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实然语境和应然价值

2017-01-25 01:55:03郭建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学校德育德育工作

郭建军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实然语境和应然价值

郭建军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等总体目标,应当从联动机制的角度进一步把握实然语境和应然价值之间的张力与平衡,进而以问题为导向,从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维度深化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创新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实然语境;应然价值

从实然语境看,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受到冲击,主导机制运行不畅;家庭德育欠缺失当、支持机制保障不力;社会德育意识淡薄、参与机制不健全,导致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各自为战,相互脱节。从应然价值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在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真正形成德育工作联动机制。要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好实然语境和应然价值的张力与平衡,从而形成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一、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实然语境

所谓实然,是指事物客观存在的状态。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实然语境就是从德育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的现状分析德育工作的效应。第一,学校的德育工作地位受到冲击,其主导机制运行不畅。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大行其道。二是在德育内容上,重视德育理论知识的灌输,脱离学生的真实感受、身心发展、现实需求以及社会生活情景;强调以政治人教育代替个人、道德人、社会人的教育,学生阶段道德教育的层次性不明显。三是在德育方法上,往往采用抽象说教、语言评价、单一指导等单向灌输法,较少采用谈话法、模拟情景等双向交流法。四是在德育模式上,重视课堂教育、校内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轻视课外教育、校外教育、实践教育、疏导教育。五是在德育评估机制上,只注重学生在校内的道德表现,忽视学生在家庭、社会的道德表现。第二,家庭的道德教育失当,其支持机制保障不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1]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教室,家长是子女的第一教师。家庭的文化环境和家长的示范作用及其德育观念、方法,无疑会影响子女的道德养成。然而,现实中有些家长以太忙为借口,以“人之命、天注定”为说辞,根本不注重子女的道德教育;有些家长只注重对子女的智育而轻视德育;有些家长方法简单、脾气暴躁,对子女动辄拳脚相加;有些家长过分溺爱、迁就子女;有些家长腐化堕落,子女耳濡目染;等等。家长的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甚至消解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第三,社会的道德教育意识淡薄,参与机制不健全。社会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然而,当前社会德育意识淡薄、参与机制不健全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滞后。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不健康文化的熏陶、网络不良现象的干扰以及不健全法制环境的冲击,“本就脆弱的社会教育,变得更加举步维艰”[2]。由于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主动参与意识淡薄,再加上社会有关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社会参与机制运行不畅,社会参与效能未能有效发挥。总之,从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实然语境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不仅自身存在各种问题,而且三者之间工作相互脱节,信息交流与沟通不畅,教育效率低下,互动共生能力不强,未能有效形成整体合力。

二、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应然价值

所谓应然,是指人们的理想追求。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应然价值表现为德育主体之间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德育工作的目的、目标和期望。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向社会输出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更在于向社会输出以德为首、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教师作为承担学校教育职责的直接责任人有责任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使其形成道德内化机制,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力的过程,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依靠教师,更应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通力合作、共同发力,才能实现德育育人目标。“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3]。可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联动机制,不仅是现代素质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应然价值的必然要求。

三、平衡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实然语境和应然价值的对策

实现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实然语境和应然价值,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好实然语境和应然价值之间的张力和平衡,创新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1.构建学校主导的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学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牵引机”。这就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学校为主导,发挥学校在德育工作联动机制中的主导作用。第一,创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要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抓紧抓好,真正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参与德育工作新气氛。第二,创建个性化的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和精髓在于个性化。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一定是个性化占主导地位的学校。当前,学校德育功利主义和趋同化现象明显,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个性化建设,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向心力、整合力、辐射力偏弱,学校主导机制运行不畅。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每个学校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德育资源、教育优势,积极营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个性化德育氛围。第三,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要随着新的实践要求和时代变迁逐步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岗位责任目标、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制度,明确德育管理职责,并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联系密切、信息畅通。一是要建立学校德育目标评价机制:坚持科学量化的评价方式,把德育工作的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校长政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做好师德档案的记录、归档和管理工作,推动师德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改变过去教师凭主观臆想为学生写品德鉴定的方式,把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表现统一起来,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在德育工作系统下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评价体系。三是要构建德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把德育工作经费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中,加大德育经费投入力度,设立德育工作专项经费,从而保障各项德育活动正常开展。第四,创新学校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学校除了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外,还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教化与内化、管束与疏导相结合,动态把握学生的道德品质变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同时,学校要改革德育课程,创新德育内容,使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情境、贴近学生主观感受和需要、贴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坚持“德育姓党”的原则,又保持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第五,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如何,关键靠队伍。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学校主导负责,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支道德品质过硬、业务素质精良、专兼结合、勇担职责的德育工作队伍。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做好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的能力和科学化水平。第六,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在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中,学校是桥头堡、排头兵,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除了搞好校内德育工作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联系家庭和社会,拓宽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渠道,构建学校与家庭、社会常态化的联络机制。同时,学校要牵头整合与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整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学校主导机制,保障学校主导机制的运行畅通。

