人流产》[17]中记载:“诚以保胎所用之药,当注重于胎,以变化胎之性情气质……使其气血壮旺固摄,以为母强自能荫子。”方中菟丝子性润不燥,补肾益精;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阿胶甘平质润,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血之要药,四药合用,共奏补肾安胎之功。

现代医家对滑胎治疗方案呈现多元化发展,系统总结古法的同时兼以现代化研究。王随英[18]以加味阿胶鸡子汤为主方,选取42例滑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临床治愈37例,其中包括中气亏损型、血虚失养型、肾气不固型和阴虚内热型四种证型,总治愈率为88.09%,明显高于对照组。李琼[19]在自拟固冲受胎汤配合针灸防治习惯性流产60例临床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李邹[20]在运用益气升举安胎方联合黄体酮治疗滑胎67例的临床观察中,结果显示妊娠至足月分娩且婴儿存活者56例,占83.6%,早产但婴儿存活者6例,28周内小产者5例,有效率为92.56%。于宝萍[21]在益肾固冲汤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156例临床观察中,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成功分娩70例,有效率为90%,在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疗效。

3 小结

滑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相关古籍文献的整理,结果发现虽然导致滑胎的病因病机很多,但以肾精亏虚、气血不足、冲任失养最为多见,同时脾胃虚衰、肝郁气滞、血虚血瘀等均可导致滑胎的发生。治疗方面,根据病因的不同,常采用以补肾填精为主,兼以补气健脾、疏肝解郁、补血活血的治疗方法,同时讲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欲培其损与既孕防病相维系的治疗原则,以标本同治为立足点,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1]罗丽兰,黄荷凤,刘继红,等.不孕与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张隐庵,孙国中.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3]张仲景撰,王叔和整理.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4]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新校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5]陈自明,刘洋.妇人大全良方[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齐仲甫.女科百问-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7]万全.广嗣纪要[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

[8]张景岳.景岳全书精选[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9]叶桂.叶氏女科证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10]王清任.《医林改错》评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1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12]郑爱军.王子瑜治疗滑胎的临床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2,31(9):664-665.

[13]姜丽娟.张良英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及防治滑胎的临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1.

[14]刘筱茂.胎宝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滑胎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11):1506-1507.

[15]李景荣.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6]王琴英.寿胎丸合胎元饮加减治疗早期先兆流产60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5):58-59.

[17]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18]王随英.加味阿胶鸡子汤治疗滑胎42例[J].中外医疗,2010,29(23):128.

[19]李琼.自拟固冲寿胎汤配合针灸防治习惯性流产6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600-601.

[20]李邹.益气升举安胎方联合黄体酮治疗滑胎67例[J].河南中医,2014,34(6):1153-1154.

[21]于宝萍.益肾固冲汤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滑胎156例[J].光明中医,2013,28(6):1176-1178.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of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Habitual Abortion

LIU Guangyu,XIONG Manling,ZHANG Yiwen,JIANG Lijuan
(1.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00,China;2.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21,China)

With the quickening pace of modern life,women-of-child-bearing-age habitual abortion increases gradually,making patients suffer a lot both physiolog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Therefore it gets attention from more and more people and becomes a conundrum faced by the whole worl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studying it for quite a long time,and hence researchers could learn lot about its etiology,pathogenesis as well as its treatments from the classics of TCM.In this paper,20 classics have been studied.Through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origins of academic thoughts on its 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s,the authors tried to provide some academic guidance and clinical basis,and made furth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bitual abortion;origin;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academic thought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0.023

1672-2779(2017)-20-005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No.8156078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No.2016FA039】;云南张氏助孕安胎学术流派工作室

*通讯作者:jianglijuan825@163.com

2017-07-24)

猜你喜欢
医家病因气血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