2.构建家庭支持的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家庭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第一课堂的地方,也是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网结点。这就决定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联动机制中的支持作用。第一,转变家长的德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家长的德育观念首先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即由重智轻德型转向智德结合型,由过分溺爱型转向严爱结合型,由保姆服务型转向自力更生型,由单一生活型转向生活精神结合型,由独裁专制型转向民主平等型,由妨碍隔阂型转向善解人意型,由封闭僵化型转向开放文明型。第二,提高家长的德育修养。家长的德育修养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德育的基本理论和常识,传授家庭德育的科学方法,共享家庭德育的基本经验;还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座谈会,掌握特定学生群体思想动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便进行个案跟踪指导;也可以设立家庭德育热线和开展面对面家访,及时交流家庭德育信息,解答家庭德育的疑难困惑。第三,注重言传身教和培养亲子关系。以身立教是家长德育观和修养的具体体现。家长要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逐步做到以德育德、以性养性、以情激情、以意炼意。针对单亲离异、贫困等特殊家庭,建立健全父母亲与子女定期联系制度和亲子活动制度,让子女感受父母的关爱和艰辛,珍惜亲子关系。第四,互参互管,促进家校合作。改变传统德育“以学校为主、家庭被动合作”的单向沟通模式为家校互参互管的双向沟通模式,形成家校分工合作、互帮互促、共担职责的新格局;保障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评价权,推动家校德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第五,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相互渗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衔接,有助于构建家庭与社会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家长鼓励子女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子女增长见识,而且能养成感恩、尊老爱幼、独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以小区为单位,把道德教育成功的家庭发动起来,组成家庭德育工作队(一般由具有扎实的德育理论功底和丰富家庭德育经验的人组成),由家庭德育工作队指导问题家庭,不仅能使家庭德育规范化、科学化,而且可以净化家庭德育环境,培育优质的家庭文化。

3.构建社会参与的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社会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大舞台,也是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大熔炉”。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以社会为平台,发挥社会在德育工作联动机制中的参与作用。第一,加强全社会的德育引导。把社区中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发动起来,建立社会教育组织,通过道德讲堂等德育讲座形式,指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揭露和批判西方“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公民社会等言论的鼓噪,戳穿和反击封建迷信邪教的喧闹,以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诚信、互尊互爱的社会道德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下茁壮成长。第二,净化文化市场。唱响主旋律,倡导多样化。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学生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多生产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书籍、读物和影视作品。学校与公安、工商、宣传、司法等部门要相互配合,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对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以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打击侵害学生的各种非法行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第三,挖掘社会辅助教育潜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4]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德育目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除了要继续搞好图书馆、学生实践基地等德育阵地建设外,还要不断开拓学生活动中心、运动场所、文化基地等新的德育阵地;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素质,而且也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充分利用法定节假日、学生入学、军训、升国旗等时机,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道德教育;还可以利用学雷锋月、法制安全教育月、传统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以及其他参观、考察活动,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服务中体验快乐、在体验中磨炼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磨炼自己、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健康成长的良好效果。第四,积极开展社会化的德育研究。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的德育人才资源,组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道德品质高尚的德育人才队伍,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特点、成因、发展趋势以及对策,力求使道德教育既遵循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从而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基本关系,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修养的目的。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努力,各部门齐抓共管,尤其要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补充,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合力作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真正形成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联动机制,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实效。

[1]陆丽梅.刍议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学校德育的新思路[J].生活教育,2012,(4):63-65.

[2]尚新爽.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新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4):99-101.

[3]周俊珍.打破封闭式教育 依靠家庭和社会力量做好学校工作[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3):157-159.

[4]黄文生.试论教育社区化对主体的要求[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1996,(4):88-90.

[责任编辑 张敬燕]

G40-012

A

1671-6701(2017)04-0105-04

2017-06-15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编号:[2014]-JKGHC-0199)阶段性成果

郭建军(1961— ),男,河南郑州人,本科,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学校德育德育工作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16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30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强“三组一部”联动机制 克集体企业重组整合难题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39